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重回七零,偷偷跟前夫他哥领了证 > 第247章 故人归来

何彬离开了沈麒几人的视线,立即打开了信封,里面放着六张大团结。

六十块,以往他在工地上辛辛苦苦一个月都赚不了这么多。

而这六天,他跟着沈麒出入的都是宾馆饭店,各个国有单位,政府部门,见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出入都是坐出租车,光鲜体面。

这才是他理想中大学毕业后的生活,而不是整天在工地上跟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吼嗓门。

由奢入俭难,可惜这样好的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

何彬失落地收起了信封回到家。

秦雪薇看到他回来,立即问道:“今天怎么这么早,上次跟你说的事你提了没都好几天了。”

何彬苦笑:“提了,但他们要找的人没回省城,咱们帮不上忙,这事以后别提了,徒增笑话。”

秦雪薇很失望。

这几天何彬去了哪儿,回家都兴致勃勃地跟她讲。

因此她也知道这位美国来的沈先生能量大,非常有钱,所以急切地想攀上这么个贵人,哪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那好歹也给对方留了个热心肠的好印象吧。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何彬将信封递给了她。

秦雪薇打开看到是六十块,马上意识到这是对方给的酬劳:“六天六十块,真不少啊。他们这是要走了,你明天不用去海城宾馆了”

“嗯。”何彬怕秦雪薇不快,连忙补充道,“过段时间沈先生还会回来的,他打算在海城投资建厂,这次重点考察的都是材料和化工有关的行业。沈先生说到时候让我去应聘。”

这几天他跟着沈先生出门,体面风光,回家秦雪薇都高看他一眼,夫妻俩的关系好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说不了两句就吵起来。

何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所以赶紧搬出沈先生,希望秦雪薇这好脾气能持续久一些。

果不其然,秦雪薇听说了这话,惊喜地捂住嘴:“真的那真是太好了,听说外企的工资比国企高多了,这个沈先生太有钱了,手指缝里随便漏一点点都够咱们吃喝不愁的,你可要好好跟着这个贵人。对了,明天你去送送沈先生吧。”

何彬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因为他连机场具体在哪个位置都不知道。

“这……不好吧,我不知道沈先生他们几点的飞机,也不知道怎么坐飞机,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沈先生不是个很喜欢这种面子功夫的人,他更喜欢踏踏实实做事,听话的人。”

好歹处了几天,何彬还是摸清了一些沈麒的性格。

秦雪薇这才不提:“好吧,那你明天跟我和妈一起去开店。店铺位置我们都选好了,就在百货大楼侧面,那边人多。”

秦雪薇没什么做生意的经验,她是照着秦姝玉的店铺位置挑的。

秦姝玉的生意那么好,附近的店铺应该也不错。

“交了租金吗多少钱一个月”何彬问道。

秦雪薇扬了扬手里的信封。

何彬惊讶地说:“六十,这么贵”

秦雪薇白了他一眼:“我打听过了,秦姝玉他们那个店铺要九十块一个月呢。这还是刘叔找了熟人,不然租不下来。”

这个店铺不大,二十来平,但位置很好。

他们决定开小饭馆,因为秦雪薇的继父刘叔是国营饭店的大厨,有很多食材渠道,可以帮他们拿到量大且价格公道的食材。

汪萍也跟着老刘这个经验丰富的大厨学了几手。

所以开业后,生意还不错。

秦雪薇盘算了一下,除掉房租水电、食材等成本,一天能有二三十块钱的净利润。

一个月算下来就是好几百,可比上班挣死工资高多了。

所以她让何彬以后也别去工地上干了,就到家里的小饭馆里帮忙。

除了何彬,秦雪薇打着要接送何怀秦上下学照顾孩子的幌子,又请了个年轻姑娘做服务生,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只在中午和晚上最忙的时候去店里收钱。

何彬对此有些不高兴,但因为店里的顶梁柱是丈母娘,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听之任之。

