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魏明对《秦时明月》谈不上多么重视,也就是给阿龙找点事做,顺便把自己写《秦俑情》学到的先秦知识二次利用一下,也为内地保留一点商业漫画的火种。
此时的大陆还没有商业漫画的土壤,只有连环画,而且连环画也红火不了几年了,别看现在热火朝天,年销售四亿余册,过两年还能翻倍,可再过几年随着政策调整就被一波带走了。
要等到90年代,准确讲是93年的《画书大王》创刊,大陆商业漫画才算站了起来。
虽然这本杂志只维持了一年,但做到了最高单期40万册销量,颜开、陈翔、姚非拉、自由鸟、胡倩蓉等一批早期中国漫画的中坚力量都是从这里起步的,并和那些盗版的日本漫画书一起培养了国内最早的一批二次元。
但90年代放开,不能等到90年代才开始发展,魏明觉得提前十年为之准备很有必要,否则市场一开,国产漫画产能和质量跟不上,只能被日漫按着打。
既然内地没有市场,就来香港发表好了,市场虽然小了点,但足够猥琐发育了,而且东南亚也有一部分市场,说不定哪天还能反攻日本。
不过黄玉郎不配合,魏明开始思考如何破局,以及自己能不能取而代之。
重活了两辈子,又是影视工作者,魏明太明白IP的重要性了,是IP来源,漫画同样也是IP的上游产业。
日本的《周刊少年jump》靠着几十年积累的动漫版权可以拿到三百亿美元的估值。
美国的漫威哪怕濒临倒闭,但靠着手下的动漫人物依然能重回巅峰,制霸全球影坛。
还有中国的起点中文网,能稳居业内龙头靠的也是对整个男频IP的垄断以及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
同样,IP的后续开发也能让IP源头获益,影视大热反哺订阅就是这种情况。
魏明一个人,哪怕写的速度再快,哪怕把他一个人当成三个用,一辈子才能写多少个故事呢,这些故事又有哪些是能吃一辈子的呢。
他现在最自信的无非也就是《黑猫警长》系列和《狮子王》,但也不是百分百确定四十年后它们依然能赚钱。
可如果这种作品自己有很多很多呢?
以《秦时明月》为例,除了最开始做设定的时候耗费一些时间,把开头工作做好后,后面他写一天的文字剧情足够阿龙和他的团队画一两个月的。
他只负责人设、主线和剧情走向,故事细节则由阿龙填充,漫画细节阿龙和他的团队负责,这种合作模式让他可以参与到更多的IP开发中,把一个人当成一百个人用。
想到这一点,魏明的心忍不住热忱起来,似乎香港的漫画产业很有必要插上一脚啊!
弄好了,哪怕那些大的风口自己错过了,哪怕自己因为什么缘故千金散尽了,只要这些IP源头握在手上,自己就完全可以安心养老了。
它们会变成电影、动画、电视剧、游戏、主题公园等等来供养它们的父亲!
想到这,魏明再也按耐不住,拿起空白本子就开始写了起来,下笔如飞,根本停不下来。
这件事必须要快,不仅仅因为自己在香港的日子不多了,更因为黄玉郎。
黄玉郎绝不是没眼光的人,他肯定明白《秦时明月》的价值,但还是给出了那么苛刻的条件,要么就是瞧不起阿龙是一届新人,要么就是看不起阿龙大陆人的出身,觉得自己有资本拿捏。
而且黄玉郎已经看过开篇两话,以他的能力,搞不好很快能弄出“借鉴”的版本了,所以自己这边行动必须要快。
~
“阿明,我们什么时候走啊?”阿龙问。
“明哥,我们去哪里啊?”彪子问。
“魏老师,我们今天吃什么啊?”吴惊问。
因为昨天睡得晚,魏明今天起的也晚,他看了一眼梅琳达送自己的夜光表,糟糕!
“那个事下午再说,我还有点事。”
毕竟没有提前跟阿敏说好,魏明打算上午先陪她,下午再去给《秦时明月》找出路。
“阿明等一下。”
魏明刚下楼又遇到了傅奇先生,他是长城三公主之一石慧的丈夫,也是斩断古添乐一臂的傅明宪的父亲,同时还是长城电影公司的导演,曾和张鑫炎联合执导了《云海玉弓缘》。
此时张鑫炎正在制作的《少林寺》背后的中原电影公司傅奇也是创始人之一。
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暂住,魏明再急也要停下来。
“傅先生有事吗?”
