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五岁那年,她成了北漂 > 第77章 反抗

五岁那年,她成了北漂 第77章 反抗

作者:丢由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0 06:48:53 来源:小说旗

徐小芜端着一盘现切的火龙果在门外屏着气压下门把手,却死活推不开。她不太相信自己被锁了,完全想不到女儿在防她。她甚至想,是不是近来的变故让女儿想不开,而正敲摸在屋里折磨自己……她吓得一盘子猩红的水果“啪”地砸在地上,星星点点的,周遭一片万紫千红。

李书耳脑中的音乐断了弦。她不得不醒来,背上出点冷汗,再恋恋不舍地闭眼,就只听得到破瓷碗在地上划拉的声。而平生第一次的,她对母亲动了气。可她毕竟是个乖孩子,心底下还把母亲当姐妹的。

李书耳拉开门,安慰着母亲,一起捡着。徐小芜推开她,说碎碴子伤手,她便乖乖退到一边,又恢复了平日里那有点冷漠、又很是无辜的模样,直勾勾地望着裸着手在危险的地面摸索的妈妈,白纸般的眼底多了难看的颜色。

第二天是个周末,李书耳把家书的话好好背了一遍,发现真是值得推敲啊。除了唱歌,她哪里还有别的法子去争取点个性?她啊,就等于白纸,甚至是沾了水的、皱巴巴的、半透明的那种米浆做的纸,谁看谁嫌没劲、谁摸谁嫌粘手。她就唱歌这让人刮目相看的本事,还去盯着不属于自己的才能做什么梦啊?就这么定了,她要唱歌,唱定了。

下了决心,李叶茴当即就哼唧起来,全然忘了没关门,而母亲正在厅里看电视。徐小芜果然听到了。作为母亲,她一下就从这门缝里的歌声听出许多情绪,青春的、固执的、极其认真的。这都是女儿这年纪最宝贵的一些真情实意,可这些热情当然不能让嘴巴一张一合地唱没了。

徐小芜扯开嗓子喊李书耳出房看电视。女儿出来了,手指头还不安分地敲着裤边。徐小芜警觉起来。不对劲还在继续。她简直不敢想,叛逆加上艺术,会调出什么毒素。反正她自己青春时也自认为是艺术家,结果呢,时间证明,她什么都不是。

母女俩并排坐着看电视,里面正放着广告。徐小芜明白,女儿也没瞅着屏幕,毕竟那欠剁的手指正不知跟着什么天籁敲着节拍。这拍子像狗尾巴草,搔得徐小芜浑身难受,像是心脏过敏了,浑身的血液也混了草籽和绒毛。做母亲的天性醒来了,她开始敏感、警戒、充满防御。

家书。徐小芜心里念着这名。“家书”,她嘴巴也蠕动起来。

这呢喃李书耳听到了。她长吸一口气,正发育的胸脯拱起来。那口气呼出去,她便不会再紧张、害怕,相反,她脑子里很清楚,若是母亲问起,自己该如何反抗。为了证明心胸坦荡,她翘起二郎腿,背直得像根筷子。

果真母亲问了,“家书,你们还联系吗?”

“偶尔说话。”

“写信?”

李书耳哼了一声,“不写信。网上聊聊。”

“他学什么的?”

李书耳有了些挣扎。但凡说点母亲心中规规矩矩的专业,像是医学、工程,自己和家书这友谊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可她不愿撒谎,撒谎就是不尊重家书的专业,撒谎就是心虚。她不应心虚,她应理直气壮、充满骄傲地介绍这梦中的专业、这未来的追求,“音乐。”

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啊。徐小芜让这成语在心头盘旋了好一阵。她条件反射地说,“我不准你们做朋友。”,说完,自己都觉得可笑。女儿不会听的。

果真,李书耳就真的没有任何回应。

徐小芜怔怔地猜着,是不是该说点重话?她看到女儿眉头打了结,觉得被冒犯了,可也不知这个重话该怎讲。

李书耳起身离开了,徐小芜心里是不甘,可她只能看着,竟动弹不得,像是被身上的棉布长裙给束缚了。徐小芜在电视机前呆坐一下午,才从女儿的没礼貌中回过神来。这一下午,她倒也并非只是自找难受,更多时候,她在为自己的懦弱开脱……不,经过一下午的包装美化,这“不敢打骂”孩子的胆小行径,已成了一种能承载万物的母爱。这事性质的变化,也相应地让徐小芜确定了自己的方针。打骂教育是野蛮人的行为--比如王小红--她能不打不骂、不出一滴汗、不伤一根毫毛地把孩子教育好、把障碍排除了。

