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268章 寻亲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268章 寻亲

作者:龙行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05:23:41 来源:小说旗

【某地名医辛为富户丁之子壬诊治,壬患有重病,辛虽尽力施治,但壬最终仍因病情恶化而亡。丁认为辛医治不力,导致其子死亡,将辛告上官府,要求严惩。辛则辩称,自己已尽医者之责,病情恶化非人力所能为。问如何断案?】

“太阳底下无新鲜之事。”

“医患矛盾,自古皆然啊!”

苏润感慨了两句,几乎没有思考,就开始写判词了。

根据《大炎律例·杂律》规定,对于过失致死,需判断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

即‘过失杀’需满足‘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

所以,若名医辛已尽到义务,且无故意或重大过失,则不应承担壬过失致死的责任。

苏润笔走龙蛇写完草稿,就到了判题最后一道。

这道题是官府失职导致误判冤情:

【某地县令癸在审理一起盗窃案时,因证据不足,误判平民亥为盗贼,将其拘押数月。后经上级官府复查,发现真凶另有其人,亥被无罪释放。亥要求官府追究县令癸的失职之责,并要求赔偿其被拘押期间的损失。癸则辩称,自己是依法办案,不应承担责任。】

相比于乡试,会试这几道判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案子,即便是放到几百年后,也是常见。

苏润根据《大炎律例·职制律》条例中的‘同职犯公坐’,给出了判词。

同职犯公坐:官员因失误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将判题答完,就只剩下了表和史论。

表的题目是《谢恩表》,就是说士子寒窗苦读十载,终金榜题名,得以入仕,此乃人生一大幸事,亦是皇恩浩荡之体现,士子当感恩戴德,铭记于心。

故让学子以新科进士的身份,撰写此表,上表皇帝,表达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说白了,就是想让会试举子夸夸熙和帝,再表表忠心。

苏润虽然不到拍龙屁的最高境界,但得益于过去两年,时不时哄哄家里两个哥哥,所以相当有心得。

何况柳玉成还特意教授过这些,故苏润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臣闻皇恩如海,圣德如山,臣以寒门布衣,得蒙圣恩,金榜题名,跻身仕途,实乃三生有幸。臣自幼家境寒微,然志在圣贤之道,十载寒窗,青灯黄卷,未敢有丝毫懈怠……

苏润洋洋洒洒,不消多久,便将谢恩表写好。

别管吹嘘得尬不尬,过不过。

有人说得好,都到这时候了,面子还能包饺子吃了吗?

夸就完了!

在苏润的努力下,不到酉时,他就只剩下最后一道【贞观之治论】的史论题了。

在别的考生都在要水、要火,吃饭喝水的时候,苏润选择了横扫考题,做回自己,将最后一篇文章的草稿打完。

趁着天还没完全暗下去,苏润紧赶慢赶,将文章作好。

做题的时候,只想着做题。

这一闲下来,苏润烤着火,赏着雪,也开始胡思乱想。

他离家多月,连信都是上个月才写了一封寄回去。

这次会试,大哥、二哥都不在身边,饶是苏润也难免觉得不完美。

“若他日金榜题名,却无家人共此情,岂不是一桩憾事?”

对着雪景,苏润将煮的粥喝掉,又靠在墙上发了会儿呆。

待夜色渐深,他才将号板合起来,拉上油布睡觉。

******

与此同时。

京城外二十里,数名虎背熊腰,腰佩利刃的镖师,押着一个大箱子,进了郊外客舍中。

箱子里,装的正是苏家根据苏润的配方,酿制出的酱油。

号下房间后,乔装打扮来寻亲的苏行、苏远河、苏平安和梁父,凑在了一起。

孩儿行千里,父母、兄长、大伯、小叔那是都担忧。

苏润他们一走就是半年,音信全无。

饶是知道六人有分寸,众人也实在是放心不下。

苏丰几次找萧正打听消息,都一无所获。

萧正甚至直言:

“并非本官有意隐瞒,实在是本官也不够资格插手。”

“事到如今,还知道内情的,可能只有天家了。”

这话更是让人提心吊胆,苏丰生怕小弟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把自己小命玩完。

梁母、李氏和张氏,天天在家烧香拜佛,求平安。

梁父、苏行则是根据苏润等人遗留的线索,联合张家、徐家和叶卓然的岳父周家,一起往京城发力,打通沿途商路。

但纸包不住火。

玉泉六子杳无音信之事,瞒了两个月,就被张父等人察觉到了端倪。

知道儿子\/女婿搅入朝局,不知所踪,五家人担忧之余,更是拧成一股绳,按照苏润的提醒,努力把生意往京城扩张。

过年前,远在玉泉县的程介、苏安福和苏兴旺也陆续知道六人失踪了。

故元宵节,苏家和梁家收到信的时候,该在的人都在。

信上,苏润解释了当日游学,实则是因为朝廷有外邦奸细,他们要入京配合宋修齐设局。

而后一直没有写信,既是怕小不忍则乱大谋,也是担心给家人招致祸乱。

直到元宵节当日,奸臣落网,他们才敢往家里寄信。

除了这些,六人还说他们要参加会试了。

梁玉特意反复交代,让梁父替他多给祖宗们磕磕头,还要梁母去给神佛捐香火钱,保佑他们六个高中。

苏润说自己在京城很安全,有状元、大儒教导功课。

但也说很久没有吃到大嫂做的饭菜,甚是想念。

之后,还挨个问了苏丰、苏安福、苏兴旺等人,连不到一岁的苏南星都没放过。

从青阳府问到玉泉县,再问到柳林村,就差问问村里的狗怎么样了。

句句不提思亲,句句都是思亲。

所以苏行一月末的清晨看到信,不到晌午,就雇好镖师要来京城了:

知道小弟在哪儿,他还能不去找?

苏安福和苏兴旺也在青阳府等消息。

见状,立刻把儿子扔出去找小侄子:

“一定把润子好好带回来啊!”

苏行一动,梁父也跟上了。

程介写了封厚厚的信让梁父转交。

临走前,他还从梁家书房里拿了根戒尺,刻了‘玉泉六子’的标记,给了苏行:

“看着他们,不准他们胡来。”

正逢第一批酱油酿好,众人便佯装押货,一路紧赶慢赶,赶了十多天,才到京郊。

客舍中,四人凑在一处嘀嘀咕咕片刻,梁父拍板:

“这几个孩子现在是安全的,待明日进京城,不要急着找人,先隐藏行迹,打探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