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边月满西山 > 第34章 九元窥天

边月满西山 第34章 九元窥天

作者:奕辰辰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9 14:20:40 来源:小说旗

集英镇,前军大营中。

刘睿影冥思苦想了大半宿,也不知道究竟如何才能够突破“一往无前”的第三重,知行合一。

其实他选的这个字,正是七字咒言的核心,更是引动了数百年间文武双道变革的圣论。

只要这一字能够攻克,那么其余的六字便都会迎刃而解。

相传,当年创造这一功法剑技的先辈圣贤名叫张素。

从那个时代到如今,他都是文武双道中唯一同时敬奉的圣贤。

他在对武道的发展所做出的的贡献,天下无出其右者。

因此有“天下武者千万,张素门下过半。”一说。

不管你有没有真正的跟随张素学习过,但只要是受其武道理论影响之人,便都自称他半个弟子。

由此一来,可真是桃李遍天下。

适时,文武二道互相排挤。

文道嫌武道粗俗,难登大雅之堂。

武道说文道酸腐,犹如脂粉红娘。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张素横空出世方才罢休。

相传,他的母亲怀胎仅仅五个月时就在一天夜里生下了他。

当日上午,他的父亲做了一个梦。

梦到天上突然升起祥云滚滚,而后霞光万丈。祥云之上站立着诸多仙人,他们个个怀抱宝剑,身穿月白色长跑,上用金线显绣着“文武艺”三字。

随着祥云越飞越近,四周又渐渐的想起了一阵嗡鸣。

这时,为首的一位仙人站出来微笑的看着张素的父亲。

“不知上仙大驾光临……”

张素的父亲赶忙跪下磕头,却是只说出了这么一句就语塞不止。

那位仙人将手中宝剑交予左右,从身后提出一个篮子,右手轻掐法诀,祥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竟是成了一道云梯。

仙人踏手提篮子,踏云梯而下,对张素的父亲说:“此子授汝。”

张素的父亲连忙接过篮子,看到是一名胖乎乎的男婴,正眨巴着黑色的大眼睛看着自己。

“敢问上仙还有和指教?”

张素的父亲看看蓝中的婴而,又看向仙人问道。

“至性随心。”

仙人说道。

随后不论是再询问什么,仙人都笑而不语。

随着耳边的声音渐渐淡去,仙人才顺云梯而上,踏祥云离去。

随后,张素的父亲醒来。发现自己竟然跪在中庭之中,觉得此梦不同寻常,便赶忙去找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细说。

不料,梦境刚刚说完,妻子却突然要生产。

张素的父亲大惊色,这才刚刚五个月!

待产婆抱着生出来的孩子出来后,张素的父亲却是赶紧再度跪下,朝着门外天际磕头不止,一家老少皆惊不明所以。

这孩子,长得和自己梦中仙人授予之子一模一样!

百天宴时,张素的父亲向此事广而告之,时人皆引为神异。

因那日授子的诸位仙人,都穿月白色道袍,看上去颇为素朴,所以便给他取名为张素。

张素有幸生在一富贵之家,虽不及王族公卿,却也锦衣玉食不绝,因此也确实能够至性随心。

他自幼厌文爱武,日日舞枪弄棒。

时人经常问起,“大后可有想去之地?想为之事?”

一般人搭话,他都嗤之以鼻。

唯有这个问题,不管多少次,却是会放下枪棒仔细作答:“天下之大,四处皆可去得,为何非要偏安一隅?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即使做不了大将,再不济也要当位豪侠!”

有一日,张素从城外归家,看到城门口贴着诸多告示。

原来是有一伙盗匪,近期在城中频繁作案,官府正在悬赏。

张素看着心里痒痒的,这不正是自己当大侠的机会吗?便上前去先要撕掉告示,接了这悬赏。

不图钱财,只为扬名立万。

没曾想,看守告示的一位官员拦住了他,非要让他先填完一张表,明确了信息才可。

张素看着这张表单,密密麻麻的字让他眼皮都疼……何况平日里只顾着打打杀杀,这一行字就有七八个都不认识。

羞愤之下,便扔了笔一路跑回了家。

从那以后,整个傅府园子里再也没了棍棒器械之声,取而代之的是朗朗书声。

“难怪那帮穷酸腐儒看不起我们武修,我想当大侠仗义出手,可是却连表单都不会填……可不是让人笑没了大牙?”

