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燕风啸金陵 > 第四百九十八章 胜局已定

燕风啸金陵 第四百九十八章 胜局已定

作者:几回又逢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7:24:16 来源:小说旗

知道已经是大势已去、徐辉祖无奈地与盛庸合兵一处,然后边掩护着他、边顺江而下退守到了高资。而朱棣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上马统领中军尾随而至,顺势占领了瓜州。

瓜州——

这个地方对朱棣来说、实在是有太多的回忆,第一次见到道衍大师是在这里,遇到还是个幼童的柴靖南时也是在这里,父皇故去、自己千里奔丧泪洒江畔之时也是在这里,如今再一次到了这个地方,却不知在江水的对面又是什么在等着自己……

立马向“只隔数重山”的钟山方向眺望着,朱棣再次陷入了迷茫。

“殿下!”

正在心潮起伏之即,远远地、朱能打马而来,脸上还扬溢着掩饰不住的欣喜,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天呐……”

朱棣听了、不禁扶额而叹,无奈地道,

“这仗还在打着,哪来的‘喜’让你来恭贺啊?”

“请殿下恕末将嘴笨,没说明白,”

见燕王这一举动,朱能也不禁笑了道,

“是这样的,水师督指挥使陈暄率全体水军战船、前来归顺殿下您,我们渡江之战已不成问题了!”

“哦?有这样的事?真是太好了!”

闻听此一消息,朱棣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心中暗道、看来是上苍催着我继续打下去啊。便点了点头道,

“好,速速引孤王去见见这位陈将军吧。”

有了朝中最强的水师相助,渡江这一战打得就要轻松的多。此时、徐辉祖第三次被调回了京城,而盛庸已是孤掌难鸣,虽然尽全部兵力在沿江布防,可他这防线连燕军两百里长的进攻范围的一半儿都没能挡住。很快、燕军便有很多将士顺利渡江,并绕到了南军防线的背后,使得盛庸的人马陷入了腹背受敌之势,只得率余部败退而走。

几天后,镇江守将前来归降,三年的靖难之役到了此时可以说是胜局已定。可令所有人不解的是,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杀入京城的朱棣,竟然按兵不动,还传令让全军原地休整两日。两天后、当大家觉得这回该快速推进了的时候,燕王只是带着大家进驻到了离京城不到七十里地的龙潭、并再次停下了脚步。

几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殿下会如此的踌躇不前,难道是在等什么吗?时局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又有什么好等的呢?

朱棣当然是在等,他还在等着朱允炆能够给自己回信——

自从将那封承载着自己血泪的手书、托付给姐姐庆成郡主,让她带为转交给侄儿后,朱棣还一直存有一丝的幻想、希望朱允炆能够好好地听自己解释一回,能够答应自己最后的请求,能够承担起天子的责任来和自己见上一面,两个人能够坐在一起好好的谈上一谈……

然而、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朱棣每天站在帐口望着京城的方向,可每天等到的也只有一次次的失望……

这天,已经是驻扎在龙潭的第二天了,终于、朱能走进他的寝帐来报道,

“殿下,朝廷又派人来了。”

“哦?是么?”

朱棣的眼睛一亮,可抬起头、见自己的这员爱将的表情满是古怪,不禁在心中划了个问号、道,

“派的是什么人啊?”

“是吏部尚书茹瑺,还有、曹国公李景隆……”

边说着、朱能边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他。

朱棣有些好笑、吩咐道,

“请他们到中军帐中稍候,我马上就过去。”

“知道了。”

朱能微施一礼、转身走了。

扭头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郑和、朱棣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道,

“朱能大概是不明白、李景隆怎么还敢来见我是吧。”

“是啊,朱将军一定是这么想的,”

郑和点了点头、也跟着笑道,

“不过,曹国公在此时来见主公您,他的内心中和手中统领几十万大军那时比起来、反倒会坦然的多吧。”

“一点儿都不错啊,”

朱棣缓缓地点了点头道,

“朱能他们都觉得李景隆是个无能的大将军、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其实并非如此……好了,走吧,去见见我的这位老朋友吧。”

主从二人一起来到中军帐,只见茹瑺正襟危坐、若有所思,而李景隆却在不住地打量着帐内的陈设,满脸的好奇与疑惑。

朱棣走进来时、见他这副表情,便笑了笑道,

“好久不见了,没想竟然能在我这营帐中重逢。”

“燕王殿下!”

两个人一同起身施礼。

朱棣摆了摆手,边示意让二人坐、边道,

“不必客气了,彼此都是熟识的,何需要这么多的礼节,坐下了才好说话。”

“谢殿下。”

二人重新落座,李景隆又仔细打量了对方一下道,

“燕王您的气色不太好,怎么了、身体不舒服么?”

“天气太热,有些中暑罢了,”

朱棣淡淡地回答道,随即目光一闪、又笑道,

“不过景隆你的气色看起来倒不错,还是那么潇洒倜傥,想必是回到京城后过的还不错。”

“不错什么啊,”

李景隆倒是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情,

“这不是被殿下您打的什么都没剩下么,回京后,黄子澄、齐泰他们竟然要杀了我,好在皇上他没狠下心来,才让我活到了现在。这不,又将与您和谈这份苦差事交给了我。”

“苦差事么?和我谈就这么难么?”

朱棣撇了撇嘴、冷笑道,

“其实我的意思早就说的很清楚了,让皇上承认个错、诏告天下就这么难么?”

“关键是那些主战的朝臣们不肯啊,”

李景隆叹了口气、又认真地看着朱棣的脸道,

“那些赞成削藩的人不愿意承认他们是错的,更不可能对天下人说是他们造成了这场战乱,所以只答应割地这个条件。”

“答应?”

朱棣再次冷笑道,

“孤王可从来都没提过割地这种事,又何来的让他们答应这一说?!方孝孺竟然还是冥顽不灵么?他以为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还能用这种方法来拖延时间?”

“这是殿下您自己猜到的,我可没向您透露过,”

听了他的话,李景隆居然笑了、道,

“方孝孺说了,应天城森严壁垒,还有十几万士卒驻守,足可以守住。然后还说什么、就算是守不住,天子与社稷共存亡也是理所应当……”

“这方孝孺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朱棣听了、气得脸都青了,

“竟然窜掇着允炆去死?!他自己为什么不死啊!亏得在我临出征前、道衍大师还特地嘱咐着要尊敬他,说什么世上若无方孝孺就再无读书人,可他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