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朱门风流 > 第136章 府试

朱门风流 第136章 府试

作者:幸运的七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11:43:06 来源:小说旗

“同样是送的东西,差别也太大了吧?”

藏书楼客院内,陆虎刚从灶厨回来,打量着桌上两个风格迥异的考篮,面露惊讶:“大哥,你说那个婉婉小姐该不会是中意你吧?”

“是啊!要不然同样是人,差别为何如此之大?”陆殊故作伤怀的叹息出声。

“陆殊你太可怜了!”

听着两人的一唱一和,陆清河勾起了嘴角:“你们差不多就行了,陆殊你若觉得这个好,那便给你用。”

见好友竟舍得将檀木考篮让出来,陆殊连连摆手:“我可不敢用,婉婉小姐那侍女凶的很,这个竹编的我就很知足了。”

对于被赠送考篮这件事,陆殊心中清楚,如果不是因为陆清河,恐怕他连竹编的都没有。

况且,这竹编的也是用的好竹,里面的笔墨纸砚比他预算购置的还要好上许多。

三人相互打趣一阵,这才谈起了正事。

“这次与县试大题差别不大,但只需要考三场,成绩则要等三场全部考完才会公布,所以这次每一场都很重要。

内容包括贴经、试贴诗、四书文等。其中贴经考察的是记忆能力。试帖诗则要求考生按照一定的格律和韵脚作诗,考察其文学素养和诗歌创作能力。

最后的四书文是重点,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运用,以及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尤其要注意,关于律法、时政、吏治等方面的观点,务必不要作的太过尖锐……”

陆清河与陆殊将这些日子收集的情报做了汇总。

“我已经提前告了假,府试这几日我陪你们一起去,还让老赵给你们准备些干粮了。”

闻言,陆清河两手分别搭在陆虎与陆殊的肩膀,深吸一口气:“如今也算万事俱备,等过了府试咱们找个好好庆祝下!”

陆虎听后,虎目一亮:“我听人说城南冯记的酱牛肉很不错,到时咱们可以去那里!”

“嗯!可以再买上两坛庆阳春!”

“哈哈哈,好,等通过府试咱们便去吃冯记的酱牛肉!”

等待府试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两日转瞬即至。

清明节过后,南河府一年一度的府试正式拉开帷幕。

这段时间街头巷尾文人学子装扮的人明显变多,大多聚集在各个文坊。

原因无他,隶属南河府五个县城的学子都汇聚于此,其热闹程度远非县试时能比。

陆清河两人也趁着空闲提前去看了考场,本以为会设在府学。

不想却是正儿八经的试院,据说将来的院试也是在这里。

府试当日,天色还未亮。

陆清河,陆殊,陆虎三人早早便爬了起来,开始查漏补缺。

寅时四刻,南河鼓楼敲响“头鼓”,四城楼同时发出回应。

两人再次确保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后,吃了些干饼喝了少量的水,以防因过度的饥饿影响发挥。

卯时刚至,“次鼓”响起,四城楼回应。

三人对视一眼,拿起考篮,迈出房间。

院中星月当空,洒落在青石板上,将三人的身影映的格外坚毅。

“两位,婉婉小姐交待了让我送你们去试院!”汤伯等候在藏书楼院门。

陆清河微微点头:“劳烦汤伯了,请替我们向婉婉小姐转达谢意。”

汤伯应了一声,在前引路:“随着我来吧!”

没过多久,一辆马车自侧门出了汤府,径直朝着试院行去。

前半段路街巷寂静,直到接近试院后路上的灯笼与马车才渐渐多了起来。

“三位试院到了!”

马车在距离试院还有十数丈的地方停下,汤伯掀开了车帘。

又是一番感谢,汤伯这才驾车离去,并表示等府试结束会来派人来接。

然而却被陆清河给婉拒了。

毕竟汤府和他们非亲非故,他不想欠汤府或者汤婉婉太多,怕将来会还不起。

试院坐北朝南,门前两尊石狮左右镇守,朱红的大门之上挂着黑底黄字的匾额——南河府试院。

陆虎扫过一圈,不由皱起了眉头:“奇怪?你们不是说五个县城的考生吗?为何感觉参加府试人这么少?”

当三人来到试院门前时,看到只有不足百名的考生,他们或在三五成群地相互攀谈,或在独自静默站立。

陆清河没有说话,反而是陆殊给出了解释。

“一是咱们来的早了。二是……并非所有通过县试的考生都有能力来到府城。”

对于第二个原因,陆殊算是深有体会。

如果不是压周寒赢了银子,恐怕他也有可能放弃府试。

对于很多没有能力参加府试的蒙教学子来说,通过县试便可以让他们在当地寻到一份不错生计。

比如账房,掌柜等,这类无需下苦力,需要学识却又不多的职位。

陆虎听完解释,三人陷入了无言。

直到没多久后试院大门打开,几名官吏簇拥着一位身穿绯色官袍的官员款步走出。

那官员约莫四十多岁,官袍绣有飞禽的补子,阴鸷的双眼与杜衡如出一辙。

“那应该就是杜衡的父亲,这南河府的父母官了。”

陆清河低声开口,陆殊两人也跟着望了过去,一致认为那就是南河的府尊大人了。

“清河,我看不太清,最后面那个是不是魏良博士?”

听到陆殊的话,陆清河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果然看到魏良。

“他是府学新任的教授,大概这次是需要进行监考吧?”

虽然两人与魏良相处只有半月的师生情谊,但相处下来颇为融洽。

陆清河的聪慧与陆殊的坚韧都给魏良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那首【山行】,可惜的是已经起好了诗名。

随着时间流逝,到场的考生越来越多,很快便有了一百多人。

当然,陆清河也在其中见到了几张熟面孔以及谷阳县的一些故人,其中便有一个十分熟悉的矮胖身影,正是堂弟陆清涛。

他依旧和郑家私塾那些人在一起,只是似乎少了一人?

“陆清河,别来无恙?”

恰在此时,他身后却是先响起打招呼的声音。

陆清河三人回头,不由微微一怔。

但见来人一身灰色儒袍,眉目间自带几分凛然傲气。

不是范直又是何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