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 第155章 陈小旭给出的建议

“你这是早就开始拉拢腐蚀国家干部了吧?你从哪学的这一套?”陈小旭似笑非笑的看着钟卫华。

俩人已经来到了房间门口,钟卫华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反驳道:“你说这话,我就不乐意了,我这是正常的人际往来,哪里算是什么拉拢腐蚀。”

“再说了,我就用这个考验干部?哪个干部经不起这样的考验?”钟卫华嘟嘟囔囔的引用了两句经典台词。

“好哇,我现在说一句,你能蹦出三句来,怎么?结了婚,就不耐烦了?”陈小旭眯着眼,有些酸意的开口:“要知道,我们还没领证呢。”

钟卫华顺手关上了门,一把将陈小旭扑倒,在她耳边厮磨着开口:“没领证怎么了,没领证也是夫妻,我现在就要施行我丈夫的权利。”

陈小旭感受到他的脸颊在自己的耳垂与脖颈间摩擦,有些难受,便用力推开了他,“你要死啊,这大白天的,想写什么呢。”

“嘿嘿嘿~看你以后还顶不顶嘴了。”钟卫华也没想真做些什么,毕竟这大白天的,又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得给她一些适应的时间。

帮她整理好了所有的行李,钟卫华这才累得气喘吁吁的躺在床上,还有很多东西没地方放,只能把旅行箱打开,当成储物柜来使用。

“待会儿我带你出去吃吧,现在这个点,食堂也没菜了。”钟卫华抬起胳膊,看了看时间。

“我都行,你累坏了吧?”陈小旭拿起手巾帮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然后便顺势枕在了他的胳膊上侧躺着。

“刚好再去百货商场逛逛,看看房间里还缺点什么,都买点回来。”钟卫华抚摸着她的额头,轻柔的说。

俩人就这么静悄悄躺了一会儿,直到陈小旭的肚子传来“咕噜咕噜~”的声响,俩人才爬起来。

“早上都没吃吧?”钟卫华有些责怪的询问。

“路上带着的吃完了,我早上就没吃。”

钟卫华打开抽屉,里边还放着前两天买的一些饼干,递了一块过去,“你先垫吧垫吧。”

陈小旭接过饼干后,正巧看到了抽屉中钟卫华的昨天写的手稿,有些好奇的开口,“卫华,这是你最近创作的小说吗?”

“对,你可以看看,给我提点意见。”

陈小旭拿起手稿,饶有兴趣的念了起来,“火星上酿酒的人。”她抬头看了一眼钟卫华,有些惊奇,“你这是创作了一篇科幻小说?”

“对,第一次写这个类型的,你帮我看看怎么样。”

陈小旭将手里的饼干放下,认真的擦了擦手,这才双手拿住手稿,认真的看了起来。

钟卫华看着她的表情一会儿一变,心里有些期待。因为他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要说借鉴吧,他脑子里没有这种科幻类短篇小说的储备,他以前也就看过一点《三体》这类小说,并且还没看完,实在是没得借鉴。

并且文人的臭毛病嘛,他身上也有一些,虽然前世是个扑街作者,但是谁还没点文人风骨呢,能有写原创的水平,他也不愿意一直搞什么借鉴和抄袭。

终于等到陈小旭放下手稿,她脸上笑容明显,“卫华同志,可以啊,没想到你写科幻类题材也写的这么好。”

听到了媳妇的肯定,钟卫华的心也放了下来,得意的开口:“那是,也不看看,谁是我媳妇,有这么优秀的媳妇,我还能差到哪去?”

陈小旭轻笑了一声,娇羞道:“你这人,天天没个正形。”不过陈小旭想起了什么,询问道:“你在小说里提到的‘旅行者二号’的轨道参数,是自己想的?”

钟卫华点了点头,解释道:“其实我也不太懂这个,我都是根据杂志上看到的数据瞎写的,也不知道准确率咋样。”

陈小旭沉思了一会儿,这才开口:“我觉得这方面数据还是得严谨一些,因为爱看科幻类小说的人,通常都是天文爱好者,如果你的数据太离谱,很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小说的口碑不太好。”

钟卫华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个数据,自己也很难找到参考。

“我们刚才来的路上,我好像看到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他们那边肯定有数据,要不咱们去问问看?”陈小旭给出了一个方法。

“这?行吗?”钟卫华有些不自信,犹豫着开口。

“这怎么不行?你现在也算是知名作家了,现在又在上影厂工作,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陈小旭白了他一眼,“你现在怎么娘们唧唧的,一点没有咱们刚认识的时候那种自信了。”

钟卫华听到这句话,立马拍了拍胸脯,“行,那我就去试试。”

被自己媳妇鄙视了,这怎么能行,他决定找回场子。

“不过,我觉得还得谋划一下。”钟卫华眼珠子转了转,顿时有了个想法。

他附在陈小旭的耳边,悄悄说了些什么,陈小旭一边听着,一边不停的点着头。等到他说完计划,陈小旭咧着嘴,快速的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卫华,你太聪明了。”

“那是。”钟卫华得意的昂着头,想了想应该怎么开展计划,没多久便有了想法。

不过今天是没准备好,所以还得往后推一推,今天还是先解决肚子的问题吧。

出了厂区,就在不远处就有公共汽车站台,钟卫华看了看站牌儿,便知道自己要坐26路车出发。

这年头,上海的公交车通常都是4分-1毛钱,按站计价,如果是市区线的话,一般都是5分钱。

像是一些经常坐车的人,通常都会办张月票,听上影厂的同志说,好像是6元\/月,但是钟卫华没有这种需要,所以他并不需要。

公车上,一名女性售票员手持票夹,操着一口上海口音,“到阿里哒?”

“我们去淮海中路。”

“一人五分,两人一毛。”

钟卫华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毛票,递了过去。

她刚收到钱,从票夹中扯下两张车票,紧接着看向后边的过道,尖着嗓子喊:“后头空来兮,脚缩一缩!”

钟卫华护着陈小旭,刚巧身边有人下车,便双双坐了下来。

“咱们这事去哪?”陈小旭对一切都挺好奇,虽说鞍山的发展也并不差,但是和上海比起来,那还是差了一大截的。

就不算经济的话,光论城市性质,也有很大的区别。鞍山市由钢铁主导的单一型重工业城市,而上海的性质则是综合性工商业 轻工业 金融中心的模式。

如果说鞍山是正值壮年的中年男人,那么上海就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活力十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