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176章 府中密谋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176章 府中密谋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17:51:23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长安,夏日露珠在城墙上晶莹剔透,像是上天洒下的珍珠,滴答……、滴答……,顺着砖的缝隙缓缓滑落。

城门口,车马喧嚣,行人络绎不绝,商贩的叫卖声、马匹的嘶鸣声、车轮碾过路面的嘎吱声。

师丹、马宫、何武、平当、傅喜、王嘉等许许多多的朝中官员,纷纷聚集在城门口,为新都侯王莽送行。

王莽从马车上缓步走下,与众人一一寒暄。笑容温和,言语间透着一股淡然,此行不过是寻常的归乡之旅,而非被迫离开权力中心。

就在这时,城楼上传来一道清冷的声音:“

新都侯,一路山路崎岖可要走好啊,别死在路上了。”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刘宓站在城楼之上,居高临下,眼中带着几分讥讽。微风拂过,长发轻轻飘扬,衬得她那张精致的脸庞更加冷艳。

王莽抬头,与刘宓的目光相接,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意,抬手挥了挥:“公主也要保重,别等我回来时,你已不在长安了。”

刘宓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王莽,以为你还有机会回来吗?这长安城,可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王莽不再理会她的冷嘲热讽,转身与众人告别,随后登上马车。马蹄声响起,长长的队伍缓缓前行,车轮碾过路,发出沉闷的声响。

逐渐远离了长安城,城楼上,刘宓依旧站在那里,目送着远去的队伍。

哈哈,哈,哈哈

刘宓仰头望向天空,顿时哈哈大笑,心中无比畅快,压抑持久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低声喃喃道:“王莽,你终于离开了长安。我不会再让你有机会回来。”

马车内,王婉依偎在王莽身旁,眼中带着几分不舍,轻声说道:“夫君,我们真的要离开长安吗?这里毕竟是我们生活多年的地方。”

王莽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柔声道:“婉儿你放心吧,我们不会就此罢休的。

陈轻雪却抚摸着王莽的肩膀,一切都听夫君的,知道王莽的心思,岂能会轻易放弃的事情。

队伍缓缓前行,前往元城的方向而去。

………………………………

群臣们纷纷进入宣室殿,脚步声与衣袂摩擦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压抑而庄严的氛围,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显然都在为即将展开的议政做着最后的准备。

刘欣步伐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当目光停留在大司马空位之上时,疑惑地问道:“为何大司马今天没有来?前几天向朕请病,到现在还没有好吗?”

师丹、何武、王嘉、平当等人面面相觑,有的甚至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原本期待着傅喜来主持大局,没想到这位大司马却推三倒四,连今天这么重要的议政都不愿意出席。

见群臣都不说话,刘欣也不想继续追问,径直走向大位,拿起一旁的奏书,缓缓展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近来新政诏令推行以来,诸侯王纷纷上书表示不满。”

师丹起身拱手道:“陛下,整顿土地兼并,势必要触动既得利益者,诸侯王上书抗议,实乃预料之中。然则,此乃国家大义,不容退缩。”对些事师丹有着深思熟虑。

刘欣点头表示赞同,却又流露出几分犹豫:“理虽如此,但能否稍作缓和,以免激起更大波澜?”

师丹神色坚定:“陛下,政令不严,不足以止乱。若此时退缩,则前功尽弃,后患无穷。”

朱博挺身而出,与师丹针锋相对:“御史大夫之言差矣。德政兼备,方能安邦定国。臣以为,应恢复旧制,安抚诸侯王,以免动荡不安。”

师丹眉头微皱,提出反驳:“恢复旧制?那岂不是让土地兼并之风再次盛行?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

两人政见不同,争执不下。这时,王嘉也起身支持师丹的话:“臣附议御史大夫所言,新政必须坚持下去。

刘欣却支持朱博的观点,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改制一步一步来,朕决定暂时缓解这份诏令。同时颁布下诏,赐诸侯王、公主、列侯、中二千石、中都、郎吏金、钱、帛,各有差。”

此话一出,王嘉挺身而出,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不可朝令夕改啊,陛下!现如今土地兼并严重,一旦朝令夕改,百姓遭殃,

刘欣却摆了摆手,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绝:“朕自有决断。现如今朝廷只求稳进,不可冒进。”

王嘉和师丹闻言,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没想到到头来新政竟然会变成这样,而自己却无力挽救。这种无力感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愤怒。

此时,赵玄趁机发难,将矛头指向大司马傅喜:“皇家坊纸之事,本应由大司马负责,如今他却置若罔闻,此等行径,岂不有负陛下厚望?”

