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 第152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

“你还好意思说,昨晚你睡得像猪一样,我本来想把你抬上床,但是根本就抬不动,给我累惨了,我就在床上休息会,没想醒来就是中午了。”老王耸了耸肩,有些无奈。

“行吧,那我先去洗个澡,这一身的味儿,我自己都受不了。”钟卫华说着,就拿上换洗的衣物,走进了洗漱间。

“卫华,赶紧洗,洗完出来整点回笼酒清醒一下。”王阳在外边催促。

“得,你也先去洗个澡吧,你都快馊了,鬼才和你喝酒呢。”

王阳提起衣领子嗅了嗅,好像是有那么点儿味道,于是便踉跄着站起身,朝着正在洗澡的钟卫华喊道:“那我先回去了,待会儿洗完澡我再过来。”

“行吧行吧。”钟卫华不耐烦的开口。

淋浴下,传来他轻快的歌声: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车声响、歌舞昇平......”

按钟卫华的话来说,洗澡的时候不唱歌,那澡不是白洗了嘛。

洗过澡,钟卫华刚坐下来,门外就传来了王阳的敲门声。

“卫华,你开门呐,你别躲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王阳一边敲门,一边还在嘀咕:这小子该不会是想独吞吧。

钟卫华有些无奈了,洗澡时的灵感,都还没开始下笔,就被他打断了。

“来了,来了,老王,你叫魂呢。”

“臭小子,你怎么说话的,喝完酒不不认账了?”

俩人嬉闹着进了门,王阳神秘兮兮的又从怀里掏出来一瓶上海七宝大曲,摆在了桌上。

“臭小子,来吧,昨天没喝过瘾,今天继续。”

钟卫华拿起酒瓶看了看,有些疑惑,“这怎么和我之前见过的七宝大曲不一样?这也是特供茅台?”

“你小子,茅台喝上瘾了是吧?你以为茅台特供是路边的大白菜,想喝的时候就薅一颗?”好不容易让王阳找到机会怼他,于是把钟卫华之前说过的话原封不动的还了回来。

钟卫华撇了撇嘴,没有反驳。

这酒虽然比不上特供茅台,它的价格更是连普通茅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8块钱一瓶而已,不过它的味道确实不孬。

一下午时间过去,俩人不出意外的又醉倒了。

等到钟卫华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只有自己一人在房间内,看样子王阳是已经回去了。

他暗自吐槽了一声:娘的,得想想办法换个房间,天天跟着酒鬼打隔壁,真是太受罪了。

打开窗户散了散房间内的酒气,钟卫华这才提起笔在手稿中写下:

“我抬起了手中的海鸥照相机,拍下了UFo的模糊影像,手中紧握着我的蛤蟆镜,防止UFo照射出的强光,伤害我的眼睛......”

等到他终于将初稿完成,打了个哈欠,天边已传来微微的亮光。抬起手表看了看,已是早晨五点了,风透过窗户吹进来,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睡是没得睡的了,今天中午陈小旭就要过来了,晚些时候还得去火车站接她。

至于现在,得先把房间整理好。

钟卫华看着一片狼藉的桌面和地板,就有些头疼。这老王是跑的真快,不过想想酒肉都是他出的,钟卫华心里还算是的了点安慰。

想到这里,钟卫华打开门来到楼梯口,拿起了一个“芦花扫帚”和灰斗,便回到了房间,这种扫帚是用芦苇穗或稻草编织,比高粱秆更柔软,适合用于室内的地面。

这年代用的大部分都是这种扫帚,还有一种是高粱秆扫帚,也称硬扫帚,一般是用于室外的卫生打扫。

至于后世使用普遍的塑料扫帚,得等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会出现并开始广泛流行。当然,不管是什么材质的扫把,都不受孩子们的喜欢,喜欢它随时会变成家长的帮凶。

钟卫华“哼哧哼哧”的干了个把小时,才把房间打扫干净,刚想坐下歇会儿,便被人找人门来了。

“卫华同志,卫华同志。”

沈星海站在招待所的楼下,不停的喊着。

“怎么了?”钟卫华来到窗户边,探出头来。

“下来一下,我有事找你。”

等到他来到了楼下,才发现沈星海手上还拿着一封稿件。

“你这是?”

“这是我前段时间写的一篇小说,你帮我看看吧,我给《人民文学》投稿,被退回来了,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能不能改改?”

“行吧,那我帮你看看。”钟卫华看了看手表,时间还早,于是便决定帮他看看。

“你这题目不行,得改改。”他思考了一会儿,才从手袋中掏出一只钢笔,在信纸上重写了一个标题:《弄堂里的红皮鞋》。

“绝了,你这么一改,确实文艺了许多,并且还带着上海的生活气息。”沈星河就知道,来找钟卫华准没错。

“对了,你怎么会想着给《人民文学》投呢,这种小说,我觉得应该投《上海文艺》会好一些。”钟卫华头也没抬的询问。

“我当时寻思着《人民文学》不是更加权威嘛,也没想这么多,那你看我如果投《上海文艺》能过嘛?”

“改改还是有希望的。”钟卫华看完整篇小说,这才开口。

“那要改哪些地方呢?”沈星河听到他这么说,顿时跃跃欲试。

钟卫华也不废话,只是在他的手稿上,不停的修修改改,有问题的地方,他都留下了标记,应该如何修改,他也给了备注,整篇稿子,被他写的密密麻麻的,已经找不出几个空白处了。

“啊?这么多都要修改吗?”沈星河看到他还在不停的留下批注,顿时苦着张脸,原来写小说这么难啊。

“嗯,你按照我的批注来修改,我觉得过《上海文艺》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人民文学》我是不敢保证。”

“行吧,那我回去再改改看。”

眼看着沈星河哭丧着脸,钟卫华便开口,打算开导开导他:

“其实你的故事是可以的,但是缺少主题,你看看,你想写鞋厂的故事,那你为什么不把鞋厂升级成一个符号呢?”

“符号?”沈星海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广州今年出现了第一家个体皮鞋店,你知道吧?”

“嗯,我看报纸看到了。”沈星河印象还是挺深刻的,因为这家个体的皮鞋店,导致产生了很多争议和矛盾,一帮人强调“计划经济”的正确性,一帮人认为“改革开放”才是现阶段的目标。

“对,你可以就以红皮鞋为符号,将红皮鞋定性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那后面呢?怎么开展故事?”沈星河来了兴趣,一脸着急的追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