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边月满西山 > 第383章 敢求不敢应

边月满西山 第383章 敢求不敢应

作者:奕辰辰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9 14:20:40 来源:小说旗

“看来这是个麻烦。”

酒三半意味深长的说道。

“现在还想喝不要钱的酒吗?”

刘睿影反问道。

“不想了……一点也不想!虽然不要钱的酒喝起来很刺激,但要是喝出来了麻烦可就没什么意思。”

酒三半脑袋摇的好似个拨浪鼓,一刻不停。

花钱的酒虽然要费银子,可不花钱的酒不仅有可能费银子,还有可能把人都搭上,这么对比下来那点便宜,还是不占的好。

刘睿影看着那位正在和有人寒暄的“汪老大”,深深地叹了口气。

在石碾街还是石碾村的时候,有两位手艺极好的补匠。

以前闭塞的山村里,每天都会有鲜活的面孔让寂静的变得山村热闹起来。

因为山村闭塞,阡陌交通往来不便,故而就会与许多行脚商人,带着货物,走南闯北的贩卖。

一根扁担或是一辆拉板车,上面就承载着一个村落几个月里最大的惊喜。

其中有挑着卖衣服的,有拉着车卖豆花儿的,有收废旧器具的,还有补匠。

这里面对村落中人影响最为深刻的,当属补匠。

补锅,补伞,补盆。

冷补热补样样都能补。

这便是补匠们的招牌。

每当类似的吆喝声在村庄里响起时,总会配合上金属起雾的敲击。补匠声音洪亮,再加上敲击之声,就能够穿透墙壁,准确无误的传达到每一户人家的每一双耳朵里。

紧接着,整个村落便会早动起来。

然后家家户户都会从自己的屋里搜刮出穿了洞的铁锅,漏了沙眼的脸盆等器物。

补匠虽然也有不少,不过这对姓汪的兄弟手艺最好,名气最大。

手艺人靠双手吃饭,最爱惜的便是自己吃饭的家伙。

故而汪家兄弟一年四季都会带着手套。

冬天的时候,带着一双翻毛鹿皮的,夏天天气热,却是用单层的布衬上光滑的里子,戴在手上。

身穿一套极其老式的灰色或是土黄色短打,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即使最破的茶棚里的烧水活计穿的也比这个款式要新颖的多。

兄弟俩没有拉板车,一人一根扁担。老大的肩上挑着火炉、煤炭、铁块。老二扁担上的框子里则是各式各样的修补工具。

村落中人早就在自家门口等候。

他们两人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也不需要再行吆喝。

有东西得修补的人家,看到他们俩路过,便会招招手,然后使唤家里的孩子或是小辈,给两位师傅看座、泡茶。

没有茶的人家,就从缸里打一盆清水,给师傅们擦把脸,振奋振奋精神。

其实这茶喝不喝都无所谓,脸擦不擦也没有关系。无非是主家想要表现出自己对师傅们的尊重而已。

毕竟师傅开心,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手艺。

寻常人修补的锅可以用小半年的光景,他们俩做完的活计却是就要旁人长久至少一季。

遇上有家资的人家,在完活儿之后还会留他们俩兄弟吃顿饭。菜色家常,可却最能聊表寸心。

兄弟俩遇上小孩多的人家,也会用自己框子里的料做个小巧的物件回赠过去。

东家的待客之道和补匠的回馈有来有往。

村落外围,人家不多。

待朝里走,人家、物件便多了起来。

汪家俩兄弟会把大家拿来的物件分门别类,按照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一修补。

先是雨伞等器物。质地请便,工序简单。

很多没有东西需要修补的人也会来此地凑热闹,因为他们的身上自带走南闯北的光环,经常能够讲一些村落之外有趣的事情,把前来围观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笑的前仰后合。

