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你赌哪个?”
“这个,父亲预测,他是省魁,我赌他,还要赌把大的。”
这两个声音让纪知远分外熟悉,正是他二女儿和三女儿。
“押他三百贯,你真舍得哦。”纪晏欢尖锐的声音很刺耳,“那你再押多一个嘛,他,盛怀国,爹说他文采与李家大郎不分伯仲的,也有可是是省魁。”
欢欢的手气不错,押盛怀国有一半的概率中,纪晏书同坐庄的人道:“我还押他,押他春闱第二名,一百贯。”
坐庄的人笑吟吟道:“小娘子,下赌好胆量!”
他就没见过有人比她们两个赌的还大。
纪晏欢笑说:“二姐,我见过这个盛怀国,那长比李二还要英俊潇洒,等放榜了,咱就榜下捉婿,擒他当压宅相公。”
“好主意!”纪晏书玩笑着回答。
李持安听到,脸色一沉,纪晏书真会找下一家呀。
盛怀国,连大哥都称赞他才貌双全,独俱风流。
纪知远脸色一黑,丧门败家、丢人现眼的玩意,真给他这个老父亲争光长脸。
纪知远便两个国公行了礼数,“国公爷,下官有事,先行告辞。”
转身就走,这两个丧门玩意儿,要在没人发现之前领回家去。
“欢欢,爹发现了……”纪晏书看见老爹怒气冲冲走过来,忙拉住欢欢,想要跑走。
纪晏书还没跑,便有一只手伸来擒住她的手腕,也不问她是谁,拉着就跑。
“你谁啊?你放手?”那只手是男人的手,拽得纪晏书生疼,怎么都挣脱不得。
男子不理她,她当即吼道:“救命!救命啊!强抢民女啦!人贩子抢人啦!”
李持安忙停下来,伸手捂住纪晏书乱叫的嘴巴,“小祖宗,你吼啥呀。”
纪晏书惊讶:“李持安……”
李持安的力气真大,抓她手像给她上拶指一样,疼死了!
她反拉起李持安的手,低头就是用力一啃。
李持安吃痛,忙甩开纪晏书,“你真是属狗的,逮着骨头就啃,也不怕硌碎了牙。”
李持安这一甩,将纪晏书甩退了几步,见李持安松开了她,她转身就快步走。
还没走几步,就有被伸来的手擒住。
李持安还真是恬不知耻啊!
幂篱下的纪晏书瞪着双眼,“李持安,李副使,您想干啥呀?别拦我,我要回家。”
要是父亲抓到她赌钱,又得跪祠堂反思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聊聊!”
“没空理你,我要回家。”
父亲都看见她了,得要快点回家认错,还能少跪两个时辰,少罚抄几份家规。
“纪晏书!”李持安扬声叫她名字。
纪晏书抬眼,撞见李持安那双阴沉的眼睛。
又像是在审问犯人!
“好,您说,我洗耳恭听!”
“这里人多,换个地方。”
“知道人多,你还拉拉扯扯,放手!”
“放手,你会跑。”
李持安真了解她呀,她是真的会跑。
纪晏书将语气放温柔一些,“我不跑,但你拽我疼。”
李持安闻言,轻轻松开。
“你看,手都被你弄出印子了。”纪晏书抬起手腕。
李持安低头看,那白如霜雪的手腕果然被他拽出红色的印子。
声音柔和许多:“对不起。”
纪晏书收回手,“这才对嘛,女人是豆腐做的,一拍就烂,你要温柔点。”
李持安抿唇轻笑。
“你有话就直说,没那么多时间耽搁在这儿。”
李持安闻言,火气就上来,但还是忍着,“你就连与我说几句话都不愿?”
“我爹看见我赌钱了,我回家认错去。”纪晏书抿嘴。
“真的是这个原因?”李持安并不相信纪晏书的借口。
纪晏书呵笑,抱着双手,“我爹教你哥俩这么年多书,你还不了解他吗?叱咄挨打那是家常便饭。”
“你爹常训诫你?”
“跟他顶嘴吵架,或是像今日赌钱,罚跪祠堂抄家规,得来一遍。”
纪夫子对学子严厉众所周知,对儿女也不会例外,李持安信纪晏书说的。
“汴京里都说你端庄大方,但我见到的你,与传闻名不副实。”李持安边走边说,还特意放缓了脚步。
纪晏书与李持安并排走,“别人买妆匣都知道挑镶嵌螺钿那些看好的,那些夫人娘子给儿郎择新妇自然更看重端庄大方、知书达理的女娘,这都是包装宣扬出来的。”
“韩大人不就是和我一样的嘛,外面的人都说她秀外慧中,温柔贤淑,可我见到的韩大人,那是英姿飒爽,豪气干云,义薄云天,哪里与传闻一样。”
“韩家包装的手段比纪家强,韩大人与传闻中的韩三娘子,有迥然之别。”
李持安很是佩服韩家包装韩晚浓的本事确实是厉害,尤其是韩淙的包装手段,那更是厉害。
韩晚浓这样与众不同的女子,愣是让韩淙包装并且宣扬称了名满汴京、温柔贤惠的韩三娘子。
韩晚浓好饮几杯,时常穿男装到佼人馆、合欢楼小酌,韩淙硬是编出了个风流倜傥的韩三公子。
李持安低声咕哝”!“那你是没见过韩三公子。”
……
春闱考试共有三场,正日本经,次日论,第三日策。
三月十六日是试日,士人们早早就集于贡院竹门之外,等候开门。
日头悬于东山,照亮贡院的瓦舍,几声锣响,礼部的官员打开竹门,派官吏引导诸位举子入场,按照牌上的号入座。
知贡举等官在前厅备上香案,穿秉而拜,诸位士人皆躬身答拜。
此时,礼部尚书放下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
若士人对题目有疑问,可以在帘外提问,主文官会于帘中详答。若无疑问,诸位士人则各就位作文,直至结束交卷。
有两位士人与诸位官员有亲戚关系,贡院要避亲,引其至别院考试。
往年有主考官与士人暗中勾结,弄出科举舞弊案。这回为了科举公正,柳太后特意下令。
由礼部提前准备举子照明用的蜡烛,砚台,墨,还有毛笔,以免有宵小之徒从中作梗,干扰科举公正。
礼部备好之后,还由得御史台官员一一检查,看看是否有人在蜡烛、笔墨纸砚上做手脚。
考试时,有主文等官员和八厢太保来回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