张素由此开始了苦读,十年间遍览群书,他发觉当下的文武却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武道全凭师徒传承,大部分都是以口言之,用心记之。且前人前言,毫无章法可寻。

修武之人全屏一腔热血,盲目闯荡,不问对错,不计后果。犹如黑室寻钥,大海捞针。

因此只侥幸又几个大气运者,寻得了先机,走上了正路。而其余的很多人,则都在反复的摸索试探中失败,甚至丢了性命。

因此很多条件稍好的家庭,都不让后代修武。只有吃不饱饭的穷苦人家,才会舍得一身剐,誓要在武修一途拼杀出个富贵。

而文道则正好相反,天下读书人都被灌输一种练武为耻的观念。认为是匹夫莽汉行经,终归是下里巴人所为。而文章才是千古第一大盛事,是代代相传的薪火。

但读书人的千古文章,却已被那些腐儒们用各种圈套束缚了起来,难以发挥。

通篇全是荒唐之话,不见惊人之语。

满目皆是吹捧之词,毫无真知灼见。

文武两道,一边在瞎干,一边在瞎说。

张素虽发现了问题,却毫无解决之法,无奈离家游历天下。

这一走,就是十五年。

最终,他选了一地定居,就在当今平南王域的三门州。

在张素整整四十岁生日的这一天,他在酒楼中与友人对饮笑谈。

就在这时,他却骤然悟道!

用手沾酒水,以指代笔,便在酒楼的墙上刷刷写起。

友人先是一愣,而后迅速的找笔记录,却发现先前几行已然干透蒸发,不见踪影……

其余的记录如下:知,了解也。非听说其皮毛,而是深明其内涵。不烂熟于心,信手拈来者,不可为知。行,动作也。非倾蜻蜓点水,而是龙潜于渊。不有始有终,坚持不懈者,不可为行。然,知为行至先决,知为行之舵手,知为行之主意;行为知之果断,行为知之实际,行为知之功力。知行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否则知不尽知,行不尽行。知何时何事何地可行,方位真行。行何时何事何地可知,方位真知。文武二道犹如知与行。不做妄想,不当冥行,非知行合一不可。

张素写完之后,重新回到桌前,对朋友说:“我该走了。”

朋友问他:“你要去哪里?”

张素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帮你转告家人。”

朋友提笔问道。

“二教困惑已解,知行已然合一。此心无愧于天道人间,亦复何言?”

张素说完,带着微笑直挺挺的向后倒去,却是没了气息。

朋友垂泪不止,立即去寻人前来帮忙。

不料等朋友再次返回时,张素的尸体已经不见了。

而后,朋友将张素的知行合一论印刷了十万份,在前往他故乡给他家人报信的路上沿途挥洒。

不久,传遍四方,天下震动……

如今,文道才子或许也有一技傍身,战将武夫也能读懂文章。

无数的功法武技被详尽的归纳整理,后人却是再不用以身犯险,自行摸索。

犹如斗室明灯。

在知行合一论的帮助下,武修一途瞬间被照亮了。

反观刘睿影,他知的却也是不少,唯有行的还远远不够……

不过当下,他已准备于今日返回丁州府。

狼骑犯边一事已然明白解决,待他回到丁州府站楼向中都本部汇报之后,若再无他事,刘睿影却也是准备离开了。毕竟西北特派查缉使,却不光是定西王域一域,丁州府一府。

刘睿影走出帐门,竟然看到汤中松的背影,随他父亲汤铭一起走进了霍望的大帐中。

刘睿影不由得在心下暗暗的叹了口气。

这一番折腾,汤铭却也是没了任何底气……连带着汤中松,想必今后的日子也会不如往日潇洒了吧。

辗转反侧未必徒增无奈,纵情酒色也不能尽享开怀。

毕竟山长水阔,怎能事事如意?

