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80:我带着狼崽子寻猎大山 > 第155章 焕然一新

重生80:我带着狼崽子寻猎大山 第155章 焕然一新

作者:渊博之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1 23:38:10 来源:小说旗

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明显丰富起来。

但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娱乐,它还应该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周国宏想到了一个更深远的计划:

“咱们要把传统美德和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村里的文化特色。”

立即组织村里有文化的老人和年轻人,共同商讨村规民约。

经过充分讨论,一份既传承传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村规民约诞生了。

它包括邻里互助、勤劳节俭、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内容,成为村民行为的准则。

为了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里设立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表彰那些遵守村规民约、表现突出的村民。

第一次评选就产生了5名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在村里传为美谈,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文化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精神生活的丰富,还有村民素质的提升和村庄风气的改善。

但周国宏知道: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咱们要把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为此,村里开始在日常事务中注入文化元素:

村里的广播站每天播放文化节目。

村里的墙壁上绘制了文化墙画,宣传传统美德和新风尚。

村里的公共场所设置了阅读角,提供书籍和报刊。

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让文化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就在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村里又来了一个好消息:县里要在全县推广“美丽乡村”建设!

但周国宏知道:“美丽乡村”不只是表面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

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商量“美丽乡村”建设的事。

有人说要美化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

有人说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便利度。

还有人建议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看可以综合起来,做一个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立即着手准备方案。很快,一个“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计划”就出炉了:

第一年,重点解决环境卫生问题,整治村容村貌。

第二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

第三年,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方案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支持。

但问题又来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哪里来?

“这样吧,”

周国宏提议,“咱们可以申请县里的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同时,也可以通过村集体产业的收益,支持这个项目。”

很快,美丽乡村建设就启动了。

第一阶段主要是环境整治,包括清理垃圾、疏通沟渠、绿化村庄等。

村民们积极参与,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村里的环境整治一新。

第二阶段是基础设施提升,包括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公厕改造等。

这些工程投入较大,但在县里的支持下,村里自筹的部分不多,大多数村民都能接受。

第三阶段是绿色产业发展,包括扩大无公害农业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广清洁能源等。

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因为它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需要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

房屋粉刷一新,墙上绘制着美丽的壁画。

水库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弋。

田野郁郁葱葱,农作物长势喜人。

看到村里的变化,县里的领导非常满意,表示要把村里作为美丽乡村的示范点,让其他村来学习。

“咱们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为此,村里建立了长效机制:

成立环境卫生监督队,定期巡查,及时处理问题。

设立基础设施维护基金,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修。

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村民发展环保产业。

这些机制保证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让村里的环境和产业不断向好发展。

就在村里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县里要规划新的工业区,而且选址就在村边!

“工业区?那不是要污染环境吗?”

村民们立即紧张起来。

周国宏立即组织村干部前往县里了解情况。

县发改委的负责人解释说:这是一个高标准的工业区,主要发展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不会有严重污染。

“但即使是轻工业,也会有一定的环境影响。”

周国宏表示担忧。

县领导理解村民的顾虑,答应会严格控制环境影响,确保不影响村里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表示会优先考虑村民就业,并给予一定的补偿。

回到村里,周国宏召集村民大会,把情况如实告诉大家,并征求意见。

村民们对这个消息反应不一:

有人担心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农业和旅游业。

有人看到就业机会,认为可以增加收入。

还有人关心土地征用问题,担心补偿不到位。

意见不一时,周国宏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咱们可以有条件地支持工业区建设,但要确保三个底线:一是严格控制环境影响,二是优先保障村民就业,三是合理补偿土地和资源使用。”

经过充分讨论,大多数村民都接受了这个方案。周国宏立即带领村干部再次前往县里,就具体条件进行谈判。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达成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协议:

工业区必须采用最先进的环保设备,确保达到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优先招聘村里的劳动力,并提供职业培训。

对被征用的土地给予高于市场价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安置。

此外,工业区每年还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村里的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建设。

这个协议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很快,工业区的建设就启动了。

在建设过程中,县里严格按照协议要求,采用了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监测环境数据。

村里也组建了环境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工业区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确保不出现违规排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