秦雪薇一向爱美,以前在家里做姑娘时都能将一个月的工资全花在穿衣打扮上。

现如今挣了钱,街上衣服鞋子的款式颜色更多,更漂亮了,还有各种从国外流入的化妆品,她简直是目不暇接,根本没法克制自己的**,每周都要逛街,买衣服、做头发、逛百货大楼,打扮得越来越时髦,身上还总带着股香味。

只是精致漂亮是需要大笔的金钱去维护的。

到了月底,秦雪薇发现手里竟没剩几个子。

可要让她压抑自己的**,重新过回以前那种灰扑扑的苦日子,她不乐意。

她现在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这时候不打扮,什么时候打扮难不成要等到她妈这个年纪吗

那为了多攒点钱,她只能往其他地方想办法了。

秦雪薇他们家开的这个店距红旗拌饭酱只隔了几个店铺,秦姝玉想忽视都难。

有几次中午她到店里来还曾看到售货员们去“汪萍饭馆”买饭回来吃。

秦姝玉瞅了两眼,卖相一般般,胜在量大便宜,两个姑娘合买一份菜打两盒饭分着吃也够,难怪能做起来呢。

这是店员们的选择自由,秦姝玉没干涉,只是她是绝不会去汪萍店里吃饭的,因为她怕汪萍炒菜的时候往她菜里吐口水。

这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秦姝玉很少去百货大厦店铺,今年她忙碌的重心还是放在火车站这边。

列车销售的市场果然巨大,而且客户定位更精准,第二个月销量就超过了海城三家店铺和二十多名对外推销员的销售总量,达到了惊人的五万瓶。

最让人兴奋的是,日销售量还在持续增长。

这个消息极大地振奋了红旗公社的人,祝广平跟周强商量后向秦姝玉提出,今年争取将销量干到一百八十万瓶的目标。

秦姝玉没有异议。

现在月销售量已经快稳定到十万瓶左右,节假日、过年还会迎来一波销售高峰,再开个店,这个目标应该不难达成。

因此她越发地重视火车站这边的情况,生怕韩玉梅一个人搞不定,便常驻在了这边。

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沟通交流学习他人的方法,列车上销售红旗拌饭酱的铁路职工子弟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销售策略。

这一时期报纸、电视台的公信力非常高,上了报纸、电视台那在普通群众眼里就是得到了官方认可。

广大人民群众大部分都还不知道有个词叫“广告”。

所以拿着报纸在火车上推销红旗拌饭酱的效率非常高。

原本还在犹豫的,听说上过报纸,是海城名牌,备受海城当地百姓喜欢的拌饭酱,看到报纸上对红旗拌饭酱的夸奖都会买。

三个月下来,这一套销售流程非常熟练。

一趟从南向北驶来的列车上,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也就是俗称的“回乡证”的夏振折叠好手里的报纸,放在两个卧铺中间的小桌板上就听到外面传来一个小伙子流畅激昂的推销声音。

“咱们的拌饭酱可是上过《海城日报》的,叔您看,知名作家杨琦都夸咱们的拌饭酱好吃,您尝了绝对不亏……对,吃完了瓶子可以退给我,三毛钱一个,实际上也就只要六毛一瓶,买了您也吃不了亏……没关系,您今天吃不完带回家,下次坐火车的时候将洗干净的瓶子捎上来,只要车上有我这样的销售人员都可以退,这点乘务员可以作证。”

年轻的女乘务员剜了他一眼,笑呵呵地说:“没错,经常坐咱们这趟列车的同志都知道。”

见乘务员作证,中年男人痛快地掏了钱。

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中年人一带头,陆续又有几个人买辣椒酱。

小伙子卖东西,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夏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一身西装的邢亮打了个哈欠,看到他的眼神问道:“振哥,你瞅啥呢”

“那个销售,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陆看到有人这么叫卖的,红旗拌饭酱,挺有意思的。”夏振眯起眼说道。

这种销售模式在港城不稀奇,但在大陆,还是他们看到的第一起。

想到此行北上的目的,邢亮也眼睛跟着发亮:“我把这小伙子叫过来问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