人这一辈子,谁都逃不脱一个念想:

低头,儿孙绕膝。

举头,良人犹在。

前望,长路漫漫。

回眸,往事如烟。

“哟,这是要准备走了?”

汤中松看到刘睿影和一众查缉司人员正在收拾行李。

“是,返回丁州府城汇报一下,然后等等看有没有身新命令。”

刘睿影有些生硬的回答道,他不知道该以何种情绪对待汤中松。

“哈哈,挺好挺好……”

汤中松说完便走到营帐背后,似是要小解。

“咱们还是中都见,我还是惦记那些大胸脯子的姑娘!”

汤中松说道。

刘睿影笑了笑,说了一个好字。

“迎风七丈远,逆风三尺高,谁人不服气,呲你一脸英雄尿!”

汤中松自顾自的唱着,声音从帐后升起。

这一日,丁州州统府昭告丁州,新任府长由府令姜恒娇接任。

这一日,定西王府昭告定西王域,定西王霍望收丁州州统汤铭之子汤中松为徒。

…………--------------

此时此刻,中都城。

要论地盘,擎中王却是最小无疑。

但,一座中都城,便是胜过了千山万水。

“天下三分壮美事,二分独占在中都。”

纵观茫茫大陆,数千年与日月同辉,而经世不朽;巍巍中都,几千里共太上连绵,而社稷千秋。

自星剑老人平天下之后,虽创大统皇朝之名,怎奈却做了他人嫁衣,犹如西风凋碧树。

随后,群雄并起,又是一场民不聊生,尘烟四起的浩劫。

谁料擎中王刘景浩雄才伟略,马劲弓疾,为五王之首平定了天下。

现在的太平中都,南北不相望。盛气弥瑞,朗月照未央。

中都城外,没有何人防护。

十六个城门立于八方,却是昼夜常开。

这边是中都城的气魄,因为天下间恐怕还没有什么人或势力胆敢冒犯中都城的威严。

城外正北、西南、东南三个角,分别有三处军营。

这便是擎中王成为天下五王之首的最大依仗,统御中都城的最大利器——三威军:冲威,折威,煞威。

在战乱纷争时,三威军名震天下。

端的是虎踞龙盘之师,天翻地覆之兵。

中都城全部都是按照中轴对称的格局,建筑布置的。全城皆以南北方向的擎中王道为中轴线,东西两侧一一对称,并且整齐排列着数目与面积相等的街道坊市。

而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的街道,全部都互相交错,编织成成网格状,将城主府所在的外城进行规划区分。

每一个网格区域,被叫做一圃。

中都城外城共有九九八十一条街道,满共三百二十四圃。

每条街道的起始两端,都设一处亭台,内配十名城府兵卫,他们隶属于中都城主府。

每一圃都设有一处营地,驻扎一百零一名城府兵卫,并配有传信高台。

一旦发生事端,白日鸣金,夜里焰火。出事的这一圃立即与周围的每一圃形成联动,按照事由等级,周围的各个圃分别会派出十名,二十五名,最多三十五名城府兵卫前来支援。

中都城主府主要管理中都城内(外城)的大小事宜,而城府兵卫是守卫中都的军事力量,同时还有兼具执法职责,由中都城城主亲自统领。

另外,由于擎中王的王宫在中都城内城中,所以城府兵卫又被称作擎中王的禁卫军,是他保护自我的最后屏障。

城府兵卫自建立起,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征战。

向来都是默默无闻,甚至连中都城都没有踏出过一步。

中都查缉司,位于外城的正西,与祥腾客栈和城主府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格局,是外城三座最大的建筑。

