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边月满西山 > 第344章 文坛虎斗龙【一】

边月满西山 第344章 文坛虎斗龙【一】

作者:奕辰辰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9 14:20:40 来源:小说旗

擎中王府里。

博古楼与通今阁的一应人等,在中都城门口都卸马换轿,包括李韵在内。

其中只有李韵是第一次来中都,进了城门,隔着轿子上的纱帘朝外看了几眼,便觉得这里街市之繁盛,真非别处可比。

定西王城虽然地大,但却是没有这样不息的人流。而东海云台往来客商船队不绝,终究也是差了一等。

眼前才真正是热闹的集市,繁华的大道,即使人会变少,也会给人一种人很多的错觉,归根结底是因为中都太过于庞大和出名,让人不由自主的加上滤镜,看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

也不知走了多久,七转八转的,看见有处极为宽阔的府邸,正门上有块匾额,上书“擎中王府”。

李韵只瞥了一眼,便看向了旁侧的“中都查缉司”。口中贝齿紧咬,满满都是恨意。

右手摸着自己的腰肢,衣衫下还藏着尚未痊愈的伤口。这都是在太上河中,拜刘睿影所赐。

她竟小看了那个曾经不如她的男人,没想到他不过短短时间,就能够有如此的提升,再这样下去,没过多久,她就会完全不是他的对手了。

偏偏她还不能做什么,修为这种事情全靠个人的门道,她搞不懂刘睿影是从何修行,只觉得他的招式与旁人都大不相同,与他打有种发自内心畏惧,这种畏惧来源于未知。

她根本不清楚他的一举一动该是怎么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哪怕霍望与她对打,总有几个招式她能接住,可刘睿影的剑法,却总是稀奇古怪,看似平静,实则蕴含了无数的波澜。

一众轿子自正门进入,走了大约一箭之远,在即将转弯时便停了下来,轿夫排着队退去,另换了十几位眉目秀洁年轻小厮走上前来,压轿,掀帘,让众人走出。

接着便引他们朝一旁的抄手游廊走去,足足走了一盏茶的功夫,才堪堪步入正厅。只见当中放着紫檀包大理石的屏风,沉重异常,怕是有七八百斤不止。

屏风下放着一张宽大的椅子,没有任何雕饰,极为素朴。

博古楼楼主狄纬泰和通今阁阁主徐斯伯站在最前面,双方悠然转身,对面而立。

“狄楼主,好久不见!”

徐斯伯率先开口说道。

抄着手,上半身微微弯曲,背部拱起一瞬,接着又迅速挺直。

“徐阁主别来无恙啊,还是这么精神健硕!”

狄纬泰说道。

徐斯伯身后之人,听到这句话无一不轻皱眉头。

这两位身为当今天蝎爱文坛执牛耳者,平日里博古楼在西北,通今阁位于东南,难以见面就罢了,一旦相遇,即便是心里暗自较劲,怎么着这场面上的功夫总得做足了吧?

这做面子功夫,也成了一场较量,比的就是谁比谁做的更漂亮,让人挑不出理来,万事都可以比较,全看自己的心意。

“精神健硕”用以夸赞寻常老人家自是有功无过,但要是用来当做寒暄的开场白,岂不是过于粗鄙?

通今阁的一众人等当然知晓狄纬泰的文道修为,可正是因为如此,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定是有深意或映射,不由得他们不琢磨。

“哪里哪里……已经是行将就木,垂垂老矣!日后这天下文道,还是得仰仗博古楼,仰仗狄楼主多多操心了。”

徐斯伯摆了摆手说道。

听上去极为中肯谦逊,实则却把自己与通今阁摆在了当今文道之首的位置上。

客套之中也不失对自己身份的抬举,让人听了不会很反感,甚至觉得很有道理。

即便他徐斯伯现在已经是“行将就木、垂垂老矣。”但还是要等日后,博古楼才能有出头之日。

至于日后到底是多久?没人能说的清楚。

狄纬泰也听出了他话中的荆棘,不过自己出头在先,现在对方有些言语上的便宜,也算不得什么值得计较的事情。

何况这文道便是人道,写文章实则就是写人心,写人性。

放眼天下,之所以会有“文道七圣手”,正是因为这七人将人心与人性剖析的最为透彻。

越是敢于秉笔如刀,词锋见血的描绘,在文道一途上的修为便会越高。

至于那些书本上的死东西,只要识字且啃下功夫,谁都可以倒背如流,算不得什么真本事。

读万卷书,不过是个书中蠹;行万里路,最好不过是个趟子手。

唯有二者相合,多读,多行,多思,才能有所体悟,下笔惊风雷,好似神助。

再者,天下分南北,差异颇大。

以太上河为界,中都城为中心。这个界限是山川地理之分割,也是人心人性之差异。

每一处不同,都能影响人心人性,而人心人性被影响,则整个地方的差异又会不同。

俗话说南柔北刚,也是这个道理。

不同性格的差别反映在种种习惯上,最为显着的一条,便是北方人嗜酒豪爽。

博古楼中的读书人,几乎各个海量,即使去远游外地,也会写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样的诗句。只要酒喝得极好,那便处处都是家乡,悲凉的乡愁便在此刻突然变得壮阔潇洒起来。