徐小芜心中的算盘打得响亮。目前,女儿的转变对她而言还是个扑朔迷离的谜,然而,出于女人的敏锐直觉,她已然确信,家书就是那罪魁祸首。她要做的,就是不吵不闹,不仅如此,还要格外地哄着、劝着孩子,做她的闺蜜和港湾,等以后的某一天,那不知哪来的野小子和女儿闹了脾性,那自己就有那本事把女儿抢回来。骂人她不会,可在别人脆弱时拉拢人心,她可是专家。

再者说,徐小芜还有别的算盘,好歹那家书也是在大洋彼岸生活。以后,这俩孩子万一成了对神仙眷侣,李书耳没准就也能去国外见见市面,自己也能沾光闻闻大洋彼岸的空气。她们村,可没人出过国啊!这样想,徐小芜兴奋了,自己将家族命运从山缝缝里扛到皇城根,女儿还要再飞到不说中国话的地方,这简直就是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啊。她不由得对女儿称奇。虽说,那家书可能是个骗子、又或者这俩孩子此生交集不会如此,可这并非不是一条路子。是路子,就得试试。万一这家书不行,以后咱吸取教训,去找家信、家本、家笔……这可比靠孩子她爹要靠谱多了。这些话,她暂且当份杂念,毕竟这不是条正路。但借着这杂念,她就能让心里舒坦些。心里弦一松,女儿先前的话也进了耳,似乎尖子班确实不适合她家这情况。再者,那王老师先前的冷言冷语,她也不喜欢听。当时虽赔着笑,事后私底下也要偷偷咒骂一会。现在好了,不用求人了,她就巴不得再见到王老师时不客气一点。

就这样的,徐小芜钻回女儿人生的角落静静观察。

母亲的伪装很成功。李书耳很快便不再紧张母亲的存在。近些日子的成长太紧凑,李书耳十几年没怎么琢磨过人情、人性、人生的脑子现在马达全开。

她和家书没日没夜地探讨这些事。大部分时间她都在自说自话。有时,她觉得家书不如以往那般热忱。开始患得患失,家书理睬她,她便欣喜若狂,若是不理睬,她就像被打入冷宫般垂头丧气。这些个情绪,李书耳都是偷摸在镜子前只展露给自己的。她开始写日记。以往,她就把自己和家书的对话当作日记了,可如今,她专门需要个本子再记录她和家书的故事。然而,这些努力,并没让家书更加热情。当然,没有她的告知,家书也并不知道她有多努力。她只是说自己在写日记、自己在一言不发地望窗外,可她没想到,这些活动只让人觉得她想要一份安静、从而离她更远。

但李书耳极快地进入下一阶段。忘记是从电影里、书籍里还是周遭的人那里习得,她回忆起,独立的女人才能好好活着。想起过去那一整个月,自己说的那些掉价的话、做的那些倒贴的事。她简直无地自容。可零零总总地算起来,她也没怎样特殊,只是在别人不理睬她时多问了几句“在吗”,在日记里反反复复地回忆她和家书最初的浪漫。

说到做到,李书耳开始决定独立。为了不再一睁眼就反复阅读聊天记录,她决定销毁这美好回忆。从今以后,她和家书的关系就如这重新打开的窗口,洁白、纯净,他们俩也像最初相识那般,平等、独立。然而,销毁是很难的。这是她的初恋。每句话,她可都反复读上许多遍。不知是否是艺术天赋作祟,往往看到海,她就会想起其中几句,看到山,她又会想起另几句。可要是全部删除,这些句子总会一句句地消失,连同它们能给一位少女带来的所有幸福,一并消失。于是,她把这所有的记录都打印出来,一张张地对折叠好、夹在家书送的歌本里。这便是一种圆满。

然后,李书耳删除了记录,开始放心独立。她继续独立地说自己的那些成长想法,哪怕翻来覆去的,就那么几个似乎早五年也嫌晚的顿悟,哪怕她对生命的意义也还是给不出个准话,但她很无私地把接近真理的过程都讲了出来。她因为独立,不太需要家书回复,哪怕家书真的回了,她也是读也不读地继续自己心头那点作业。久而久之地,家书也不回,只是定时定点发个“嗯”,而这“嗯”对彼此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可当心里静下来,身边要只有个会发“嗯”的灵魂伴侣,那可就太闷了。李书耳明白近日自己性子怪了、嘴巴碎了。可这大体不是家书不够在乎她的原因。因为,她也试着只用一个字去和家书讲话,可就像是用筷子粗细的洞口给三峡水坝倒流,这太不痛快了,几次三番的,她忍耐了一天,末了,月亮出了,狼人变身般的,她又成了碎嘴婆,动辄几百个字发过去,最后还是得到一个“嗯”。李书耳虽正走向独立,可也不由得随着荷尔蒙,在花一样的年纪想些花儿该想的事。她想,独立大概是种平衡手段,最后人与人总要相互依赖的。可家书怎么就不肯依赖她呢?她想,是不是自己付出太少了、把家书给拖累了?这一琢磨,事情有了眉目。她一定是被当作累赘了。