初此之外,中都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大型市场。

每个市场各有分工,却是万万不可混淆。

东市贩卖的,是各种生活物资。

无论是平南王域的精米细米,还是安东王域的新鲜海域,什么吃食都应有尽有。

西市贩卖的,是红白喜事之物。

婚丧嫁娶,续弦说媒,鸳鸯被,龙凤烛,楠木棺材,金丝纸钱,全都是上得了台面,亮亮堂堂的货品。

南市不买货,却是卖身卖艺之处。

下九流的职业,全都在这集齐了,一天到晚的却是热闹不断。

既有戏子的咿呀唱腔,又有剃头匠的沿街吆喝,还有算命之人拦路问卦,更少不了青楼姑娘的娇笑揽客。

斗鸡斗狗,玩鸽子挑虫儿,喷火吐水的胖子,吞剑的矮子,就没它南市没有的新奇。

北市又被称为杂市,只要是其余三市没有的,那在这里准能找到。

除了正经买卖以外,来北市捡漏的人也是不在少数。

什么圣贤之人用过的笔烟啊,大能武修传下的功法啊,真真假假,自靠眼里,自凭良心。

至于先前说的那妖丹,却是只能在中都城的祥腾客栈才能买卖。

作为陆地上最大、连锁最多的客栈,祥腾客栈几乎遍布大陆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出海的海船上也会有专属祥腾客栈的包厢,卧房。

祥腾客栈以奢华的装修,美味可口的菜品,精心完备的服务,以及……绝对的安全闻名天下。

是所有达官显贵,富商阔少趋之若鹜的所在。

因此,天下间一直有住祥腾客栈,逛太上花船一说。

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何况,祥腾客栈内,还有一位连钓剑任洋都崇拜不已的人物——两把菜刀闯九山的马文超。

厨子,三教之中属艺一脉。

马文超可谓是厨之一艺的泰山北斗。

其余的诸如酒肆、酒楼、茶馆、成衣铺、包子铺、果脯店银号盐号、当铺、药铺、医、马市等等,应有尽有,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外城。

而在中都城内城之中,除了擎中王刘景浩的王宫外别无他物。

内城城门上,被定西王用剑气刻了二字:止戈,因此内城城门又被叫作止戈门。

取,止天下战戈,还百世清宁之意。

进了止戈门,竟是还有一道内门,而到了这里才算是王宫的正门。

只见门上皆以螭龙为饰,那门栏处,都是是细细雕刻的花草饰样。没有粉刷过于艳丽的色彩,却自然而然的又庄重典雅之感。

水墨色的墙壁,台阶由白玉砌成,两侧装点着豹纹虎皮石。

进了门后,当中一道穿堂,两侧是两条游廊。

先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巨大的庭院。

中都开春久已,此刻园中是姹紫嫣红,垂柳拂岗。另有通幽之小路,链接天台怪石。从怪石顶端,又有飞水倾泻而下,汇聚成小溪。一座石桥横跨于上,桥下金鳞游动。

小溪清流蜿蜒激湍,树头嫩叶偏偏,园中春花飘香,一步一景,乍看若画。

越往里走,佳木愈是葱茏,奇花异草交相闪烁,藤蔓萝枝互相掩映。

游廊已不可见,穿堂却平坦宽阔。

沿着穿堂操作一拐,竟另有一座石桥,只是比先前的要大上许多。

桥上有亭,亭中有两人。

一人中年模样。

身穿一件紫靛色软烟罗锦袍,腰间绑着一根苍蓝色荔枝纹金带,一头如风般头发,一双深沉的虎目,身躯魁梧。

当真是顶天立地,潇洒文雅,英武不凡。

另一人,是一位老者。

身穿一件素面衣衫,腰间绑着一根赭色宝相花纹犀带,一头飘逸的银发,眼眸睿智却又略显惺忪。

身形不似中年人高达,却也是神采英拔,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

“景浩,我有一事不解。”

那名老者开口问道。

这位中年人,正是当今天下五王之首的擎中王,刘景浩。

“辰老但问无妨。”

刘景浩谦卑的说道。

“你这园中,奇珍异草不计其数,为何偏偏就这株梨树要加一圈篱栏,还派专人看护?”

