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 第156章 人人都能学会

\"按照您提供的配方,我们已经完成了小规模测试,效果...令人震惊。\"吴哲引领李明远走向一个密封的展示柜,里面放着几个金属容器的残片。

\"这是我们用100克燃料进行的对比测试,\"吴哲指着一块严重变形的钢板,\"左边是传统炸药的效果,右边是云爆混合物的效果。差距一目了然。\"

李明远检查了那块钢板,满意地点点头:\"混合物的稳定性如何?有没有出现意外引燃的情况?\"

\"完全按照您的预测,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引爆,安全性比我们预想的要高很多。\"吴哲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但是,集束炸弹的子母弹引信...我们遇到了困难。\"

李明远了然地点头:\"小型化是关键挑战。传统引信体积太大,无法装入子母弹。\"

\"没错,\"吴哲带着李明远走向另一个工作台,

\"按照您的设计图,引信需要小到只有拇指大小,但还要保持足够的灵敏度和安全性,这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明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个微型装置:

\"这是我昨晚亲手制作的样品,基于压电效应的微型引信,没有传统引信的复杂机械结构,但可靠性更高。\"

吴哲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放在放大镜下观察,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这也太精巧了!您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简化了设计思路,\"李明远解释道,

\"传统引信试图解决太多问题,导致结构复杂化。我的设计专注于核心功能,用最少的部件实现最可靠的触发机制。\"

吴哲放下引信,敬佩地看着李明远:\"李总工,坦白说,军方最初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认为您的设计过于超前,难以实现。但现在看来,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

李明远微微一笑:\"技术本身没有超前或落后之分,关键在于如何用现有条件实现设计目标。\"

离开武器组时,李明远被叫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除了赵部长和周将军,还有几位没见过的军方高级将领。

\"李总工,\"赵部长介绍道,\"这几位是前线指挥部的同志,专程来了解'神鹰'项目的进展。\"

李明远简要汇报了各组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技术挑战,以及他提出的解决方案。

\"按照目前进度,我们有信心在三周内完成第一批样机的制造和地面测试,一个月内进行首次飞行和武器试验。\"

一位上了年纪的将军点了点头:

\"李总工,我刚才参观了各个工作组,不得不说,你们的进展速度令人惊叹。不过,我有一个问题:这种无人机的操控有多复杂?我们的普通士兵能学会吗?\"

李明远早有准备:\"将军,我特别设计了简化的控制系统,只需三到五天的培训,普通士兵就能掌握基本操作。当然,熟练操作和战术应用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

\"三到五天?\"将军挑眉,\"这么简单?\"

\"是的,\"李明远肯定地说,\"控制类似于...呃,类似于开汽车,只需要掌握几个基本操作就能驾驶无人机完成简单任务。复杂的飞行控制都由自动系统完成,操作员只需关注导航和攻击决策。\"

会议持续了两小时,军方代表提出了各种问题,从技术细节到战术应用,李明远一一作答。

散会后,赵部长将李明远留了下来。

\"明远,我必须承认,你再次让我震惊。\"赵部长表情复杂,

\"不到一周时间,你已经解决了大部分技术难题,而且还完成了特殊引信的制作...说实话,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明远笑了笑:\"部长,有时候最困难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思维的限制。我只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了更简单的解决方案。\"

赵部长深深地看了李明远一眼,似乎想看透这个年轻人的内心:

\"好吧,不管你有什么秘密,只要能帮助我们国家,我都支持你。现在,回去休息吧,你看起来已经很疲惫了。\"

李明远点点头,走出会议室。

……

午后的阳光透过工作间的窗户洒进来,李明远站在一台奇怪的机器前,周围围着控制组的十几名技术人员,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着那台设备。

这是李明远花了三天三夜设计出来的\"计算机辅助数控系统\",虽然看起来像是一堆杂乱的电子元件拼凑在一起,但在李明远心中,这是改变整个制造流程的关键。

\"各位,\"李明远轻轻拍了拍机器,\"这是我们的'电子大脑',将彻底改变精密零件的制造方式。\"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怀疑地看着那堆设备:

\"李总工,恕我直言,您之前提到的自动控制精度能达到0.01毫米,这...在理论上似乎不太可能。\"

\"不是'似乎',是'绝对'不可能。\"一位年长的技术员摇头,\"手工操作的极限精度是0.05毫米,您说的0.01毫米,除非...\"

李明远没有争辩,只是微微一笑:\"理论和实践有时候差距很大。今天,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他走到控制台前,打开几个开关,机器开始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众人好奇地凑近,只见控制台上闪烁着几盏小灯,一个圆形的显示屏上有一条条绿色的线条在跳动。

\"这是什么?\"有人问道。

\"示波器,用来显示电信号的。\"李明远简单解释,\"但我对它做了改造,现在它能显示加工零件的轮廓。\"

他转向一旁的金属加工台:\"这台车床看起来很普通,但已经被我改装过,安装了伺服电机和位置传感器,可以接收电子控制信号。\"

技术人员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怀疑。

在他们的认知中,机床就是机械设备,怎么可能被电子信号控制?

李明远不再多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打孔卡片,小心翼翼地插入机器侧面的一个槽中:

\"这张卡片上记录了加工程序,包括每一步的位置、速度和切削深度。\"

\"等等,\"张教授突然反应过来,\"您是说...这台机器能够'读懂'卡片上的指令,然后自动控制车床进行加工?\"

\"正是如此。\"李明远按下启动按钮。

车床突然开始运转,刀具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方式移动着,金属屑从工件上飞溅开来。

更令人惊讶的是,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触碰控制手柄,机床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按照某种无形的指令精确运作。

\"这...这不可能!\"一位年长的技师瞪大了眼睛,手中的扳手直接掉在了地上,发出一声脆响,却没人去捡。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台自动运行的车床,脸上的表情从怀疑变成了震惊,再到难以置信。

\"我的老天哪,它真的按照程序在加工...\"张教授喃喃自语,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十五分钟后,机床停止了运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