傅奇笑道:“刚刚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正要恭喜你呢。”
这个好消息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票房成绩,今天一早收到统计,总票房已经超过了500万港币,暂列年度第三名,刚刚把邵氏的《千王斗千霸》压了下去。
而《千王斗千霸》正是王京的导演处女作,主演阵容里包括去年刚刚得子的谢贤。
傅奇推测:“照这个势头下去,千万票房几乎可以板上钉钉了,而且北影厂方面也开始灌制拷贝,准备上映了。”
“那可太好了,就是袁祥仁可能会比较难受。”
“为什么啊?”
“因为他是武术指导,电影成绩好,他却不能告诉别人这里面有自己的功劳。”
傅奇听后哈哈大笑起来,魏明看了看表:“傅先生那我就先走了,还有一个约。”
“哦,请便。”
看着魏明离开的背影,傅奇忍不住憧憬起自己公司那部《少林寺》来,但愿也能不辜负大家的努力吧。
~
当魏明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阿敏已经等了一会儿,今天换了新的打扮,女为悦己者容嘛,她现在越来越愿意在打扮上花时间了。
“不好意思,你肯定等很久了吧。”
“没有没有,”阿敏关心地看着魏明有些黑的眼眶,“我知道你想给我写一首最满意的歌,但也不要熬夜啊。”
魏明含混地笑了两声:“我还没吃早饭呢,一起啊。”
“嗯,路上吃。”
“今天打算带我去哪儿?”
阿敏:“逛逛湾仔吧。”
她人生的14年大部分都是在香港岛度过的,所以对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和南区更熟悉,至于九龙和新界就要相对陌生一些了。
在小摊上吃云吞面的时候,魏明告诉阿敏:“下午我有一些工作的事要忙,我觉得你的病假可以结束了。”
“啊?”阿敏很难受,难受到真要请病假了,她本来想在最后几天都陪着阿明的,可这才一天半。
“你要忙什么啊,说不定我可以帮上忙啊。”阿敏还想缠着魏明,老话说得好,烈郎怕缠娘嘛。
魏明:“我想要找一些做印刷出版的,还要找一家漫画公司。”
阿敏:“印刷,我知道啊,你跟我来吧。”
吃完早点,周惠敏把魏明带到了一条有些古香古色的街上,街上都是些喜庆的红色。
这是一条被庄士敦道和皇后大道东夹在中间的小街,利东街。
阿敏介绍道:“那,这里就是香港最著名的印刷一条街了,无论是印书、印杂志,还是印宣传单、名片、利是封,都可以来这里。”
“不过好像印喜帖的更多啊。”魏明看着那些喜庆的颜色。
阿敏的眼睛笑眯眯:“对啊,现在这里印喜帖的越来越多了,所以还有人叫它喜帖街。”
听到“喜帖街”这个名字,魏明差点忍不住哼出来。
“当初的喜帖金箔印着那位他/裱起婚纱照那道墙/及一切美丽旧年华/明日同步拆下……”
毕业于港中文的黄伟文在词坛跟港大的林夕齐名,这首写给谢安琪的《喜帖街》算的上粤语歌末法时代里非常靓丽的一道色彩了,但最出名的还是给陈奕迅写的《浮夸》。
只不过这首歌唱的是喜帖街拆除改建的事,跟此时欣欣向荣的喜帖街完全不搭。
相传当年港英政府为了方便监督出版物,所以把全港出版业务放在这一条小小的利东街。
哪怕现在出版业遍地开花,这里依然是出版业最繁盛密集的地方,当走过一个店面的时候阿敏脸都红了,里面竟然是印的小黄书,赤果果的女人直接贴在外面当招牌宣传。
有阿敏在,魏明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下次再批判吧。
他主要打听印刷漫画的价格,当然,彩漫、黑白漫肯定不一样,报纸漫和杂志漫也不同,价格和服务是对等的。
魏明忙他的,阿敏则更关注那些五花八门的漂亮喜帖。
想到两年后自己就有可能用上这些喜帖了,她的脸蛋就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看看喜帖,又看看认真问价的阿明,然后背着魏明偷偷跟老板买了两张。
“阿明,你是要做漫画吗?”离开喜帖街的时候周惠敏问。
“嗯,有这个想法。”
“那你以后是不是要经常来香港了!甚至在香港定居?”阿敏期待地问。
“来肯定会经常来,定居应该不会,香港的房价太贵了,我可买不起。”
原本能买得起,支援了老鬼一些美金后就力有不逮了。
阿敏在心中轻叹:“确实很贵,我们现在还住在屋村呢。”
买房对于创业中的周家妈妈依然是遥不可及的。
“那你回大陆之前忙得完吗?”她又问。
“我不回大陆啊。”
“不回大陆,难道你……”
魏明:“回大陆之前我要飞英国一趟,在那边有些合作要谈。”
阿敏:确定是谈合作吗?
