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表演大师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杨兰访谈(上)

表演大师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杨兰访谈(上)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4 05:10:24 来源:小说旗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杨兰访谈(上)

虽然李睿和周讯在不同场合对绯闻进行了回应和辟谣,但这种事你越回应,记者们就越欢快,路演似乎就成了两人的绯闻辟谣新闻发布会,往往问不了电影几句,就会转到这个话题上来,关键你还不能翻脸。别人还好点,傲娇如王志闻老师几次都想扔话筒走人。

不过正是由于两人绯闻的话题性,推动着电影票房一路往前冲。《风声》自四月二十七日晚上七点半首映,到四月三十日止,仅仅三天半的时间,累积票房已经达到了两千万。

当然这里面多少含有些水分,但是李睿从华影方面的宣传负责人那里得到的真实数据,也已经超过一千六百万了。照此推算,整个五一黄金周《风声》的实际总票房达到甚至超过三千万,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便不掺水分,这也绝对是个现象级的数据。

五月一日,宣传团队来到了李睿的老家临州。临州本不是传统的票仓,但由于这里不光是李睿的老家,同时因为于飞鸿、周讯、王志闻都是之江籍的,这种地域的自豪感一下子爆发,乃至临州在这短短三天半的时间里票房达到了三百多万,接近全国总票房的近六分之一。

“这是我们的采访大纲,你看一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一个三十多岁,长相充满典型的反派气质的中年人拿着两张纸递给正在化妆的李睿道。

李睿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客气道:“江老师,麻烦您了。”

江昌建神情淡淡,道:“你先看着,如果有什么不合适我们再商量。”

李睿接过来,迅速地浏览了一遍,基本上就是聊成长,聊电影,聊生活,当然少不了聊绯闻……

“没什么不合适的,一会儿请杨兰老师随便问吧。”

李睿把姿态放的很低,江昌建紧绷的干巴巴的脸上这才稍稍柔和了一点,点点头道:“那好,可能还有十五分钟。”

“好,江老师,我马上。”李睿忙道。

江昌建,《杨兰访谈录》的总策划人,不同于平时的客套,这位倒是实实在在能够当得起“老师”这个称呼的人,因为人家本身就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的的副教授,还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访问学者。

《杨兰访谈录》开播其实才仅仅三个多月,但是逼格却非常高,只要看看之前的那些嘉宾,有新加坡的副总理、美国前国务卿、世界五百强的董事长、华尔街的银行家等等,涉及到文化领域的目前大概只有我们国内同样自诩逼格最高的凯哥导演。

李睿算是哪棵葱呀?一个三十不到,只拍了两部电影的小导演……据说这次为了能让他上这个访谈,人韩总是搭上了很大的人情。

当然这也有赖于《风声》强劲的票房表现,而且尽管《杨兰访谈录》开播不久,但是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台购买其版权的特别多,一轮、两轮,甚至还有三四五六轮,不但影响范围广,而且时间跨度也大,非常符合电影的宣传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节目不但覆盖了台弯、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大中华地区,而且还发行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华人社区,这对电影将来的海外发行也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哪怕对方从骨子里就散发着那种高逼格的优越感,李睿还是得表现得诚惶诚恐。

“杨兰老师。”

十五分钟后,李睿坐到镜头前。

相比其他访谈节目,底下有一群观众闹哄哄的造势,《杨兰访谈录》显得比较另类累,镜头前就是一对一的访谈。这样反而让人觉得更加高端。当然这也是由这个节目定位有关系,因为他们的所请的嘉宾都是高逼格的,自然都是日理万鸡,所以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演播场所,需要整个团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飞来飞去。访谈的地点大都是宾馆或者办公室。

今天李睿也享受了这个待遇,因为地点就在临州西子湖畔汪庄的临湖楼。两把椅子放在硕大的落地窗前,而窗外正是一年中最美的西子湖。

杨兰此时还低头在稿纸上点点划划,一身淡蓝色的西装衬衫,非常符合这个季节,同时也是她惯有的知性风。

而今天李睿的打扮倒是带着几分随性。因为是杨兰访谈,是李睿第一个重量级的访谈节目,他那新组建的工作室也非常重视,莫小勇特地带了兼职的造型师飞了过来。帮他今天设计了格子衬衫、卡其裤和板鞋的休闲风格,据说这是目前硅谷大佬们最流行的款式。

杨兰百忙中抬头看了一眼,笑道:“别拘束,叫姐就行。”

李睿秒懂,在节目中当然要展现主持人和嘉宾亲近的效果,忙道:“好的,杨兰姐。”

杨兰又低头继续工作了两分钟,然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次访谈是临时加的,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紧张,当然这也是因为韩三坪的面子足够大。

马上就有化妆师上来帮她补妆,一切就绪,就听导演喊道:“准备!”

