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 第75章 巨大反响

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第75章 巨大反响

作者:三寸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5 14:55:05 来源:小说旗

这首歌之所以带来这么大的观众反应,首先歌曲的好听为前提。

再一个,是延续了现场乐队的伴奏方式。

更重要的一点,还是二兴发挥出了绝佳的现场气氛调动能力,把人们跟唱的“啦啦啦”那一段,演变成了内地从未出现过的演唱会现场。

其实这种节目表演的氛围感,才真正符合春晚的创作初衷,没有一个人坐着的起立大合唱,一下子就把整台晚会的气氛推向了最**。

而且这首歌,真实反映了几乎所有人内心最深处的被触动感。

之前李玉兰演唱的七首歌,也确实脍炙人口和耳熟能详,可现场效果是没有可比性的。

就是这样的一首从没听过的新歌,让人们积极和声的同时,也刺激得很多人热泪盈眶。

这后一点的情况发生才是最撼动人心的,就因为它引发了听众们的内心共鸣,激发了人们的集体回忆。

同时,这首歌的新奇在那个大陆娱乐文化几乎荒芜一片的年代,更如同春天里刚刚冒出的一片小嫩芽,给了很多内地人无限的惊喜。

或者也可以理解成,这首歌如同让整个内地刚刚从一片萧条当中走出来,迎接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它的旋律之新颖,是内地音乐界刚刚开放性接受港台流行音乐后最成功的原创指路明灯,告诉了人们接受外来文化洗礼的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文化元素的音乐作品。

所以,这首歌不再是简单的流行歌曲,而是能触发内心共鸣、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的更真实感受。

它注定了会在一夜之间风靡内地,刮遍了大江南北,刮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为当时刚刚开始浮躁的社会文化注入了清新,打动了所有人!

该首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配曲,都没有大多数流行音乐所充斥的商业味道,二兴低沉又带着点稚嫩的诗情演绎,让这首歌曲成为经典之作已成事实。

相比原版晚会捧红了李玉兰和郑岚英,这一版本则是多出来了二兴。

而且他比上述两人还要火爆的情况,在第二天就首先通过在京的官媒体现出来了。

给“二兰”的赞誉是歌唱家的名号落实,简单而直接的概括定论。

而到了他这里,却是长篇大论的平生简介以及成就例数。

年龄这个重点之外,更大的篇幅都用在了各种的个人符号定论上。

像什么“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深刻的人文作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过来”,“他的音乐划时代,词意隽永优美,曲风更如纵虎出柙,石破天惊,开天辟地”等等词汇,几乎贯穿了每一个段落。

最后的结束语,更是没有任何的含糊其辞——音乐的生命有长短,而他的歌终将会传唱经久不衰!

《歌曲》、《大众音乐》和《华国音乐》三家最据权威性、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扮演了重要的乐评角色的音乐杂志,相比官媒的评价更是直截了当。

“他的歌词里,除了有鲜衣怒马少年时,更多是充满了人文精神。他的一部分歌曲和歌词,从某种程度来讲,已经脱离了流行音乐的范畴,进入一个更高的文化层面,所以什么年龄段的人听他的歌,都能感受不同。”

“杨克俭(二兴)对华语流行音乐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力,堪称当代华人音乐的领军人物,他创造了内地流行音乐的一个历史阶段。”

“娓娓道来的歌词里,藏着相同的岁月,却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我更愿意理解他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

“一个年仅十岁的殿堂级写歌者,但站在台上唱歌的样子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那么陶醉,那么有感染力!我看见现场的人一直在跟唱,氛围特别好。创作能力方面,至少目前为止,内地的音乐市场,他写歌的成就无人能及。”

“属于这个时代但又超出这个时代的音乐奇才,他是第一个赋予作品除了好听之外的另一层含义的人,他的愤怒并不是对谁倾诉,而是在向天公呐喊。”

“你能从中捕捉到时代的脉络,人文的气息,历史的思考。”

......

听到这些的时候,二兴已经身在春城了。

他是年初一的上午就坐上了返程的火车,并在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吊顶子山的姥姥家。

董娟的电话追到了徐家坎子村的大队部,据说是铁路文工团帮着凑齐这些相关报纸杂志的。

接到电话前,他正跟二姨、三姨家的表哥表弟们,蹬着王传文的“三蹦子”,来回运雪堆雪人呢。

今年的过年期间雪势并不大,但他这一辈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类似的堆雪人游戏,这个时候的他身上,没有了一点大人般的沉稳劲儿。

爷爷在小年之前就赶回来了,据说还是搭乘部队顺道的飞机,算是这辈子头一回享受到了飞机的滋味。

接过电话回到家的二兴,刚好听到爷爷正跟大家伙儿谈论乘机感受呢。

“很失望,一点儿也不舒服,不仅全程需要双手拉着护绳,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刺耳的动静也忒大,震得脑仁疼!”

进门的二兴哈哈大笑:“您老是乘坐的军用飞机,就别讲究舒适性了,等以后我再长大了些,咱们去坐真正的客机,听说舒服着呢!”

王传文把他招来身边:“大孙子的好意我领了,可惜爷爷不可能活到那个岁数。这一次能坐上飞机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在吴家铺机场降落的时候,爷爷可风光了,不仅机场的人在列队迎接,你二姨村子里的人也在沟那边围观,小生子还挤在人群里喊我呢!”

吴家铺距离吊顶子山只有三站地,二姨就嫁到了当地的林家湾村。

“我看见爷爷了,身上披着军大衣下来的,可惜我一通狂喊,爷爷也没听到!”听到提到自己,今年已经八岁的小生子赶紧表现自己。

几年前他摔断的腿,还是落下了毛病,平常的走路看不出来,而且据说腿里的钢钉要到几年后才能取出来。

吴家铺有个当年鬼子兵为侵略华国的需要而建的小型机场,现在成了专用的军用机场,更多是用来训练飞行员的。

大兴的上一世曾在那里当了三年武警,这一世估计大概率不会发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