她可是知道英国有什么的,前女友嘛。
魏明也没解释什么,他道:“接下来我真的要忙正事了,我先把你送回去吧,回家还是回学校?”
“回家被妈妈发现就惨了,”周惠敏看了一眼自己背着的书包,“还是回学校吧。”
阿敏坐上了魏明的面包车,魏明又告诉她:“等我离开香港,这辆车就交给斌叔来开,你们都能用。”
“你记得离开前找我一趟,你要亲手把歌送到我手上才行。”
“一定。”
看着魏明的车远去,阿敏从包里翻出那两张喜帖,好一阵欣赏才又放了回去。
~
不多一会儿,魏明的车上多了阿龙、彪子、吴惊、徐瑾江四人。
徐瑾江毕竟也是画画的,漫画也是画,他带着几人来到了《喜报》的办公地。
曾经有个姓邝的人家,父亲经营一个杂货铺,店面的一半拿出来出租漫画,大哥邝卓雄耳濡目染之下,常画一些自制的宣传画贴在店里。
后来大哥被推销漫画的经销人员相中,认为画得不错,便跟他父亲推荐去当起了漫画学徒。
这个大哥后来取了一个笔名叫“上官小龙”。
他不仅自己画漫画,还把两个弟弟带入了行,随着他的笔名分别叫“上官小宝”和“上官小威”。
《喜报》就是上官小宝和上官小威兄弟俩的产业。
70年代李小龙刮起了一股功夫热潮,上官小宝和黄玉郎应运而起,分别创作了漫画《李小龙》和《小流氓》,后者最终改名为《龙虎门》。
这两部漫画算是70年代最火的港漫,不过黄玉郎更有经营头脑,他所创建的玉郎国际以及旗下的漫画矩阵火爆远超《喜报》。
现在黄玉郎更是对邝家兄弟抛出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加盟玉郎国际,继续在玉郎国际的漫画帝国发挥他们的才干,而且他们的作品依然是属于他们的,只不过平台更大了。
老实说,上官小宝有些动心,感觉他和弟弟苦心经营,赚的还不如黄玉郎给的多。
正想着,弟弟上官小威进来了:“二哥,有客人拜访。”
“什么人啊?”
“来人自称是魏狂人。”
“魏狂人?”上官小宝有些意外,“前两天我们才看过他的电影,怎么这就找上来了?难道我们想做一套彪王漫画的事被他知道了?”
上官小威道:“彪王也来了,跟电影里一样威。”
上官小宝:“走,我们出去看看。”
此时魏明一行人正在被上官小威的弟子马荣成接待。
跟魏明同龄的马荣成长得斯文帅气,他在周惠敏这个年纪就辍学进入了漫画界,师从上官小威,给上官小宝做过助理,目前只是画一些散稿,以模仿那些著名漫画家为主。
谁能想到这个小年轻将来会成为跟黄玉郎齐名,甚至作品知名度在大陆还要略胜黄玉郎的著名漫画家呢。
就算你没看过《中华英雄》,难道还能没看过《风云》吗!
一个漫画家一辈子能有一部代表作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马荣成有两部大热IP。
不过不好意思,魏明看着他,现在是我的了,但我可以让你来主笔。
除了马荣成,邝家兄弟的《喜报》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了,画《古惑仔》的牛佬是上官小宝的弟子,现在才20岁。
还有未来画出《刀剑笑》的冯志明此时才14岁,刚刚入行,魏明旁边的徐瑾江还演过这部漫改电影呢。
此外还有擅长搞笑漫画的黄国兴,长于水墨工笔的李志清,以及赵汝德、谢志荣、黄伟钊等未来帮玉郎国际开疆扩土的几位主笔,现在都是《喜报》的人。
这些人基本都是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很差的十几二十岁小年轻,两位师父给他们微薄的薪水,但也教他们怎么画漫画,算是让他们有了吃饭的技能。
所以后来上官小宝和上官小威脱离黄玉郎自立的时候,不少徒弟都愿意重新跟师父混。
以教徒弟而论,小宝小威的成材率比黄玉郎要高不少。
魏明看着这些未来撑起香港漫画界半壁江山的小伙子,脑筋正在乱转,然后就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斯文男子出来。
“贵客驾到,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啊。”
上官小宝直接锁定了魏明:“这位可是魏狂人?”
“是我,小宝先生好。”魏明跟对方握了握手。
上官小宝虽然在漫画界混了二十多年,此时也不过才36岁。
上官小宝兄弟俩把四人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等看不到徒弟了,这才问两人的来意。
魏明问:“听说黄玉郎准备邀请两位加盟玉郎国际?”
上官小宝承认道:“是有这回事儿,看来江湖上不少传闻啊。”
魏明道:“那你们去了玉郎国际,有没有兴趣把《喜报》卖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