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八十九章 对得起期待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第八十九章 对得起期待

作者:梁园筑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5 12:55:53 来源:小说旗

胡为民新作的影响力正在慢慢发酵,在燕京,他是不会缺少书迷和话题的。

《燕京文艺》今天发行后,编辑部上下都很紧张。

胡为民的小说成绩是得到认证的,但那是报纸,在杂志上有没有那种影响力,还是未知之数。

有个年轻编辑忍不住畅想起来:“你们说,咱们的杂志会不会靠着胡老师的小说卖到上百万册?”

“百万册?你做梦呢?现在国内最出名的文学杂志一期也不过卖四五十万册,你一下子把记录提高得百万册,也太敢想了。”有编辑反驳道。

年轻编辑不服,“《燕京青年报》因为连载胡老师的小说,巅峰期卖出去两百万份,咱们的杂志有一个月的销售时间,卖个百万册不过分吧?”

“闹呢?报纸一份多少钱,几分钱,咱们的杂志多少钱,两毛五,这怎么比?”

“不止,报纸就算没有小说,还有新闻,受众和我们文学杂志不一样。”

年轻编辑的乐观看法迎来了更多人的反驳,这让他有些泄气。

“那你们觉得,咱们这期能卖到多少?”

“我觉得能卖出去二十万册就是成功。”

“二十万册?那不是比我们往期高了个五六万册嘛。”

“五六万册已经不少了,你真当文学杂志的受众很多啊!”

“就算受众不少,但竞争对手多啊!”

编辑们的闲谈,都被张德宁看在眼里。

她同样是年轻编辑,也希望杂志能借着这次机会赶超诸多竞争者。

但她同样知道,这不现实。

《燕京文艺》自从改开后,在燕京的读者群体当中口碑极速攀升,多部高质量的作品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认可,连带着刊物本身的影响力也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

对于刊物来说,刊载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也决定了刊物本身的影响力。

但是吧,作为一份有野心的杂志,《燕京文艺》还是缺少能在全国范围内打响杂志名头的扛鼎之作。

编辑部,不,应该说是主编周艳茹和她,都已经把希望寄托在了胡为民和他的《孩子王》身上。

就是不知道最终结果,是否能如他们所愿。

张德宁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时钟,时间已经来到下午,按理来说应该快有燕京部分地区的销量统计出来了。

果然,她念叨没多久,就有发行部门的员工跑了进来。

“同志们,好消息,今年《燕京文艺》第三期大卖。根据新华书店和邮局的反馈,燕京地区铺货的十万册已经告急!”

“轰!”

编辑部炸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才第一天,燕京铺货的十万册库存就告急了?

要知道,这次杂志社就印了二十万册,燕京地区,也就是杂志社的传统辐射范围内,就铺货一半,剩下一半撒向了全国各地。

这个消息和不少老成持重的编辑心中预想的不一样啊!

张德宁从工位窜出来,拉着发行人员的胳膊问,“你的消息保真吗?”

“真的,都是各地反馈的消息,然后经过我们统计得来的!”那人肯定道。

“走,跟我去见主编!”

张德宁拉着发行人员的胳膊,往主编办公室拽。

半晌,发行人员才出来,然后是主编和张德宁。

“同志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这一期《燕京文艺》大获成功。经过慎重决定,社里决定当期杂志加印十万册!”

“万岁!”

杂志加印,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编辑部上上下下都是有功的。

表面上,周艳茹和张德宁都很高兴。

不过私下里,周艳茹还是忍不住抱怨道:“社里还是保守了。燕京城十万册才卖了几天就告急,再加印十万册哪能够啊!”

“是啊,这才第一天,还没过完呢。我觉得怎么也得加印个二十万册才够。”张德宁附和道。

周艳茹道:“不过社长说的也有道理,加印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卖得好可以再继续加,就是耽误时间。”

“也对,现在是第一天,口碑还没发酵,有个一周时间等口碑发酵,那时候杂志才能显示出真正的潜力来。”张德宁道。

有了一天最少十万册销量的成绩打底,两人对这一期的最终销量充满信心。

……

第三天,度过一个愉快周末的胡为民早早来到图书馆上班。

打扫完卫生后,该来的人也都到齐了。

胡为民坐下没多久,赵老师他们便联袂而来。

“赵老师,你们这是?”

