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173章 大局已定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173章 大局已定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17:51:23 来源:小说旗

今天的未央宫前殿,肃然起敬,静寂无声,王莽和师丹,一前一后,步伐沉稳地迈入殿中,群臣们紧随其后,依照品阶高低,依次站定,无人敢有丝毫逾越。

大殿内衣袍摩擦的细微声响,如同细语般交织在一起,偶尔传来的沉重呼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庄严的气息。

“陛下驾到。”随着一声尖细的通报,

刘欣迈着悠然的步伐,缓缓步入大殿,脸上挂着一抹淡然的微笑,悠然自得地坐在大位之上,目光扫视着群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们齐声高呼,声音在大殿中回荡,震得梁柱都似乎微微颤抖。

王莽与师丹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知道今天的朝会,绝不会如此简单。

刘欣拿起案上的奏书,声音洪亮说道:,近日来群臣,纷纷上书,母以子为贵,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诸位以为如何。

朱傅队伍中率先走了出来,高声说道:,恭皇太后抚养陛下含辛茹苦,群臣上书此乃真心实意,请陛下不要有顾虑。

就傅宴与董宏二人,闻声而动,步伐坚定,并肩上前:“光禄大夫所言极是,恭皇太后之德,如日中天,臣等附议,愿陛下顺应天意。”

言罢,背后的大臣们见状,也纷纷迈出队列,或低首,或拱手,赞同之声不绝于耳,如同春日里连绵不绝的细雨。

刘欣微笑的点了点头,虽然诏书已经拟定,但是这个过程还是要走的,最后挥了挥手,

旁边的宋典手持诏书宣读:,汉家制度,是推崇近亲,让近亲尊贵显赫。所以定陶恭皇,不再被称呼为定陶。尊恭皇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号称“永信宫”;恭皇后丁氏为帝太后,号称“中安宫”。在长安为恭皇立庙。

大臣们纷纷鞠躬高声呼喊:,陛下圣明。

唯独王莽和师丹,何武,傅喜,王嘉,平当这些人,没有称赞。

朕还有一件事,有奖励一位忠臣,刘欣含笑看着朱博。

宋典拿出另外诏书再次宣读:,丞相一职,一日空位,朱博为人清正廉明,深得朕心,册封为阳乡侯,继任丞相。

朱傅一脸激动,拱手鞠躬,声音略带颤抖地回应:“陛下隆恩,微臣粉身碎骨,难以为报。

周围的大臣们纷纷投来羡慕与敬佩的目光。

师丹迈着轻微的步伐走了出来,脱掉进贤冠,看着刘欣,声音颤抖的说道:,陛下臣年老体衰,不能当大司空的重任,恳请辞去职务。

朱傅听到此话,微微冷笑:,大司空现如今陛下刚刚登基,各项法令还有待执行,你就想借机推脱,身为德高望重的大儒,有何脸面在这世间之上立足。

刘欣眸光如寒霜般凝固在师丹身上:,丞相的话有理,大司空这话是什么意思,想撂挑子吗?

虽然师丹顽固不化,但是刘欣暂时不想免他的职,王莽走了之后,一些政令需要他去执行。

师丹的身躯微微颤抖,却仍强撑着挺直脊梁,没想到被这两个人一说,自己依然无言以对,只能将接下来的政令执行下去,才能安心归乡。

王莽走了出来,厉声说道:“丞相今日朝会首当其冲,力挺恭皇太后晋升之事,虽有迎合上意之嫌,吾劝你国家大局为重,不要一味地迎合他人,免得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此话一出,在场无论任何人,都面露惊讶,今天王莽是怎么了,丝毫不给朱博作为新晋丞相的脸面。

“大司马此言何意?”朱博咬牙切齿,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恭皇太后乃陛下祖母,尊其为帝太太后,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你如此诋毁,莫非是想让陛下背负不孝之名?”