朱博也趁机附和道:“少府所言极是。大司马傅喜竟然什么都不管,做出如此之事理应免职!”语气中带着几分威胁和挑衅。

刘欣最终做出裁决:“皇家纸坊交给丞相处置,大司马傅喜不能免职。”声音平静而坚定,是在宣告一个不容更改的事实。

大殿门缓缓开启,群臣鱼贯而出,各自心怀鬼胎,赵玄紧跟朱博身后,满脸谄媚,两人同为一党,相互奉承,好不快活。

而师丹、王嘉等人,面色凝重,步履沉重,深知今日之议,标志着新政的受挫与妥协。

宣室殿内,刘欣望着群臣离去的背影,转身问向身边的董贤:“今日之事,卿有何看法?”

董贤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陛下对于权衡的把握,确已炉火纯青。然而,丞相与少府之间,关系似乎并不简单。”

刘欣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现如今王莽已经走了,朝中似乎没有什么威胁,但是还剩下这群老臣们,只能用丞相能有一党,以此制衡师丹、平当、何武等老臣,同时紧紧握住丞相的把柄,确保朝廷局势的平衡与稳定。

“卿言之有理。”刘欣缓缓说道,“然而,朕亦需权衡各方势力,一步一步慢慢改制,以免朝局动荡,朱博与赵玄虽为一党,但若能为朕所用,亦不失为一股助力。”

董贤暗自思量,刘欣虽年轻,却颇具城府,对朝局有着深刻的洞察与把控,而自己,作为刘欣身边的宠臣,不仅要察言观色,更要善于揣摩圣意。

淡淡的云层来回飘荡,半遮半掩的月亮挂在夜空,仿佛一位羞涩的少女,时隐时现。

夜风轻拂,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带来了些许神秘的气息,敬武公主府的亭子内,案边摆着丰盛的宴席,香气四溢。

刘宓一身淡雅长裙,端坐于席间,宛如一朵静谧绽放的夜合花,高贵而不失温婉。

董贤在高公子的引领下,缓步踏入亭中,月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他的身上,平添了几分温润如玉的气质。

“久候了,请上座。”刘宓轻启朱唇,声音柔和而富有磁性,端起酒壶,为董贤斟满一杯酒。

董贤微微一笑,端起酒杯轻抿一口,放下酒杯,目光直视刘宓:“公主,咱们有话直说。你这回叫我来,无非是想让我在陛下面前,说大司马傅喜的坏话。但陛下岂能是我等左右之人?”

刘宓浅笑盈盈,拿起酒杯,轻轻摇晃着杯中的酒液,目光变得深邃:“黄门郎还很年轻,可曾想过,若是朱博、师丹这些老臣都不在,朝中重任,恐怕落在你和王寰这群年轻一辈的手中。”

董贤皱了皱眉,放下酒杯,目光在刘宓的脸上停留片刻,眼皮微微一抬:“以公主的意思,就是说你我之间有联合,扳倒这群老臣了?”

刘宓轻轻一笑,拿起竹筷夹起一口菜,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边吃边说道:“此言差矣,联合算不上,咱们要互相成就。是将这群老臣剪掉,然后扶持你上位。”

董贤闻言,目光变得炽热起来,抚摸着酒杯,手指在杯沿上轻轻滑动,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片刻之后:“公主所言即是。但此事需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刘宓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她放下筷子,拿起酒杯与董贤轻轻一碰:“放心只要你我齐心协力,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举杯相碰,酒液在杯中荡漾,映出两人各怀心思的面容。

刘宓知道,已经拥有皇家纸坊但还不够,扶持董贤上位,打压朱博、傅喜师丹等人,则隐藏在幕后,掌控一切,想让谁上位就谁上位,想让谁下台就谁下台,这才是他的真正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