想到被看低,李书耳生了气。她之前总要独立,却不知道,只有平等,才能独立又相吸,不然只能是演独角戏。她得做点什么。她去了后海思考人生,看滑冰士在什刹海的厚冰层上单脚转出很结实的几个圆,看逃亡的鱼在冰里以逃亡的姿态死去。

这地方李书耳常去,每次都坐大半天。因为坐在这,音乐是不会停的。早上太阳来了,老太太们便放着大喇叭跳操,爷爷们边撞树边吼出几句镇山河的阔气词。中午了,人们消停了,那些个挂灯笼、瓦片屋顶的小馆子争着吆喝,有很雅致的洋曲,也有很热闹的口水歌,最多的还是每年春晚上火起来的曲子,总之,脑子想得到的,耳朵就受不了亏待。热热闹闹地吃了饭,夜来了,那些个酒吧夜店可算是睡醒了,家家户户的驻台歌手开始试音、练嗓,笨重的器材可都是他们的命,因而,不能急、不能粗鲁,得很精细地、随着节拍按部就班地折腾。等第一个客人进了门、点了花生米和爆米花,有点情怀的还真会点两盘茴香豆,歌手们便开了嗓,这一嗓子丢出去,整个什刹海、连着南锣鼓巷里的人山人海便一同沸腾了。

李书耳喜欢在这地方听声。什么声都行。这些声让她心里格外安静。她突然的有了灵感。便主动选了个最冷清的酒吧,对着门口并不活跃的青年问,“你们还招人吗?”

李书耳身子纤细,但个子不矮,远远看上去也有了十七八的模样,可她着装打扮都太低龄,动作也扭扭捏捏。那青年瞟她一眼,“小妹妹,咱这不招童工。”

“我十九了。”

“那你发育不良,赶紧回家喝奶。”

李书耳脸一下红了。她不会吵架,只能先把委屈记着,“我什么都能干。能刷碗啊,端盘子的。我便宜。”

“哟呵,女人可不能随便说自己便宜啊。”,那青年跳起来,手摸上她的头,“还什么都能干?陪吃陪喝陪睡你能干吗?”

李书耳就连在电影里也没看过这片段。她紧张又兴奋,连连后退,“你们……你们考虑考虑我吧。我……”

那青年又一屁股落回太阳椅,“给我存个手机号吧。”,李书耳便报了自己号码。青年又拿镜头对准她。

“干嘛?”

“照个相给老板看。”

李书耳便很乖巧地让人家照了。

青年问她的名,她便说了。说完就想走,青年又问,“你也不问问我叫什么?下次你来,要是我不在,你找谁去?真是没干过活。”

李书耳便问青年的名字。

青年给李书耳打了电话,“我的号,存上。我叫鲍健行,这是我家的店。”

当李书耳喊着要给家书送礼物时,李烨茴正一脸难过地背单词。整个假期,她都像在炼狱一般。一个学期的功夫,她成绩是出来了,可参加个雅思模拟考,便把所有信心都打击了。要知道,她本就只能磕磕巴巴地说上两句外国话,先别提说得音调美不美、逻辑对不对,但单单对着镜子,整个人就鸡皮疙瘩乱冒,更别提对着别人。现如今,没了信心,那可是对镜子的勇气都没了。她很是焦虑,一会激昂,一会消沉,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把每一天挨过去。至于李书耳那边,她完全没了念头,也转不来太多脑筋。此时正是假期,意味着时间的切割不存在了,同伴的压力也没了,没了社会束缚,二十四小时重融为一天,人生的规划也只剩下人生。李叶茴的斗志越来越弱,拿梦想来压自己也不管用了。意识到这样不行,决定去换个振奋人心些的地方。母亲让她去报个英文班,她死活不愿意,没别的原因,就是贵。可若去个咖啡厅,她也掏不出最低消费。或者去首都图书馆?离通州也太远了。最后她做了个疯狂决定,今后,就常驻在爷爷奶奶病床旁,两天奶奶,一天爷爷,她就不信,看着他们,自己还有那脸继续犯寒假综合征。

就在她第一天执行任务时,李书耳的信息来了:我想送你个礼物,你说说你想要什么?

