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五岁那年,她成了北漂 > 第52章 妹妹的生活

五岁那年,她成了北漂 第52章 妹妹的生活

作者:丢由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0 06:48:53 来源:小说旗

李烨茴常看到李书耳在阳台吹风,便养成猛地冲到阳台吓人的习惯。她一向会刻意对李书耳保持距离,但玩兴大发起来,什么敌人的手都能拉起来转圈圈。这次,她又打算冲过去大喊一声,可刚一靠近,便被一阵夹着歌的寒风佛停了。那声音空灵、轻柔,像是毛刷在脸颊轻拂、像目光在浪漫夜色中流转。她听着,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该死,她还挺有才华。

恰逢学校组织了唱歌比赛,难得一见的,李书耳举手报了名。老师说班级内部先选拔一下,结果她一开口人们就明白了谁会是冠军了。

比赛当天,几位女老师给她化了妆,李烨茴借给她自己穿不进的小裙子,李书耳便大变样了。男孩们还想揶揄几句,可开玩笑的分寸明显收了回来,没人笑她火柴棍的身材,人们反而对着另一个胖女孩说,“你看李书耳多瘦啊”,除此之外,她的沉默变成养精蓄锐,她糟糕的成绩变成艺术家的短板,黑的也说成白的了;女生也一圈圈地围上去,一个整理头发,一个修饰妆容。还没得到冠军,大家就都想跟她说话,拿了冠军后,她就成了班级英雄。走到楼道,高年级的、低年级的,都在看她,她要是对上了谁的目光,对方会吓得不敢抬头,只敢埋头偷笑。

李烨茴挺不服的。她曾经可是一拳一拳打下自己的地位。如今,有人随便亮亮歌喉就赢了尊重,那世界确实太不公平。但她也欣慰。曾经李书耳稍微透露过自己受到的霸凌,而李烨茴也想出手相助,可她初三了,太忙也太懒,闲暇时间不是赖床上刷人人网,就是和奶奶耍贫,助人为乐的事被一推再推,心里还想着,小孩子越早受挫越好。

可李书耳唱歌再好听也不过是个唱歌的。她创造的集体荣誉很快就被自己搞砸了。女同学们想着给她个重新融入她们的机会,可李书耳还是拒绝,满脸无奈地,像是打发讨钱的叫花子。女孩子集体讨厌的,男孩子也没法喜欢,久而久之地,她又被冷落了,而美妙的歌声给她带来更大的敌意。这是嫉妒的结果,她躲不开的。

刘老师看到这孩子又被踩在脚下了,张罗着在班级内部再举行个小型歌唱比赛。李书耳明白老师的用意,她再次举手,决定自此之后,人们逼她跳皮筋、扔沙包,怎么着都行。不就是交几个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朋友嘛,能换来一些内心的平静,也是好的。然而这次,她的母亲阻止了她。

徐小芜命令李书耳不要离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远一些。她看到女儿的成绩单,心急如焚。她想象得出女儿心中的苦闷,因为她小时候也是个不被好成绩眷顾的主儿。女儿和她一样,凡是能吃苦就做好的事,她们不会退缩。一件事但凡出汗、甚至流血都闯不出个所以然,那他们就没法子了。和女儿一样,她选择了躲避。

徐小芜上学时,天天跑步,用速度上的成就弥补考场上丢失的尊严。她跑得快,可并不因此骄傲,相反跑得越快,她越瞧不起自己--农民就是靠着运动生存,脱离贫穷的本质就是脱离运动啊。

徐小芜相信,李书耳唱歌,也是为了逃避。

这孩子小时候就爱唱歌,唱得也不错。可后来越来越离谱,三五岁就唱情爱,七八岁就唱离愁,都是些小孩子不懂的桥段,唱得却是格外动情,家长没去管,孩子就随意发挥,可逐渐地,事情开始不对劲。李书耳愈加沉默、抗拒对话,只要出声就一定要是歌声。

真是走火入魔。

要这只是青少年对爱好的普遍追求,徐小芜还会挺为女儿的才华开心,可唱歌这件事逐渐吞掉了李书耳的主业,而这主业是青少年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徐小芜对后代野心的底线,那就是学习。

李书耳三年级起开始拒绝学习。她还是用工,该坐在桌子前时依旧坐着,老师讲的话她也能重复,公式里的符号她也能当成五线谱上的蝌蚪去学习,可她像是台打字机,只能记录,不能计算,不能延展,更别提触类旁通,天天醒着做梦。

徐小芜不喜欢暴力解决问题,也不愿意道德绑架。她没说自己为这个家做的牺牲,更没提自己身为人母,有权对孩子的人生指手划脚。她尝试渲染未来的快乐:得体的工作,美丽的薪水,还有年轻人绝对无法抗拒的环游世界。她也想说说身份地位这回事,但女儿还不懂,那就算了。

