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激荡1979! > 第163章 投稿香港纸媒(保底2更)

激荡1979! 第163章 投稿香港纸媒(保底2更)

作者:泥白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0: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为是第一次去戛纳,也是美影厂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魏明表示理解,但肯定也希望能够避免,如果他们这次能打出中国动画的声势,摸索出一条精品国产动画的海外发行之路,对后面的《天书奇谭》也有好处。

所以在大家聊得火热之际,魏明建议:“到时候可以提前聘请一位欧洲电影界的顾问,省的闹出什么国际笑话,传回来就不好了。”

这时候你说别的他们可能不怕,但要是在国际上丢人,那事情可就大了,凡是涉及外事大家都很小心。

也就魏明不当回事儿,留学生照办。

王树忱一边吃菜,一边郑重点头:“魏作家你提醒的对,回头我得跟电影局的领导请示一下。”

魏明的话也就说到这了,毕竟他也不清楚前世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错误,接下来只能寄希望于领导了。

回到招待所后,魏明给北大那边打了个电话,问彪子和小梅到了没。

“到了,货都卖完了,”彪子接了电话,语气里洋溢着喜气,看来没少赚,“明哥,我们回来后发现这几天收到了一封信,来信人是龚樰。”

他现在已经知道龚樰是什么人了,语气里带着调侃的意味。

魏明:“妥善收藏,另外如果有一个叫朱霖的也记得单独放起来。”

一旁的梅文化马上道:“有,有一封,还是云南过来的!”

魏明乐了,看来两位姐姐还挺心有灵犀呢。

之后门岗的同事又告诉魏明都有谁给他打电话了,北影厂的梁晓生、西影厂的吴天明,还有就是一些编辑。

梁晓生是询问《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剧本,魏明已经写完了,不过他想再缓一缓,看看爷爷那边的反馈。

至于吴天明,他应该是想聊魏明其他的改编,这个倒是可以谈。

~

香港,老鬼刚刚帮周惠敏母女俩搬了家,没想到搬了家,他们离得更近了,老鬼也住在同一个公屋区内,只不过不是同一栋楼。

回到自己家后,老鬼这才有空看早上收到的孙子寄来的包裹。

他也正要给那小子写信,告知他自己已经去监狱看过他同学的父亲了。

拆开包裹,里面是一本书和一沓信纸。

书的名字叫《动物凶猛——魏明中短篇集》。

打开目录一看,《双驴记》《二牛》《春江水暖鸭先知》《牧马人》《放羊班的春天》,名字里都有动物,难怪叫《动物凶猛》。

诶,书里面好像夹着什么东西。

老鬼打开一看,竟是一张黑白照片,看着照片里的两个青年,老鬼一眼就认出了他们是谁。

狗蛋和狗剩!

拍照的时候他们应该还不到二十岁,距离自己离开也才不到十年,依稀可以看出他们小时候的模样。

看着他们,老鬼又想到他们的母亲,不禁有些眼眶湿润,秀儿、子颜,委屈你们了。

老鬼抹了一把脸,又拿起那迭信纸,看到第一页写着《自古英雄出少年》几个大字。

“这应该就是小明说的那部武侠了。”

魏明还附了一封短信。

“除了供您阅读解闷儿,另外还可以投给香港媒体,笔名‘魏狂人’,所得稿费可以用来改善您的生活,我们远在北方,无法在您身边伺候,这也算是儿孙的一点心意。”

魏明写这段话的心态大概就像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孝敬给父母发红包,希望父母在高兴过后能说一句“你有这份心就好了,我们用不着”,然后把钱退回来。

老鬼倒是没有这种心理,他只觉得老天对自己不薄,那这笔钱自己就收下了。

大哥的钱他分文不想要,但孙子的钱必须要收,不能寒了孩子的一片孝心啊!

就是不知道这厚厚一沓子能换来多少稿费,老鬼先自己看看。

他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虽然故事外壳比较传统,但内容和人物很新鲜,应该会有一些市场,老鬼已经想到投给哪家合适了。

在香港的左派报纸中,《大公报》和《文汇报》是双强格局,而《大公报》有一个子刊叫《新晚报》。

早期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大公报》编辑,他们的作品《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就是发表在《新晚报》上的,于是《新晚报》一时洛阳纸贵。

虽说现在金庸已经有了《明报》并且封笔,不过梁羽生前两年的《绝塞传烽录》依然是在《新晚报》上发表的,所以《新晚报》是一家有着武侠传统的报纸,而且发行量很高。

老鬼从家里翻出一份去年的《新晚报》,指着上面的地址道:“就你了!”