王莽冷笑一声:“恭皇太后固然尊贵,但国家大事岂能因一人之私而废?你今日之举,不过是迎合上意,博取私利罢了!若天下人皆如你这般,国将不国!”

朱博被王莽的直言不讳气得浑身发抖,手指颤抖着指向王莽:“你……你竟敢如此污蔑丞相!陛下,大司马如此狂妄,目无君上,臣恳请陛下严惩!”

大殿内的气氛在王莽与朱博的针锋相对中愈发紧张,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刘欣眉头微皱,本不想在朝会上大动干戈,等到群臣退下之后,才撤了王莽的职位,今日的言行显然超出了的预料。

刘欣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冷意:“大司马,丞相乃朕亲封,你如此咄咄逼人,莫非是觉得朕用人不当?”

王莽挺直了脊梁:“臣不敢质疑陛下的决策,职责所在,不得不直言进谏!恭皇太后之事,虽为家事,但涉及国体,若处理不当,恐为后世所诟病!恳请陛下三思!”

刘欣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冷冷道:“大司马,你今日之言,未免太过放肆!朕继位以来,勤俭节约,整顿吏治,如此质疑朕的决策,莫非是觉得朕无能?”

王莽反而更加坚定:“陛下,臣不敢质疑陛下的能力,但臣身为臣子,职责所在,不得不直言进谏!若陛下因私废公,臣宁愿以死明志!”

刘欣的怒火终于被彻底点燃,猛然起身,声音如同雷霆:“放肆!王莽今日之言,已是大不敬!来人,宣读太皇太后的诏书!”

宋典手持诏书,快步走上前来:“新都侯大司马王莽,自先皇以来,经营皇家纸坊,私下里放纵下属,贪污**,其罪当诛!念其有功于国,从即日起解除一切职务,返回封地,不得有误!”

此诏,大殿内一片哗然,曾经的师徒已然政见不同,分道扬镳。

群臣纷纷走出队列,师丹、何武、傅喜、王嘉、平当等人更是情绪激动,高声呼喊道:“陛下,大司马能力出众,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岂能因一时之失而遣返回封地?望陛下三思啊!”

刘欣冷冷扫视着跪倒在地的群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皇太后的诏书已下,岂能轻易更改?王莽今日之言,已是大不敬,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王莽站在大殿中央,目光平静,缓缓跪下,声音中带着一丝释然:“臣谢太皇太后恩典,谢陛下隆恩。臣自知今日之言已触怒陛下,但臣无愧于心,愿返回封地。”

刘欣看着王莽,却并未感到一丝轻松,知道王莽今日的言行,早已在群臣心中埋下了种子,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退朝。”

大殿的门缓缓打开,群臣依次退出,阳光依旧明媚而温暖。

师丹走到王莽身旁,低声说道:“大司马,今日之事,为何如此冲动,非要与陛下针锋相对?”

王莽微微一笑,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师公,今日之事,不过是迟早要发生的,若不主动出击,恐怕日后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如今,我虽被免职,但名望仍在,礼法上已占据了上风,日后若有变局,自有回旋余地。”

师丹闻言,心中一震,仿佛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拍了拍王莽的肩膀:“大司马,保重。”

王莽点了点头,转身迈步走出大殿。阳光洒在的身上,他知道今日的退场,只不过为日后做准备。

…………………………

敬武公主府。

亭子内,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与竹叶的清新。

刘宓端坐于古琴前,十指轻拨,琴声如泉水叮咚,悠扬而深远。

“公主,王莽离开长安已然成为定局。”高公子站在一旁,低声汇报着今日朝会的情况,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刘宓的琴声渐渐放缓,得意的说道:,等王莽离开之后,咱们就一步一步,将皇家纸坊占为己有,慢慢恢复我们的实力。

高公子点了点头,公主所言极是。

刘宓手指轻轻按在琴弦上,望向远方,虽然大仇已然得报,自己还要更进一步,再次掌握朝中的状况。

她的野心,如同那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