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第122章 师徒辩经(上)

当裴坚,庄瑾五人,拿着试卷瑟瑟发抖去刷题后。

东莱先生若有所思看向崔岘,道:“你这是让他们专攻科举八股文?有把握吗?”

显然,老先生看懂了学生的用意。

一切以考中为主。

那么其余的都不必管,专门研究试卷,研究考题,研究标准的‘录取套路’便可。

其实这也是应试教育的精髓、或者说糟粕所在——简单、高效批量生产一拨人才。

听闻老师的问话,崔岘想了想,笑道:“至少……能有七八成把握吧。”

这可不是胡吹。

参考上辈子的明朝,南直隶、江浙、江西三个大地区,几乎要把进士名额全给包揽了。

因此坊间一直盛传,这三个地区的人,摸清楚了科举八股文的套路。

在崔岘看来,这个说法,对,也不对。

不对,是因为肯定没有绝对的科举八股文套路。

对,是因为这三个地区文风昌盛,垄断了知识传承,拥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师资学识力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崔伯山、崔仲渊多年不中,一和资质有关,二和闭门造车有关。

没有名师,没有书籍,不懂时政,基本就和科举无缘了。

在河南,像是先前崔家兄弟那样情况窘迫的学子,至少得占到七成。

其余三成,家里或少藏书,或没能力借阅到历年试卷,或没有名师教导,总之肯定得缺一项。

但裴坚、庄瑾等人,在崔岘的帮忙下,完全补齐了所有短板。

当五年、乃至更久的现代应试教育,强化了五兄弟的‘学习资质’问题后,裴坚几人中个进士,不难。

因为科举拼的是全方位的实力。

而不是单纯所谓的‘资质’啊!

“把握这么大?”

东莱先生很是惊讶,随后笑道:“看来,你师祖给你写的信,你听进去咯。这样也好,若是真能把你这群小兄弟带起来,以后步入官场,他们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接下来这四五年时间,希望他们能彻底成长起来吧。”

“不过,他们要成长,你的学业也不能懈怠。为师前段时间,又给你搜罗了大量孤本藏书,你得把这批书,尽早读完。”

“但并非是像先前那样,没日没夜的读书。因为接下来咱们的重点,得放在辩经上面。”

“一味的读死书,并不行。因为辩经,不仅仅需要引经据典,还得有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胆量,有灵活的脑袋和应对策略。”

“辩经台上,各种人都有,他们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死的都能说成活的。甚至无耻者,还会故意场外干扰。”

“若是没有强大的实力,和冷静的思路,在成千上万人的围观下,很容易就会怯场、卡壳,最后败的莫名其妙。”

显然,老先生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历过不少‘大场面’的。

不然也说不出来这般经验之谈!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就算是高台辩经这种文人间引经据典的唇枪舌战,也免不了各种俗套的明枪暗箭。

崔岘忍笑听完,问道:“老师,那接下来,学生的课业该如何安排?”

东莱先生想了想,说道:“夜晚读书两个时辰,白日上午辩经一个时辰,聊时政一个时辰,下午作八股文一个时辰,练字一个时辰。”

“再抽出一个时辰,给你的兄弟们讲课、批改试卷,顺带教你们家人开蒙、经商。”

这……强度不是一般的高啊!

但想要成为文坛领袖,成为大梁第一名儒,不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怎么能行呢?

崔岘闻言咧了咧嘴,道:“好,听老师的。”

东莱先生扬了扬眉,表情很是满意。

他这个徒弟,可不仅仅是天资惊人。

真到学习的时候,可是半点不含糊,也不怕吃苦!

就像崔岘对‘应试教育’很有信心,觉得自己很有把握带着裴坚等人中进士那般。

东莱先生对小徒弟未来能成长为大梁第一名儒,也非常有信心。

当天上午。

老先生吩咐仆从老罗,在裴坚等人的‘鸽子笼考场’旁边,树立了两个木桩。

“以后,每日上午,你我各自站在木桩上辩论。若是你输了,当日所有学习内容,都要在木桩上完成,包括练字。”

东莱先生看向崔岘,揶揄笑道:“你有三个月适应期,三个月后开始执行这套规则。”

正在刷试卷的裴坚等人听到这话:??

他们看向那根木桩,脸上浮现出畏惧。

这比考场鸽子笼更加恐怖啊!

然而崔岘却半点不怵,反倒是表情带着些不怀好意:“那要是老师你输了呢?”

东莱先生大怒。

他佯装气呼呼道:“好哇,才刚开始学习,就敢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上木桩,为师要同你辩上一场!”

哦豁!

听到这话,裴坚、庄瑾、李鹤聿、高奇、崔钰五人,纷纷露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

他们甚至把老崔氏、陈氏、崔家兄弟等人,全喊过来围观。

再加上,裴坚几人准备办理‘退学手续’。

因此吴夫子、裴崇青,裴老太太,和高、庄、李几家的家长们,今日都来崔家询问情况。

这帮人刚进崔家,就被满院子的横幅、小纸条给镇住了。

娘嘞,这是什么好东西!

怎么只看一眼,就觉得热血沸腾呢。

等众人听说,崔岘和东莱先生要‘辩经’,都很是感兴趣,于是后院呼啦啦围了一大帮的人。

大家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鸽子笼考场’一侧,两个木桩上。

东莱先生、崔岘相对而立。

一个文坛名儒。

一个大梁神童。

双方互相对视,眼中再无半点‘师徒情谊’,试图用眼神震慑对方。

而后。

崔岘一拱手,率先发难:“敢问先生,《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思作《中庸》四十七篇,而今本仅三十三篇传世,显系后世删减。”

“'车同轨,书同文'乃秦皇统一后的制度,子思为战国中期人,何以预见秦政?”

“学生斗胆怀疑,此书必为汉儒伪作!正如《汉书·艺文志》载《子思子》二十三篇,而今本《中庸》,已被篡改到面目全非,失去其全貌!”

后院。

老崔氏、陈氏等人不明觉厉。

裴坚、庄瑾、高奇等人懵懵懂懂,吃惊不已。

而,吴夫子、裴崇青、崔伯山、崔仲渊等人,听到崔岘这话,只觉得心头一道惊雷炸响,整个人如遭雷击,当场震撼到张大了嘴。

什、什么?

《中庸》是假的?

那我们这些年在学什么?学了个笑话吗?

三句话,让在场读书人怀疑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