而隔壁楼里周惠敏正在给妈妈唱普通话版本的《乡恋》。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这是周惠敏根据魏明送来的简谱向音乐老师请教学成的。

虽然跟李古一的原版不是完全一样,但还是挺好听的,音色很漂亮,还有种当年老魔都的味道,这可能也跟妈妈经常听魔都老歌有关。

身为魔都人的母亲捧场地给她鼓掌,女儿平时就喜欢唱歌画画,她还是支持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的,这样也能少看会儿电视。

而且将来阿敏会成为一个白领,肯定要有一些爱好和特长的,不能像自己一样只知道做工。

周妈妈完成手上的针线活后对女儿道:“我已经跟钢琴老师说好了,从这个礼拜天开始你去她那边上课,每个礼拜上半天。”

“谢谢妈妈,妈妈万岁!”

抱着妈妈,周惠敏想的是,这么多天了,不知道阿明收到了自己的信没有。

~

第二天,魏明先给西影厂的吴天明回了个电话。

“魏作家,听说你不在燕京,下广州了?”

“嗯,不过这会儿正在魔都,过几天就回去了,”魏明问,“吴导找我是为了改编的事吗?”

“是的,”吴天明道,“我觉得《二牛》是一部很有改编潜力的作品,不知道魏作家你的态度。”

魏明:“我看过吴导的作品,把《二牛》交给你我是很放心的。”

吴天明松了口气,又道:“不过我希望魏作家你能亲自改编这个本子。”

其实他不提,魏明也会这么要求的,这笔剧本稿费他也舍不得拱手让人啊,毕竟是准备买房的男人。

“这个没问题,吴导你也可以说一下对剧本的具体要求。”

之后两人又谈了几分钟,当魏明打完电话走出招待所,突然发现天上开始飘起雪花。

三月中旬,魔都竟然开始下雪了,不过并不大,飘了几朵小雪花就停了。

魏明突然想到龚樰名字的由来,她该不会是三月的生日吧?

可惜自己没法直接联系她,只能回头写信询问了。

随后魏明来到了上影厂,找谢进导演聊了聊,了解了一下《牧马人》的进度,并参观了在摄影棚内搭的景。

不过对于谢导想拍《放羊班》这件事魏明没有松口。

他的出现引起了上影厂不少演员的关注,起初还以为是演员呢,后来还是宋崇导演宣扬了一下:“是作家,魏明魏作家!我们在文代会上见过。”

而且还有照片为证呢!

包括张渝在内的几朵小花眼睛都亮了,大名鼎鼎的魏明竟然这么高大帅气呀!

魏明这次来其实并不是特意来看谢导的,当然也不是看女明星的,而是想看一看上影厂保留的建国前的纪录片。

除了文字资料,视频资料也非常重要,而且更加具象化。

虽然中国第一部电影是在燕京拍的,不过华语电影的第一个繁荣期是在魔都,包括香港的邵氏最早也是从魔都起家的。

很多建国前魔都电影人拍摄的影像资料最后都随上影厂的建立而被上影厂珍藏了起来,也包括很多纪录片。

如果不是有谢进在上影厂的威望,哪怕魏明是个有些名气的作家估计都很难获得观看机会。

得知魏明是为了写新作品,谢进自然是全力支持的,他们首先看了一批淮海战役时期的纪录片,不仅有我军方面拍摄的,还有**视角,那是打赢之后缴获的。

通过这些纪录片,刘帅、粟大将、杜聿明、黄维、邱清泉等人物在魏明眼里都鲜活形象了起来。

他开始思考要把哪位大人物写进故事里,创作的时候要如何进行刻画。

中间换胶片的时候谢导对魏明道:“要说那个时期的纪录片,其实北影和长影也不少呢,比如辽沈战役,长影厂可是全程参与拍摄的。”

魏明点点头:“我会去的。”

尤其是长影厂,45年就成立了,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最全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影像记录。

不过自己在长影厂没什么人脉啊,也就雪姐跟他们合作过。

在上影厂看了一天的纪录片,魏明记了很多东西,收获满满。

当他刚准备离开的时候,谢进导演的办公室有人打电话过来。

谢导让魏明等一下,等她说完,才对魏明道:“是小龚的,你要不要聊两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