李书耳那时还不算木讷,对人情世故有自己的理解。她听出母亲没戳破的情感,挺被打动,愿意照母亲说的那样“改邪归正”。自那之后,每当心中有了些旋律,她总要逼自己停下,时间久了,要创造些新的旋律也不是个简单的事了。然而,她依旧是个待机的电脑,曾经不多的机灵劲压根就没回来。她像是把所有的欢喜劲都投注在唱歌上,如今不能轻易唱了,欢喜劲也跟着一块被赶走了。为了帮她重拾青少年对人生蓝图的远大志向,徐小芜准备了些试卷,亲自掐表,硬是要逼回女儿的学习的状态。

这些家庭治疗,李书耳并不排斥,只要能让这三口之家再次踏上妈妈口中的正轨,只要自己真能找到妈妈口中,那由得体的生活为目标的斗志。于是面对试卷时,她很努力地想一些问题的答案,像是各种数字彼此间的纠缠与分离。然而,对于这些问题,骗不了自己的,她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冲动,更别提思路,除非你要她从试卷中看出些艺术的模样、给出个能哼出口的答案,她的绞尽脑汁才能有些回报。

母亲没有怪她,这让她更加难受。

徐小芜在淘宝开了家网店,卖一些挺有异域风情的女装。赚了些钱给女儿请了个大学生当家教。这大学生什么都能教,最让徐小芜满意的,是这大学生浑身散发的斗志。女儿在他身边待久了,多少会有点改变。于是徐小芜给了大学生所有的教育权,“我女儿,你按照你父母的方式帮我辅导一下。考试成绩我不强求多少分,但我想让她和你一样有骨气。”

大学生有些吃惊,“教育孩子这事还是不要交给外人去做吧。”

徐小芜叹口气,“我要是会教育,我们家孩子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玩物丧志。”

“孩子爸爸呢?”

“哦,孩子爸爸你不用教育,我来就行。”

于是,这大学生就亲自上了。除了棍棒,他自己父母的管教招数,他都对李书耳使了。他想激发孩子斗志,就让李书耳把班级排名倒背如流,让她深刻记住此刻的羞辱感。

“记住了吗?”

“记住了。”

大学生试着对她态度恶劣,“你这种娇生惯养的孩子啊,我小时候最讨厌了。你知道我考到北京多不容易吗?我妈妈要买房供我读书,被我爸给打的呀。你有这么好条件,还天天行尸走肉的,你真不嫌丢人吗?”

这些话李书耳刚开始听会泪流满面,课程结束后会偷偷拉起母亲的手说对不起,可久而久之地,她倦了。她感到大学生内心深处的不快乐,便带着些同情心听对方讲那些血泪故事。一遍又一遍,她点着头,神思早跑了。她对斗志这事有了怀疑,把它和心智扭曲逐渐联系到一起。那之后,她刻意让自己走神,不听这些无情的训斥。于是,李书耳就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只知道像个机器人般点头、大脑一如既往地空空如也。

大学生明白,这孩子被磨皮实了。这激发起他的斗志。他加大剂量,就像给将死的人加大急救电流。一次,又一次,直到有一天,他从李书耳的双瞳中看到无尽的深渊,空无一物,没**,没情感,这才明白,这事,他搞砸了。他决定开溜前再跟客户展示下专业素养。

“孩子爸爸小时候成绩怎么样?”

“他成绩不错的。”

“您呢?”

“我也是很上进的一个人。”

“我看孩子父亲总不在家。我从没遇到过他。”

“这个事情很难解释。他还是忙。怎么了,你有什么想法?”

“哦,没事。您家孩子,我觉得已经激发得差不多了。她每次下课都励志要考个好大学。我觉得够了。但是吧,如果要彻底改造这孩子,我就帮不上忙了。每周就三小时,效果有限。我也要毕业找工作了,可能以后也就不来了。但是,我建议,您让她换个环境。你们家,爸爸老不在,您脾气那么好,对孩子不敢打不敢骂的,会惯坏的。家里还有老人吗?你们被各自的爸妈带得成绩又好、又上进的,应该把孩子交给他们试试,真的,这是一天24小时的言传身教,比我一周三小时强多了。”

徐小芜犹豫起来,“孩子外公外婆都不在北京。爷爷奶奶在,但是他们带着一个孩子。”

“带得怎么样?”