“哈哈,这却是在下的一段趣事了。”

刘景浩说道。

“愿闻其详。”

“那是在我刚刚起事之时……一次兵败而逃,已是四天三夜水米未进……最后,我跑到了一个叫做冰溜子村的地方,现在属于震北王域的况州。兵荒马乱的,整个村子早就没人了,连井都干枯了……吊桶下去,只打上来半桶黄土。可是在枯井的旁边,我竟然发现了一颗梨树,当时真是拼尽了浑身最后一点力气,爬上去一口气吃了不知道多少个梨子。不怕您笑话,只吃到觉得梨水都堵到了嗓子眼,一低头便要吐出来方才罢休。随后,就这么的在树上又睡了一觉,却是再度活了下来。后来,天下安定,我已是擎中王。一次,震北王上官旭尧邀请我前去游耍,赴约途中再度路过了那个村子,发现那棵梨树犹在!我看着梨树,顿时百感交集……心想若是没有这棵梨树,我便也是个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下场。回想起当年的烽火岁月,想起无数同袍手足先后赴死,不禁下马痛哭。情绪激愤之下当即摆案焚香,与这棵梨树结为兄弟。随后命人将其移回中都城,好生照料,还特敕它为傲雪侯。”

擎中王刘景浩说道。

“与一颗梨树结义还特此封侯,听起来着实有些荒唐,但细品之下却令人感动至深……不过梨花淡白冷艳足可欺雪,却也是不负这傲雪侯之名。”

辰老说着,从袖子中掏出一个麻布小包。

擎中王刘景浩看到这个小包,顿时后退了两部,躬身拜了一拜。

“时间虽早了几日,不过也无大碍。”

辰老说道。

“却是在下有些唐突了。”

刘景浩有略微有些尴尬,他还从未这般沉不住气过。

有道是关心则乱。

辰老不再言语,只是将麻布小包束口处的绳结缓缓揭开,从里面倒出来九枚铜钱行装的玉片。

他在手中略微掂量了一下这九枚玉片,随即信手往天上一抛。

“乾、坎、艮、震、中、巽、离、坤、兑!九元窥天,起!”

只见天上隐约间出现了横竖三道淡淡的金线,呈井字形将天空划分成九块,每一块都有一枚玉片坐镇其中。

九为数之极,通化万物,秒变无方。

犹如擎中王之流,也只是能看到粗略的九元划分。但是在辰老眼中,九元的每一格都在演化这诸天星辰运行的轨迹。

渐渐地,每一格中的星光越来越少,星力却越来越浓。

最终,只剩下一颗。

辰老指尖连点,射出九色宝光,进入格内。

玉片顿时嗡嗡作响,开始震动不息,竟是将这九色宝光反射升天,打入这格唯一剩下下的星辰之中。

历代的星辰,记录时间万物运行的轨迹,超越并且凌驾于一切物质,精神,思维,意识,之上。

相对于星辰而言一切物质,时间,空间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虚幻。

这是了解认知自然轮回的途径。

尤其是在漠南的部落中,司命与天官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对星辰的观测与展望,以求从中得到发展与生存的启示。

随着四季的不同,在星空东南西北的四方会轮流出现一颗截然不同的的大星。

每到冬季,在星空的北方,会出现一颗亮星。每当这颗亮星出现之时,就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之日。

这颗亮星,叫做辰星。

初春十分,在星空的东方,会出现一颗新的亮星。每当这颗亮星出现之时,世间万物便开始复苏,草木茁壮成长,虫蛇惊厥而醒。

这颗亮星,叫做岁星。

而炎炎夏日,在星空的东方,出现的亮星叫做荧惑。

每当荧惑升空,大地便如同被炎炎烈火反复炙烤一般。

而后,秋冬万物肃杀,蔬果五谷收获,气候变更诡异,却是镇星之功劳。

而在此四星之外,仍有一星,不受四季交替阻碍,永耀世间。杀气腾腾,四处挑起刀兵战事,却是太白星作怪。

文、武、艺三教中,阴阳师属艺。

而阴阳师中最特殊的一类人便是星象家。

旁的阴阳师,不过是学了两手阴阳术数,什么测字摸骨,抽签看相,唬几个傻瓜心虚之人,挣几口饱腹润口之钱。

而星象家却是研究大道与大势,他们不在乎一人哪怕一府一域的走向,他们关心的是整片天下将会出现何种变故。

此术修到极致者,天下只有五人,被人们以四季五星之名号尊称之。

而这位辰老,正是其中之一。

“定西风云起,异数陡生。小虫鸣月夜,化龙翔腾。”

辰老看着空中的九宫九元说道。

这判词一下,却是又演人间风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