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第129章 让我来考考你

两日后。

自南召县,赶往鲁山县驿站的官道上。

一个面容黝黑的老汉,和儿子赶着牛车,晃悠悠前行。

后方板车里,坐着一个皮肤白皙、模样俊俏的少年郎。

他斜靠在板车一侧,戴了个农家草帽,神情格外惬意悠闲,目光在官道两侧的农田、村落上巡视。

这少年郎自然便是崔岘。

他低调自南阳离开,把去洛阳参加文会,当成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因此并未带仆从,也没有雇马车。离开南阳后,一路向北慢悠悠出发。

直至到南召县,遇上这对好心的父子,愿意载他一程。

老汉是个嘴巴闲不住的。

注意到崔岘一直在看两侧的农田,便叹了口气:“今年雨雪少,庄稼收成怕是连一亩地一石粮都没有咯。”

一石,约等于后世的120-130斤。

这个年代,庄稼亩产量低得惊人。

以前在河西村的时候,崔家有三十亩地,看似很多。

可一算产量,再扣掉吓人的粮税,剩余的也就勉强够果腹。

而南召县多山,是比南阳县更穷的地方。

崔岘这一路走来,各个村子房屋基本都是土坯草棚,连砖瓦房都鲜少见到。

可谓穷的触目惊心。

从当初刚穿越过来,被河西村的贫困惊吓。到努力走出河西村,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再到如今走出南阳,看到外面更穷苦的世界,个中滋味,实在令人感慨。

听着老汉的话,崔岘略作沉默,提醒般说道:“我听说,陕西那边大旱,饿死了很多人。咱们这边,雨水少,说不定情况也会变得糟糕。”

“老汉回去后,可以跟村里人商量,再打一口深井。”

陕西大旱?

听闻这话,父子俩都吓了一跳。

因为崔岘穿着儒衫,是读书人,所以二人对这话深信不疑。

“多谢小哥提醒。”

老汉在心中记下,又慷慨递给崔岘一个窝头,咧开嘴道:“我们平时都吃这个,小哥莫要嫌弃。”

崔岘接了过来,笑道:“粮食这么珍贵的好东西,怎么会有人嫌弃呢?”

而后,他张嘴咬了一口。

说实话,有些干涩,味道并不算好。但这一个窝头递出来,想必对方心里也是犹豫许久的。

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一粒粮食都不应该被辜负。

见崔岘吃了,老汉很开心,附和道:“是嘞,粮食是最珍贵的东西!人家南阳的小神童都说咯,粒粒皆辛苦嘛!”

崔岘愣住了。

见崔岘这副表情,老汉闹了个大红脸:“我也是听人家说的,难不成,我记错咯?哎呀,咱这地里的泥巴汉,话都学不明白。”

他的儿子在一旁笑。

崔岘也笑:“是这么说的,没错!”

南召县挨着南阳县,五年时间过去,《悯农二首》传唱过来,并不奇怪。

但,这首诗从老农嘴里说出来,着实还是有些震撼的。

放下‘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开端,便让崔岘感触颇多。

然而路才刚刚开始。

他还得往前走,走出自己的路。争取以后让这天下,再不必‘悯农’。

牛车即将抵达鲁山县驿站。

双方就此分开。

崔岘摘下草帽,放进牛车里,灵活翻身跳下车,背对着那对父子摆摆手:“多谢咯,记得我说的话,打一口深井。”

少年走的很洒脱,背影挺拔修长。

老汉的儿子叹了口气:“打口井,少说也得半贯钱,少年郎不知钱——”

说着,他下意识去拿崔岘放在牛车里的草帽,却猛然瞪大眼。

草帽里,刚好放着半贯钱。

老汉也瞧见了,猛然转身想喊住崔岘,却早已看不到对方的踪迹。

他的儿子眼圈发红:“爹,咱遇上好人了啊!您看,咱们虽然日子穷,但也有遇见好报的时候,是不是?您以后别动不动就说,死了一了百了,给我省口粮这种话了。”

“儿子听着难受。”

老汉颤声点头:“哎,不说了,咱回去打口井。”

艰难困苦的日子太窒息,有时候总觉得过不下去了。

于是一点温暖善意,就成了日子里的甜。

另一边。

崔岘背着行囊,来到了鲁山县驿站。

他穿着儒衫,模样气度不凡,一看便是读过书的。

驿馆里走出一位驿卒,试探性问道:“敢问,可是要去参加洛阳赏花文会的先生?”

崔岘点头笑道:“对的。”

驿卒态度客气很多:“昨日从嵩县方向传来消息,有一队同样要参加文会的读书人,今日会路过鲁山。也是赶巧了,您稍微等一等,刚好能跟他们一起。”

看来,洛阳这次赏花文会,阵仗很大嘛。

竟提前在鲁山、嵩县都安排好了接待者。

崔岘在驿馆坐下歇脚。

约莫等了小半日,官道远方传来马蹄声响。

而后。

便见两匹骏马,拉着一辆奢华的马车,带领着十几辆相对普通些的马车,浩浩荡荡赶来。

除了马车,这些人还有骑马的仆从跟随,显然来头不小。

驿卒们吓了一跳,赶紧前去接待。

但为首那辆马车并未停顿,直接越过驿站,朝前方行驶而去。

倒是后面有两辆马车停了下来,车里一群读书人向外张望,显然是在瞧穿儒衫的崔岘。

片刻后。

一位穿藏青色儒衫、约莫在十七八岁的少年走下马车,看着崔岘试探性道:“可是信阳府罗山县贾邵?”

崔岘站起身来:“正是在下。”

那藏青色儒衫少年点点头,一副‘你小子占了大便宜’的表情:“本该来接你一起走的那拨人,临时改道去了叶县。所以你今日跟我们走吧,对了,请柬可带了?”

崔岘便把请柬递过去。

藏青色儒衫少年仔细检查一番,又把请柬还回来,想了想还是说道:“虽然你有请柬,但你知道方才打头那辆马车里,坐着的是谁吗?是苏师兄!”

“苏师兄虽然傲气,但对我等学子,向来不吝惜指教。我们一路走来,经常互相辩经、讨教学问。”

“你学问如何?莫要嫌我说话直,但这种场合,若你学问跟不上,露了怯,难免会落面子。”

啊这。

崔岘闻言迟疑道:“在下的学问……还行吧?”

还行吧,是怎么个‘行’啊。

藏青色儒衫少年并不满意这个回答,说道:“那这样,我来考考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