谈笑中,手里的活却不停。

小物件很快就补好了,随后就是补锅补盆之类的“大件”。

这些东西虽然也不见得有多大,但却和生活捆绑的极为紧密,一日不可无。

每当这个时候,汪家两兄弟都会极为严肃,方才轻松地氛围也会一扫而空。两人都极为默契的比起嘴巴,皱着眉头,开始忙会。

对于手艺人而言,自己的手艺很是神圣。犹如读书人的文房,武修的刀剑。

就见老二熟练的安好风箱、支起炉子后,端起需要补的铁锅,举在老大面前。

老大手里拿着个小铁锤和小刀。

先在锅沿处挨着敲打一圈儿,接着再敲敲锅底,最后在用小刀看似漫无目的的剐蹭一番。

不同的位置发出不同的声响。

老大闭着眼,仅仅凭借声音就能够判断出那里出现了问题。

而后示意老二将铁锅扣在砧子上,便举起榔头,小心翼翼的开始敲打起裂缝之处。

这时老二腾出手来,把框子里的铁块按照用量拿出一些,直接丢进坩埚里用火熔化。

拉风箱这样的体力活,此刻已经无须操心。

自是有许多顽皮的孩子觉得新鲜,将风箱拉的“呜呜”至响。干锅内的铁块随着温度上升,逐渐融化成明艳的铁水,极为刺眼。

待铁块全部融化且温度适宜之后,老大便让开位置,用手里的小刀示意出需要修补的地方。

老二双手握着铁钳夹,将坩埚整个从炉火中提起,而后将其中的铁水迅速地倒在上面。

裂缝处已经被老大铺好了垫子,上面洒满了木炭灰,中间留着一个小坑。

铁水倒进去后,这个垫子便彻底固定在锅底,动弹不得。

稍稍定型后,只听“滋啦”一声,热气蒸腾。

众人回过神时,修补的铁水外已经涂抹了一层浆水,补丁的表面也不再突兀,看上去和新的一模一样。

交还给主家手里前,老二会往里装上清水,以此检测是否无恙。

和街边变戏法儿的同理,这也是对自己手艺的信心和卖弄。

长此以往,兄弟俩的名气越来越大。加之石碾村靠近曾经的皇城,还算是发达富裕,不会有赊欠之类的口角发生,兄弟俩便在此定居下来。

每个月出门一趟,把临近几个村都走走,做些活计。

既让自己的手头宽裕些,也给旁人带去了不少便利。

待石碾村并入中都城后,这两兄弟突然间销声匿迹。

曾经的村子,现在的长街。

石碾接慢慢热闹起来后,一对兄弟却便在这里最具地位。

开始只有个卖炒瓜子的小门面,后来便成了现在刘睿影等人身处的“会仙楼”。

一个小小的店铺做成如今的场景,属实是不容易,尤其手艺人是实打实一锤子敲出来的。

何况不单单是石碾街。

整个中都城里的三教九流,却是无不听从这一对兄弟的差遣。时日久了,这“汪老大”的称呼便深入人心。

中都城不认虚名,两兄弟做的事人人都看在眼里,若是有不服气,就得掂量掂量以后的锅碗瓢盆坏了该找谁修,维持生活的用品,总是最方便打入人心的。

中都查缉司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统筹城里这些人等,但后来却全然放归,让这汪家的两兄弟继续掌管。

那些空有名号的人并不得信任,一来是外来者,城中人觉得不亲切不说,接触的也没有和两兄弟多,任谁也不会弃近求远。

明面上,中都城的三大家最为光鲜。但实际里,就连邓鹏飞也知道,自己许多办不成的事,只是“汪老大”说句话的功夫。

毕竟这中都城可不只是擎中王府、查缉司、三大家这些官府以及门阀氏族,最多的还是普通的百姓们。

百姓是根基,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可却是一个城的根本,官员虽有权利,可也是在百姓拥护的条件下,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如此。

“汪老大”在这一层面说一不二,极有分量,当然是碰不得的。否则一旦激起民变,三威军也派不上任何用场。

他们也要考量,城中的家人亲属,一旦民变,那便根本解决不了,也无从打压。

但就是这么两位可以在暗地里统御整个石碾街甚至中都城的人物,却不惜对着刘睿影下跪可想而知他们想要乞求的事,一定非同小可。

“刘典狱,您可以说‘会仙楼’的瓜子不好吃,酒也可以不喝。但说说话总不会有什么吧?我哥性子慢,这也是逼急了,才会如此行事,还请莫要介意!”

“汪老大”和友人寒暄了几句,快步走到刘睿影面前,躬身行了一礼说道。

兄弟俩一母同胞,虽然还是分了先后,可也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世人便也不分什么老大老二,都以“汪老大”来称呼。

“先前‘汪老大’说久仰,在下是愧不敢当……二位的名头我在中都查缉司里就早已如雷贯耳,该当是我久仰才对。”

刘睿影说道。

方才细细一想,却是觉得也不用就这般一走了之。

即便“汪老大”所求之事他帮不上忙,借此机会结交认识一番也是有利无害。

现在看着刚刚自己纵身跃出的窗户,刘睿影觉得有些尴尬。

表现得太过于明显,真是有失气度,像是不想沾染麻烦赶紧跑路一般,更尴尬的是还被人拦了下来。

“刘典狱过谦了……你是官,我是民!天下的规矩都是民听官话,官管民事。我们兄弟俩既然能鼓足胆量请刘典狱小坐,自是也有十足的把握。”

“汪老大”说道。

“把握我一定会做?”

刘睿影反问道。

“把握您一定感兴趣!”

“汪老大”接着说道。

“既然如此,咱们事先说好。要是我没有兴趣,可就真一走了之,绝不停留,也不再寒暄。”

刘睿影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后说道。

“汪老大”一听顿时大喜过望,也不顾身份尊卑,立即拉着刘睿影的衣袖朝里走去。

众人方才怎么从窗户里跳出来,现在却是又如何回去。

一切都好似未曾变过。

另一位“汪老大”仍旧在地上长跪不起。

那个从麻袋里滚出来的人却已然缓过气来,用手支撑着身体,靠在桌腿上,双目满是恨意的瞪着雅间内的众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