猛地来这么一出,李叶茴一头雾水。她犹犹豫豫地回复,说自己没什么需求,可李书耳就是不消停,说了好多逻辑不通的话,什么承蒙你的照料、独立才能长久。手机嗡嗡地响不停,李叶茴烦恼得要死,看到邻床摔骨折的小孩正端着个苹果随身听,望着自己两百块出头的地摊听读机,她瞪了那孩子一眼,随手告诉李书耳自己想要个苹果随身听。

李书耳很果断地同意了。

李叶茴不由得纳闷,这小孩子哪里来的钱?肯定是从父母那顺的吧。这样想,她后悔自己没说个更贵的物件,苹果电脑、苹果飞机坦克……不过,既然这孩子今日倒贴着送个随身听,就不愁明天不满世界给她找苹果坦克。这样想着,李叶茴乐开了花,不由得感慨着,事情的发展可真是一荣俱荣,刚找着点学习状态,毁灭别人的事也提上日程。

一天,医院里来了外国人,看着没伤没残的,嘴里却叽里咕噜说个不停,谁都听不懂,也不敢上前。见人们只知道七嘴八舌地议论,这外国人气得直接说了英文。李烨茴鼓足勇气凑上前,没搭话,但竖着耳朵听。这话里好些个她背得烂熟的单词,**不离十的,意思她都懂。习惯于重复录音机里的英文对话般,李烨茴嘴巴也嘟嘟囔囔起来。没成想,这外国人以为她要对话,便只对她一人继续讲。

李烨茴真是受宠若惊。她一下子把脑子里所有的那点智慧、记忆和逻辑能力都激活了,乱七八糟的词啊、句啊在脑袋里撞啊、翻滚啊。过往的那些努力如今有了成效,她竟回答上了几个问题。虽然不流利、听着也不够美,但那外国人懂了,周围人的表情真让人享受。李叶茴接下来带这老外去了一层大厅,无论是挂号,还是去正确的科室,她都陪着。外国人是个搞运动的,至于是运动员,还是运动学,李叶茴没整明白,只知道不是球类、不是田径。这次去医院,是因为外国人的膝盖发了炎。李叶茴纳闷,怎么这人看不出一点疼痛。她想问,又不会问,最后只是很拘谨地做完能做的,送人家出了院。

回到奶奶病房后,老人家给她竖起大拇哥。人来人往的可都在议论李叶茴的英勇事迹。曾经,人们背地里说她勇敢,是因为她莽撞,现在可算有人对她的脑瓜满意了。李叶茴浑身舒服。看到那些个大拇指,她干脆也不想和单词较劲。于是,她合上书,往满脸红光的奶奶脸上大大地嘬一口,就溜了出去。

她在医院门口上了辆公交车,没看去哪,只想着坐到终点,再坐回来。她这么想可不代表她不看重自己的时间,因为随身还带着点单词卡片,她准备好等这激动劲过去了随时可以学习的。然而,到南锣鼓巷时,她便下车了。这是她最喜欢的地,就是有股子老北京的味。虽然那些店铺子没人再卖豆汁炒肝,而都是些潮流物件、西式煎饼,但这总体的氛围还是舒服。自从奶奶出事,她就没再光顾这儿。

李叶茴抱着点吃苦耐劳的决心,在街边买了豆汁,边喝边溜达。从南锣,到鼓楼,最后竟溜达到什刹海。此时,天都黑了,好多流浪猫成群结队地在屋顶上趴着,眼睛很亮,看着排队吃饭的大队人马。李叶茴手机响了,是母亲催她回家。李叶茴便又加快脚步去了冰场,很是感慨地看着人们相互扶持着旋转、滑行。她和爷爷奶奶也在这相互扶持着走过一段路。

她正望着入迷,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竟是鲍建行。李叶茴惊得说不出话,鲍建行倒是很自然。他还是一身名牌,但这些名牌李叶茴一个都不认得。鲍建行说自己正在准备雅思托福,准备去美国。他又问起李叶茴的准备。李叶茴说自己就打算上个北京的大学。她不想和他谈前途,便问他来这里做什么,结果竟发现,原来鲍建行家在这开了家小酒吧,“地方不大,最好的地段。过来坐坐。”

嘴上说着有事要走,李叶茴还是跟着去了。可刚走了两步,她便迈不动步子,任鲍建行在一旁介绍有多少名人光顾过他们的生意,她什么都听不见。她看到,李书耳正在五步远的地方对来回来去的人发着邀请。那其实不一定是李书耳,毕竟那女孩脸上戴着个面具。但那一定是李书耳,毕竟她们之间有些血缘连接。

李书耳的牛仔裤很短,不但臀部的弧线能让每个系鞋带的人大饱眼福,裤子周遭开的那些洞啊、口子啊、故意做的镂空造型啊,把那对腿的白皙、稚嫩全都装饰得比这冬日得雪还漂亮。

李叶茴不愿往前走。鲍建行顺着她的目光,指指面具女孩,“这小姑娘,最近招的。长得还行吧?我媳妇。”

李叶茴的豆汁全洒了,鲍建行急忙去擦金贵的球鞋,可手一沾上那绿色液体,被熏得一屁蹲坐到地上。那女孩也听到了、也闻到了,她扭过头看,一双细细的眼睛从面具后面忘过来。她和李叶茴很准地对了视,尔后,她的传单也全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