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表演大师 > 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镜头

表演大师 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镜头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4 05:10:24 来源:小说旗

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镜头

晚上拿到了第二天的通告,拍他和陈昆进山的戏,出发时间,呃,上午九点半。拍了这么年的戏,还是头一回遇到如此轻松的剧组,李睿还真有点不适应。

好吧,至少能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定定心心地吃一顿自助早餐,化妆、换衣服,出发。

红色,洗的发白,感觉变成橘红色的运动服,灰裤子,同样洗的发白的解放鞋。陈昆则是蓝背心、白衬衫、蓝裤子,同样的解放鞋,只是他的稍微新的,至少能看见绿色。

戴斯杰说,这样的打扮在那个时代算是时髦的,只有城里来的知青这么穿,山里的老百姓还都是草鞋和土布衣衫。只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才能去县城扯点花布啥的,做件新衣服那是大事情,手艺好的裁缝在十里八乡特别受欢迎。

眼下已是张家界的旅游旺季,剧组取景的地方尽量避开游人扎堆的地方,一来避免干扰;二来人工痕迹不重,更有原生态。

车行大概半个小时,来到山下,之前运送道具和设备的卡车早已停在那儿了。李睿下车抬头往上望,就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阶梯蜿蜒而上,一眼望不到头。

“李,李哥,走吧,到上面还得走二十多分钟呢。”陈昆走到他旁边道,之前习惯称呼李导,一时还改不了口。

“二十多分钟?”李睿吓了一跳,象这种宽度还不到一米的台阶山路,光那些设备抬上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是啊,你行不行啊?我们可是走习惯喽!”戴斯杰笑眯眯道。

其实现在就他们三人,导演外加两位演员,包括副导演赵春林在内的工作人员早就先一步进山了。至于那位名义上的助理,昨天晚上啥时候回来的,李睿都不知道,早上没见他下来吃早饭,估计这会还在房间里睡大觉呢。

“那就走着看吧。”

李睿多少有点不服气,虽说他老家桐庐四周也都是山,从小他也没少爬山,但地处江南丘陵的桐庐和这里的武陵山脉腹地压根就不好比,这里的山更高,地势也更加险要。

不过他自信自己的身体素质要远比看似瘦弱的他们两人要强壮的多。

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板阶梯看似险要,但走起来没有想象中累人和惊险,可能这里甚少有游客光顾,台阶旁的植被长的都很茂盛,有些路段甚至都侵占了台阶的三分之二。

“这种山路都是这里的老百姓花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敲打出来的。以前这里还没有开发的时候,据说都是这种路,所有东西都要靠人扛着才能运送上去。”边走,戴斯杰一边还介绍着。

“这上面还有人家?”李睿不由好奇道。

“当然有了,其实这里的很多山民都是住在山上的。上面不但有人家,有好几个村子,还有很多农田呢。”戴斯杰笑道。

如果是一般的,跟李睿老家那边的山那样,山上有村子,还有梯田。但这里放眼望去到处是悬崖峭壁,巨大的岩石,居然还有村子和农田,想想都感觉很神奇。

六月份的天气很热,很快就汗流浃背,别的倒没啥,就是李睿现在头上戴着的头套,格外的闷热,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鬓角滑落下来。

之前拍《征服》的时候他的发型就是毛刺寸头,原本以为还能凑活,但是戴斯杰却说不行,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留这种毛刺,这种发型是劳改犯的标志,要不就是二流子,所以只能粘个头套。

不过还别说,粘了头套之后,人倒是显得年轻了很多,和陈昆站在一起也不显得突兀。其实他就是长相老气,要说脸上的皮肤还会很光滑的,基本没啥褶子。

大概走了十多分钟,毕竟岁月不饶人,快五十的戴斯杰喘着粗气,抹了把额头的汗,看到前面脚步依旧稳健的李睿,不由赞道:“哥子伙儿,硬是要得!”

李睿停下脚步微喘着回头看看戴斯杰,笑道:“导演,你也要得!”

说起来他也挺佩服戴斯杰的,走了这么长时间的山路,他尽管仗着自己年轻和强壮的体魄,但人家毕竟一把岁数,而且一看就跟书生似的,依旧不掉队,没见旁边的陈昆早已是气喘如牛了。

“李哥,你厉害噻!”

