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青蛇之法海佛缘 > 第二十一章 百丈清规、佛心常驻

青蛇之法海佛缘 第二十一章 百丈清规、佛心常驻

作者:懒人zero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4 19:37:00 来源:小说旗

隔天,同庆寺的后山。

裴文德久违的重新坐到了瀑布下,而重新化作小青蛇模样的小青则盘踞在他双掌之间,随着呼吸吐纳出氤氲之气。

一呼一吸之间,这一人一蛇似乎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循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冥想之中。

“他们这样已经多久了?”

百无聊赖的坐在谭边,阿月一边垂钓,一边转头朝着身边的张楚生问道。

而在两人的身后,古灵精怪的狸猫三兄弟正悄悄溜到武器架旁边,似乎打算从上面偷一柄刀剑下来。

只可惜还不等狸猫三兄弟偷到手,那具武器架突然拔地而起,像是长了脚一样的往旁边的药园子移动了一下。

然后就看见裴文德常用的铁锤、铁毡一下子都“活”了过来,并且开始疯狂追着狸猫三兄弟捶打了起来。

连带着安安静静躺在一旁的铁蛊们也被惊动了,纷纷展翅活动了起来。

“起码有三个时辰了,他们从昨晚雨停之后就一直这样。”

无奈的瞪了一眼身后正在“打闹”的狸猫三兄弟,难得没有了早课、似乎颇不习惯的张楚生轻声答道。

“那真是可惜了,那块御赐的牌匾明明今天就要挂上去了,老师他们不能亲眼看到真是可惜了。”

看似可惜的嘟囔着,但阿月那好奇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裴文德和小青的身上。

显然,比起同庆寺更名为密印寺的仪式,阿月更好奇裴文德和小青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劝你还是别打什么歪主意,小心我师兄秋后算账。”

一眼就看出了阿月的那点小心思,张楚生倍感头大的警告道。

狸猫三兄弟也好、阿月也罢、甚至那些具备灵性的器物们……

张楚生总感觉自家师兄从长安回来之后,这同庆寺的后山就越发的“热闹”了起来。

“我能打什么主意啊?我可一直都是很安分的!”

听到张楚生的这番警告,阿月当即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只可惜,她的这番话别说张楚生不信了,就连身后正在打闹的狸猫三兄弟都停止了打闹,用一种看奇珍的目光看向了阿月。

说句不怎么好听的,别看狸猫三兄弟平日里闹腾的挺欢的,但真正要说到令寺内众人头疼的家伙,还得非阿月莫属。

阿月平日里固然是一副安静乖巧的模样,可一旦作起妖来那绝对是会捅大篓子的。

“好吧!我知道我的话还没说服力……”

明显察觉到了这异样沉默的氛围,阿月只得摊手认怂。

“我保证,我绝对没有打什么歪主意。”

说归这么说,阿月心里却默默的惋惜了一下。

看样子,想趁机打探裴文德与小青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的想法,可以就此作罢了。

“说起来,老师真的已经出家了吗?”

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裴文德的光头,阿月话题一转,又问出了一个令她困惑多时的问题。

当初还在长安的时候,由于裴文德急着离开,阿月只知道对方好像代某位皇子出家,并被当今圣上赐予了“法海”的名号。

至于对方是什么时候出的家?又是如何出的家?

阿月对此一无所知,就连一向神通广大的邹栖梧都语焉不详。

而在此次重新回到同庆寺后,阿月却惊讶的发现,裴文德虽然已经剃了个光头,可在其他方面好像没有一丁点出家人的模样。

依旧是短衫长裤的猎户打扮,依旧是隔三差五的就下山除妖……

要说和一年前的裴文德相比,如今的裴文德或许唯一改变的,就是戒掉了吃荤腥、打牙祭的习惯。

“师兄的确是受戒出家了,这点有度牒为证。”

度牒是官方发给僧侣的一个证明,只有手持度蝶的才是真正的和尚,不然根本不能被称之为僧侣。

“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猛然抖动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鱼竿,阿月无语的瞪了一眼还在装傻的张楚生。

“度牒这东西,你要多少我能给你弄来多少……”

“我问的是,老师自己真的想出家当和尚吗?”

虽然灵佑禅师从没在同庆寺执行过戒律法条,但他的确确师承怀海禅师,是百丈清规的坚定践行者。

如果裴文德真的受戒为僧,肯定不会违背怀海禅师制定的清规的。

“清规在于心,而非受于行。”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看着一脸懵逼的阿月,张楚生只得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解释道。

“怀海师祖制定清规的目的在于规范寺庙规矩,强调国家法度,约束僧侣行为。”

“往大了说,是不想寺庙被乡绅豪贵当做藏污纳垢之地,进而被帝王百官厌弃,彻底绝了释家一脉。”

“往小了说,是导人向善、提升僧侣的自我价值,让天下佛寺成为真正的佛法圣地。”

不管是怀海禅师提倡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亦或是“丛林二十要则”想要表达的真意,其目的都在于约束寺庙僧众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慈悲济世的目标。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裴文德需要那些“外化的行为”来证明自己吗?

“师兄早已得到师祖真传,既有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之心,出不出家只是一个形式罢了。”

看着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的阿月,张楚生又继续说道。

“师兄曾经跟我讲过,一个名为‘道济’的高僧的故事……”

“据说这位高僧疯疯癫癫、吃酒喝肉,视寻常法度于无物、行事出人意表,可他却是真正心怀众生、慈悲救世之人。”

“与之相比,那些平日里吃斋念佛,一旦涉及自身利益便面目狰狞之辈,就算出家了一辈子,也不过是流于表面罢了。”

“以我师兄如今的境界,根本不需要用出家来证明自己,佛已在他心中常驻。”

—推荐票—/—月票—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