“嗯,那个孩子吧,听说脾气挺怪的。估计是惯的。但是在交大附上学。”

“那是好学校。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脾气都多少有点怪,毕竟自我要求严格嘛,肯定不容易受外界诱惑,显得不合群。我上学时更怪。您应该把孩子交给她爷爷奶奶带。”

徐小芜沉思着,说不出话来。

大学生接着说,“我知道您舍不得。您让老人带两年,把孩子修好了,正好上初中,您再接过来呗。而且现在哪对父母亲自带孩子啊,都是交给老人带。隔代疼,老人更细心。而且,孩子有什么心理诉求,一般都跟老人说,不跟爹妈说的。”

这件事,徐小芜好好考虑了,李书耳四年级下学期时她便着手办,五年级时终于把女儿塞进了李烨茴的老巢。办这事时,她心态也有了改变。最初犹犹豫豫,怕本就不待见她的公公婆婆错怪她的孩子。一年前,她被李书光着身子赶到楼道,还不是自己的婆婆叫来了警察。她的身子被看光了,现在想起来还是脸烧。她明白婆婆不是个坏人,但做事方法实在没用什么心眼,这样教孩子,是会让孩子受委屈的。

李书并不赞同她这么做,“我父母年纪大了,看两个孩子会累坏的。”

徐小芜几次长久失眠后决定放弃,可放弃的瞬间才明白自己没有余地回头,女儿需要她的拯救。这也是她翻身梦的最后一搏,搏赢了,女儿在北京延续她受苦半生收获的得体生活,她就可以从这种日子里退休了。到时候,离婚也不是不行。

她最软弱时,遇到一帮好友,都是淘宝卖女装认识的。她们帮彼此品鉴眼光,刷五星好评。她们有着类似的人生,都曾是从北漂转正的姑娘,有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以及给人添堵的丈夫。这个女人群是徐小芜唯一的表达渠道。她们最初是以qq群的形式存在,徐小芜最活跃,被评为副群主。正群主因为抢生意的事和她发生了口角,一气之下将她踢出群,没想到,一半的姐妹退了群,向她表示支持。徐小芜很是感动,为这久违的人间真情红了眼眶。她新建了个qq群,称之为“太太帮”。和一群太太团结起来,是一件幸福的事。她花很多时间建立关系,甚至自掏腰包组织些活动。越来越多的太太加入这里,甚至很多成了她的顾客。徐小芜从中看到另一丝可能性。这就像养育另一个孩子,而这个新孩子继承了她真实的野心。

关于帮孩子转学的事,太太帮的群友是高呼支持的。如果孩子被爷爷奶奶欺负了,那就去抗争;如果丈夫因此又冷落了自己,那就去抗争;如果孩子不愿意改变现状,那解决方法还是抗争。硬着抗争,软着抗争,用女人的方式去抗争,用态度、语言和决心去抗争。

人们三言两语发表着意见,分享自己和家庭各个角色斗智斗勇的故事。往往讨论的最后,已和徐小芜本身的求助没了任何关系,但看到别人家的苦难,她心里宽慰不少,看明白生活的本质不就是抗争,谁也没比谁顺利多少。

于是她就抗争了,结果发现没什么敌人。老人刚开始推脱,李烨茴一个捣蛋鬼已经让他们伤透脑筋,后来她送了几份自己卤的鸡鸭,让李书耳专门在电话里给老人唱上几句老歌,事情就解决了。

二位老人的拒绝原本就不强硬,尤其是刘炎炎,一直招呼她多带孩子来家玩。

只是李文龙脸色摆得臭了些,他还是不能接受徐小芜,电话里也说,除非把李烨茴户口上到北京,不然他绝不认第二个孙女。直到一天早上,老人家发现李烨茴不知什么时候偷拿相机去玩,还泡花了胶卷,抹去了他老年运动会上几个倍儿潇洒的定格。老爷子和巧舌如簧的李烨茴斗了嘴,站了下风,李烨茴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老人家窝在电脑前生了一个上午的气,什么新闻都读不进去,内心孩子气的委屈越积越多,积到一个点,爆发了,直接给徐小芜去了电话,“你今天下午把孩子送来吧。就今天下午,我和老伴明天很忙,没时间给你们准备饭。就这一个机会,你别说东说西的。”

孩子被送来了,吃饭前徐小芜被李文龙赶回去了,“李烨茴要回来了。今天做的饭不太够。”她们被迫匆匆分别。

这是李书耳人生中离开母亲过夜的第一晚,她们母女的未来还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夜晚。当晚,她们都躲在被窝哭。太过动情,李书耳脑海的旋律又起来了,她赶紧想点别的把这压下去。母亲临走前的叮嘱她发誓要牢牢记住的:工程师、律师、医生,去做机器人,以姐姐为目标,比她还优秀,让人刮目相看,把爸爸的心赢回来。她觉得冷,虽然奶奶一块块切好的冰镇西瓜全被那恶魔姐姐吃了去,可她还是冷。她怪罪起自己。要是她心底没那么顽固的自我意识就好了,要是她能和同学一样,背几句口号就通通快快地被安排上人生的战场就好了。转而她又想,此时的忍受又何尝不是种战争?想起母亲的苦心,她发现,人生如果不能痛痛快快地上主流的战场,就要被迫上主流战场。而让与众不同的心安安稳稳地与众不同着,只有六亲不认的反抗,或是逃离。那一刻,她好想独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