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 第629章 校长人选

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第629章 校长人选

作者:醉爱红尘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6 23:06: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董,您看这块地怎么样?”一张宽大的地图上,市委一把手白志强指着一块荒芜区道:“仙林G67号地方,将近4000亩的面积,足够用于办学,就是偏僻了点,离仙林大学城开车都要二十分钟。”

陈平江满不在乎道:“偏僻点好,大学嘛偏僻点才能专心学术,顺便还能拉动仙林地区发展。”

客观情况就是,市区也没那么大的面积可以提供给陈平江。

就算东拼西凑凑出来,价格也会很贵。

既然如此,不如退而求其次放在偏远点的地方,远离市中心的喧嚣,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陈平江是相当有信心的,凭借强大的资金支持、师资力量以及产学研组合,绝对能让华夏大学十年内脱胎换骨。

到时候这里就是仙林的中心。

“那咱们就定了?”

“定了!”

白志强想了想道:“陈董,我也不瞒您。我们东江市政府可以用地皮投资,这样您的办学资金全部可以用于校区建设和提高师资力量。”

陈平江笑眯眯的摆了摆手:“多谢好意,还是我们自己来吧,这地块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白志强点点头,也不勉强:“我也就是一说,这块地价格给你到最低,全部算下来20亿。”

“可以!”

这价格的确不贵,拢共4000亩呢。

陈平江的团队已经调研过了,如果按照市场价格的话,这个G67号地块估计要45亿往上跑。

4000亩土地已经足够使用了。

本身华夏大学也没打算开设乱七八糟不相干的学科。

“地块,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校园规划以及建筑方案的公开招标了。另外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咱们得给华夏大学找一个份量够足的学术大佬做校长,这个人不光要学术地位高,还要有足够的人脉能量。筹办团队以他为主来组建,团队成员应具备教育管理、学术研究或行业经验,以提升学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白志强事无巨细的给陈平江解释,“一上来称作华夏大学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叫华夏学院,然后升格为大学。但这途径太慢了,我特意向人咨询了。可以先建设高等研究院,再升格为大学,通过前期积累科研实力和师资队伍,为后续升格奠定基础。”

“我们先找个大学签个战略合作协议,挂靠进去。然后找一些国内外的名校联合培养博士生,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满足大学需具备的高层次人材培养能力要求。再通过全球招聘顶尖学者提升师资力量。这样做的话,最快三年就能升格为大学。”

陈平江点点头,这样做比较稳妥。

先把师资力量和科研拉起来,三年后园区也基本建设完毕,直接搬进去,接下来再招生。

“省立市里有什么合适的顶级学者介绍吗?”

陈平江问道。

这第一任的校长肯定很重要,其个人的学术地位、人脉力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起点。

就比如刚刚成立的西湖高等研究院吧,就是西湖大学的前身,和马云那个湖畔大学是两码事。它就是由7位顶级学者发起筹办的,然后众多企业家捐款助学,外加杭州政府投资弄起来的。

人家现在办的好好地呢,自然不可能去挖人。

况且西湖大学虽然强,但陈平江对华夏大学的十年定位是比肩清北,二十年内媲美斯坦福、麻省理工。

这不是在某个方面比肩,而是要全方位的持平。

别觉得陈平江喊的口号太夸张。

西湖大学口号更牛逼,5年比肩清华北大,15年后媲美加州理工。

那套班底,陈平江研究过后也流口水。

全是大佬!

师资力量雄厚,诺奖大佬都拉来一票,可就是没啥钱。

白志强有些尴尬的摇摇头,“实不相瞒,我们也罗列了不少,不过都不太合适,要么就是没意愿,最后算下来,这样的人还真不太多。”

“国内的学术大牛很多,但相当一部分身上都有科研任务在,甚至是保密级别的。年纪太小了不服众,年纪大的精力跟不上,还得是全职。有些人倒是合适,但是放不下编制,也放不下学术圈的清高。总得来说,既要全身心投入工作,还要自身有学术水平以及年龄合适,有管理经验的的确不多。”

陈平江点点头,也能理解。

“圈内地位可以不用太高,人脉也可以不做要求,这部分我自己想办法。但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是必须的,管理经验也必须足够。”

既然合适的人不好找,那陈平江情愿自己去挖人。

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给足够的待遇,给足科研项目,诺奖大佬他都有信心拉一票,这不是什么问题。

了不起形成管理 学术的双核心。

这样或许更加合适。

一直没说话的省教育口一把手居然跃跃欲试,“白书记,陈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这边倒是有个人推荐!”

白志强挑了挑眉,“赶紧给陈董说说。”

“我有个东江大学的同学,学的电子工程,后来去了北大读博,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现在是那边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去年还当选了科学院院士,据说要不了两年可能就要提北大的副校长。她的学术成果非常扎实,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和技术进步奖都拿了好几个。”

陈平江有些奇怪的问道:“廖厅,你的同学?那年纪也没多大吧,就已经是院士了?”

“她今年47,最关键的是,我这个女同学还是东江人。”

白志强点点头,“好像还真的挺合适?”

陈平江也道:“既然是院士,份量肯定是够了,年纪也不大,正是干事业的好年纪。教学经验、管理经验也有,还是北大这样的地方,最关键是东江人,的确不错。唯一的问题,她愿意辞职出来吗?北大的院长,副厅了吧?”

廖厅双手一摊,“那就不好说了,我可以帮忙牵线,能不能说动就要看陈董下面人的本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