相比李睿半吊子的川普,同为川省人的戴斯杰和陈昆倒都是标准的川音,不过仔细听,还是能够听出两人口音的不同,戴斯杰是蜀州口音,而陈昆则说的一口地道的渝城话。

中途休息了片刻,然后一鼓作气终于到了拍摄现场。正如戴斯杰所说的那样,这半山腰还真有一个村子,而且他们的农田就在悬崖边上,旁边只留下一条宽不足两米的石板路。走在这条路上,李睿甚至都不敢往下看。

这还是白天,要是晚上呢?这黑灯瞎火的难道没人会摔下去吗?令人惊奇的是,据剧组临时雇用的几个当地群演说,从未听说过有人因走路而掉下山崖的,而且这还是半山腰,再往上还有几个村子。

到了半山腰,那石板阶梯的山路不再象上山的路那样,沿着山坡蜿蜒而上。这山望着那山高,山路也随之沿着山的棱线走,往往两边都是悬崖,或者就建在山崖之旁,一面靠着绝壁,一面便是万丈深渊,又或者直接从两块大岩石中穿行而过。

沿着山棱,高高低低的起伏,两座山头邻的近,就会呈一个“U”字形,上下都很陡峭。

马剑羚和罗明进山的这场戏就是在一处“U”字形的山路上拍摄。三人到达现场的时候,赵春林带着场工们早已做好的拍摄前的准备。

其实也没啥准备的,不需要灯光,不需要布景,只是将机器设备和道具搬上来,然后就在对面山头上支好机位。

大概拍文艺片的导演都十分偏爱长镜头,或许他们认为长镜头、大全景会显得逼格很高。当初拍《苏州河》时,楼烨近经常运用长镜头。但戴斯杰显然更加夸张,摄影机架在对面的山头上,相距足足好几百米呢,镜头里的人物几乎跟蚂蚁那么小。

道具是两个打好背带的铺盖,两个网兜里装着搪瓷脸盆、搪瓷碗、搪瓷杯子以及洗漱用品,另外还有两口大箱子。

他们两人背着铺盖拿着网兜,两口大箱子让两个群演背着。群演都是当地人,他们都有一个专用的类似“L”形的支架,只要把箱子放上去,用绳子捆牢,便可轻轻松松地背着走起。

这门手艺这里的当地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因为他们生产、生活用的所有东西都是这样从山上背上来的,然后产出的粮食、山货又这样背到山下去贩卖,祖祖辈辈,甚至几百年都是如此。

而且他们手里还有一种“丁”字形的拐杖,弯着腰,背着重物,用拐杖拄着借力,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周而复始。

当然让他们客串群演,自然没有平时那么辛苦,因为箱子是空的,他们的步态都轻盈,拍了一遍,戴斯杰马上觉察出不对,当然让群演演出那种背负重物的感觉,他们演不出来,索性就往箱子里各装了两块石头。

镜头离着有好几百米远,没有台词,没有特写,甚至都没有表演。两人就是背着铺盖,拎着网兜从镜头对面那个稍矮一点的山头,跟随着两个背着装着石头的箱子,总算有点吃力的群演,沿着石板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下走,一直下到“U”字形的底部。

距离太远,没有平素拍戏时导演扯着大嗓门喊“开始”和“咔”的声音,只能借助对讲机。

于是藏兜里的对讲机发出“刺啦”一声,便传来导演的声音:“再来一遍,另外注意一下你们和群演的距离,尽量稍微拉开一点。”

“明白!”李睿拿着对讲机应了一声,然后招呼陈昆和两位群演原路返回,再来一遍。

等他们再次走到谷底,又听戴斯杰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距离还不够,再来开一点。”

“好的,导演!”

再原路返回,上山可是比下山累多了。

“再来一遍。”

“再来……”

好嘛,这一个镜头足足拍了五遍之后,戴斯杰居然还让再来一遍。

“有什么问题他就并不能中途喊停,非要咱们走到下面,然后再来一条!”

导演要求严格这没错,但是就这么一个没有台词、没有特写的长镜头非要一遍再一遍,而且非要整个镜头全部拍完,他才说再来一遍。哪怕李睿的脾气再好,也忍不住吐槽道。

至于陈昆,早就累的不行了,一边往上爬,一边喘着粗气解释道:“导演平时拍戏也这样,都是把一个镜头拍完,才说有什么问题。”

非要一个镜头拍完?这都什么毛病,难道就不怕浪费胶片吗?好吧,差点忘了人家是法国人,两千五百万的投资,有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