“为民,还没恭喜你,你的小说《孩子王》大火啊!”

“这才过了两天,最后是个什么情况还不好说。”胡为民谦虚道。

“你太谦虚了,现如今整个燕京城想买《燕京文艺》都得提前排队呢。”

“排队都不一定买得上,太火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孩子王》引发的杂志销售盛况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

胡为民听完她们的描述后,疑惑道:“我说各位大姐,以前我也发表过小说,也没见你们这么激动啊?”

他这话把大姐们都给问住了。

是啊,她们都是大学老师,知识分子,作家也不是没见过。按理来说,她们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激动得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一样。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她们如此激动的呢?

略一思索她们心里有了答案。

其实也很简单,《甜蜜蜜》这部小说吧虽然好看,但太过通俗,而且还是在报纸上连载,缺少逼格。

同理,他的几部短篇也是这种情况。

这次的《孩子王》就不同了,首发在《燕京文艺》,逼格足够高。

那可是《燕京文艺》啊!

喜欢文学作品的老燕京知识分子那个不知道老舍当过主编的杂志。

要不是一些原因,《燕京文艺》不会比有巴金坐镇的《收获》差。

现在能在《燕京文艺》发表作品的作家,也许不是最牛的。但是,这代表的是主流对作家的认同,不一样,大大的不一样!

用后世的话说,现在的胡为民,在她们的眼中是个腕了。

心里这么想,不代表有人会这么说出来。

最后还是赵老师才思敏捷,她另辟蹊径道:“还不是你的《孩子王》写的是老师,让我们找到了认同感和代入感。”

“没错。”

“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其他人连忙附和,脑袋点个不停。

胡为民似笑非笑道:“呵呵,算你们有理。”

赵老师若无其事道:“为民啊,这次呢我们找你,也是想和你交流一下阅读过《孩子王》后的心得体会。”

其他人点头,自从前两天看了这部作品后,她们就想着和胡为民这个作者交流了。

“行啊,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我肯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胡为民爽快地说。

“好,那我就先问了。”赵老师心里一喜,眉开眼笑地问:“为民,为什么你的《孩子王》里,没有其他作品中蛮横且愚昧的角色?”

大底上,这个时代涉及乡村题材的作品,总有或者守旧,或者愚昧,或者蛮横的角色。

但出奇的是,《孩子王》里面就没有。

明明是乡村,文化程度不高,或者说文盲占据绝大多数,偏偏他们一个个都理智的可怕。

不合理,太不合理了。

将心中的疑惑道出后,众人看向胡为民,都在等他解惑。

胡为民点了点头,“我是故意这么写的。”

“为什么呢?我一直记得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他老人家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深以为然。中国是以农立国,农民有很高的生存智慧,不要低估中国农民的生存智慧。

以往文学作品里面农民的形象并不好,多是什么麻木不仁,见小利而忘义,要是信了,只能活在幻象之中。

可实际上呢,谁对农民好,他们是分得清的。这点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

胡为民很坦然,一点都不避讳他的出身。

“我就是要塑造与众不同,但又真实存在的农村,和以往知识分子笔下的农民做出区别。”

听完了胡为民的说明,赵老师点点头。

又有人问道:“为民,如果你想歌颂谢老师,为什么要让他在短暂的生命中受尽痛苦呢?”

胡为民沉默片刻后,回道:“首先,这么写就是为了制造矛盾和做出对比。其次,在我心中,谢园就是老师们的具象化。

他是平凡的,却又如同蜡烛一样,用生命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人生。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谢园这样的老师无私奉献,我们的文明才能传承到现在,并且变得越来越光明和璀璨。”

老师们不停点头,她们觉得胡为民的话,说到了她们的心坎上。

她们为什么当老师,不就是为了教育下一代吗?

只要学生在她们的教育下有了出息,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让她们付出一切都会心甘情愿。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到众人耳中。

“胡老师,各位,你们不觉得谢园这样的主角显得太虚伪,太虚无缥缈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