“3,2,1,进!”

镜头对准了杨兰。

“大家好,我是杨兰。欢迎收看《杨兰访谈录》!本节目是有某某独家赞助播出。”

一贯的开场白。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的状况,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我们并不是要剖析国内电影市场低迷的原因,而是要说说就在这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突然横空出世了一部可以堪称票房数据现象级的国内电影。”

“相信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已经猜到了,没错!这部电影就是刚刚上映的《风声》。《风声》在这个五一黄金周上映三天半,票房就创纪录的达到了两千万。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三年前程龙的《我是谁》,仅次于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

“而相对于这两位着名的导演,《风声》的导演李睿就显得多少有点名不见经传。不过当我们翻开2000年的票房排行榜,排在第一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反腐巨作《生死决择》,第二是冯氏喜剧《没完没了》,而第三位正是李睿导演的处女作《我的兄弟姐妹》。”

“当然相对于导演领域,其实作为演员,他曾出演过《孝庄秘史》中的多尔衮,《康熙王朝》中的大阿哥,以及前不久刚刚热播的《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为广大的电视观众所熟悉和喜爱。而且我们还注意,在他所执导的这两部影片当中,他不但是导演,而且还是演员。对于这一点,我很好奇,我很想知道他是如何从一名演员蜕变成为一名导演,同时如何在同一部电影中平衡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

“来,欢迎李睿!”

“杨兰姐,好!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李睿面对镜头,微笑着点了点头。

“先恭喜你《风声》大卖!”

“谢谢,杨兰姐!”

“据我所知,你在电影学院学的是表演专业,而且从你在荧屏上的表现,不管是多尔衮,还有大阿哥和令狐冲,都有不俗的表现,那么又是什么促使选择导演这条道路?”

这个问题李睿不但在接受《三联周刊》的采访时候说过,在《超级访问》中说过,甚至在路演的时候也回答过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但一个表演系毕业的演员成为导演这个就是爆点,他只能再次回答一遍。

“我注意到你刚才一直特别强调电影的工业化,你的这部《风声》昨晚我也看了,虽然是部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但是不得不说工业化水准是挺高的,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叫很有好莱坞的范儿。但你的第一部作品却很文艺,为什么会两者之前的差别会这么大呢?是不是说这是你本身的一种风格的改变?”

李睿摇摇头,笑道:“我不认为这是我风格的改变。其实我的第一部电影,我更愿意把它归类于都市情感商业片。”

“商业片?”

“是的。杨兰姐,你刚才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我的兄妹姐妹》很文艺,其实是高抬了。你说这部电影无论是思想价值还是从个人的情怀,我觉得表现得都很不够,这就是一部单纯地煽情催泪的电影,说难听点就是卖惨!就用这个来吸引观众坐进电影院。当然一开始选择这个题材,就是因为投资小,风险不大。”

“听你的这意思,好象并不太喜欢文艺片?”

杨兰很聪明,一下子就抓到了他话里的漏洞,虽然问的时候面带笑意,但问题却很尖锐。要知道目前国内不论是占据主流的第五代导演,还是频频在国外获奖的第六代导演,他们几乎全都是拍文艺片起家的。就连以京味喜剧成名的冯晓刚一开始拍的也是类似《一地鸡毛》、《我是你爸爸》这类的深刻题材,哪怕如今冯氏喜剧已经成了贺岁片的主旋律,但他还是念念不忘转型。

前不久李睿的一句电影既是艺术又是产业,被某些无良媒体刻意说成电影不是艺术,是产业,就引起了悍然大波,好在当时有视频为证,及时回应消除了误会。如果这会他再说自己不待见文艺片的话,那绝对会引起公愤。

“不是,绝对不是。”他连忙摇头否认。

说着,他又面对镜头补充道:“其实很多观众朋友可能还不知道,我大学毕业入行后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楼烨导演的《苏州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