更有“杏花春雨江南,南曲如抽丝,古进西风冀北,北曲如轮枪。”这样的也诗句传世,也足以说明。

徐斯伯擅吹箫,于音律一途也是大家,自称一派。

平日里闲暇后,便低头眯眼,余声绕梁,身前只有一杯清茶。而博古楼中人,上到狄纬泰,却是都喜欢鼓,端的是扬头锐眼,高亢激昂,敲击时动作幅度大。

这些种种不同,体现在文道上,就成为了一种不平衡。

狄纬泰心中也十分明白,出于西北的博古楼,的确不如通今阁优越。

是南方优越,北方滞后,归根结底与读书人的分布有关。

草原王庭连年犯边,导致西北的人口大规模流徙,其中去向安定富庶南方的最多。

在加上通今阁与博古楼暗地里可谓势同水火,更是让不同区域间的抗衡变得激烈。

狄纬泰还可以耐住性子,让徐斯伯占这口舌之利的上风,不过他身旁的鹿明明却是个火爆脾气。

自从收了狄纬泰赠了他“当归”之后,鹿明明便重新回到了博古楼中,就住在酒三半旁边。

每日虽然仍旧打铁,叮叮咚咚响个不停,但比起先前时候,还是要儒雅的多。

这次文坛龙虎斗,他作为狄纬泰的大弟子,当然不会缺席。

穿着一袭长衫,难掩野蛮的体魄。脖子上有一道黝黑的痕迹,是经年日久在日头下打铁,又被炉膛烟熏火燎所造成的。

一个人从事一个行业久了,总会留下特殊的印记,即使后来不做了,举手投足间也会显露出那职业的特殊举动。

“徐阁主这话的意思是我通今阁只能排老二?却是还得等你退位让贤?”

鹿明明厉声说道。

“你且退下!通今阁位于富庶之地,也是天下读书人的中心之一,徐阁主又年长在下几岁,提点几句是应当的。”

狄纬泰口中如此疏导,脸上却微微一笑,显然对鹿明明方才的言语极为满意。

有些话他只能在心中想想,却是不能放到明面上来。但要是有人能揣摩到位,自是让狄纬泰甚为宽心。

李韵站在后方,看到两人这般斗嘴,心里不住一阵冷笑,顿时就觉得这一帮读书人,无论修为多高,笔力多强,也只是鼠目寸光,为了一点口舌之快,却是在擎中王府的大厅里就争的面红耳赤。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辛苦!”

狄纬泰话音刚落,擎中王刘景浩便从屏风后走出来说道。

其实他早就到了,只是刚要现身时,便听出狄纬泰和徐斯伯二人言语带刺,就停住了脚步。

身为地主,当然得不偏不倚。

所以他才会站在屏风后多听几句,待不得不的关头,才走出来打个圆场,给互相一个台阶下。

狄纬泰与徐斯伯眼见擎中王刘景浩走出,也纷纷行礼问好。

“二位先生不必多礼,要说荣幸的应当是在下才读。一介武夫,胸无点墨,仗着有点胆量,才有块地盘安身立命。和两位先生以及博古楼、通今阁中的贤达无法相比。”

擎中王刘景浩说道。

随即坐在了屏风下的椅子上,众人见状也纷纷落座。

而后便有仆俾上茶,个个都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国色天香。

文人本风流。

现在这些貌美的仆俾站在身侧,手捧香茗。

少女的体香与茶香混合在一起,却是让许多读书人未饮酒,便醉了三四分。

“擎中王阁下谦虚了,老朽代天下读书人感谢阁下能做东举办这样的文坛盛会。”

狄纬泰起身说道。

却是把刚才徐斯伯端起架子,高高在上的风头抢了过来。

代天下读书人这话可不是能随意说出口的。

无论是博古楼还是通今阁,谁都不敢说自己就能如此。

狄纬泰这样说,褒贬分明。

即体现了擎中王刘景浩天下五王之首的地位,又让博古楼在无形之中上了个台阶。

只要擎中王刘景浩接过话茬,那便代表他在心里默认了博古楼乃是天下文道之首。

擎中王刘景浩哪能听不出他将这难题抛给了自己?

这世上有些东西可以接,有些东西却不能。

如那女子的香帕、绣球,自是接的欣喜满满,但狄纬泰的话,要是接不好,刚刚端平的一碗水,那可就朝着一边儿洒两个精光。

“我可不敢贪天之功,要是没有其余四王的鼎力相助,这样的盛会怕也是惨淡收场。”

擎中王刘景浩说道。

狄纬泰将自己摆在文坛至高,他便可以淡化自己“五王之首”的地位。

这样一进一退,反而很是委婉的告诉狄纬泰他并不是来做裁决,认定日后博古楼和通今阁谁上谁下,他只是出于对读书人以及文道异一途的尊重,彰显地主之谊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