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 第9章 农娜:为什么不把培训和效率提升结合起来?

1930年5月15日,晚上,基辅,第十二机械厂办公楼会议室。

夜色已深,整座城市沉浸在初夏的宁静中,厂区却灯火通明。保尔·柯察金和阿尔焦姆·柯察金还留在会议室里,两人对着大块作战图板沉思。

板上用红线圈出的,是去年设定的五个目标:

完成联合厂机械更新(完成)

完成100台小型农业拖拉机装配线(完成)

建立三个操作培训小组(完成)

在1931年前培训不少于200名熟练技工(未完成)

保证生产效率提高30%(未完成)

“现在只剩下两个了。”阿尔焦姆用手指轻轻敲着目标四和目标五。

保尔站在他身边,手中拿着一本技术员报到册,眉头微皱:“目前已经培训了一百零五人,其中六十三人通过初级工考核,二十二人通过中级,距离两百人还有段距离。”

“而效率提升那一项……”阿尔焦姆指了指旁边的生产统计图表,“整体产量增长了18%,但距离30%还有不小差距。”

两人对视一眼,气氛沉重。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了。

“进来。”保尔说。

门推开,农娜和喀秋莎走了进来。

“晚上好,同志们。”农娜一身工装,手中夹着一本笔记本,“我们刚从工会的动员会过来,得知你们还在这儿,就顺道过来看看。”

喀秋莎笑着点点头:“你们两个,真是快成铁人了。现在几点了还不休息?”

保尔露出一丝笑容:“再不拼一把,拖拉机就赶不上给集体农庄交货了。”

“况且,”阿尔焦姆接话,“我们的五年计划目标,现在只差两个指标。”

农娜走到图板前,扫了一眼,点头:“那两个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

喀秋莎看了眼图纸,抬头问道:“你们有计划了吗?”

保尔叹了口气:“有,但不多。人员培训只能继续扩充培训班,重新安排一批老工人转岗做带教。至于效率提升,要么是设备升级,要么是流程优化……但这都得时间。”

农娜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提个建议。为什么不把培训和效率提升结合起来?”

“怎么说?”阿尔焦姆转头看她。

“把技术培训班直接设在流水线边上,由经验工人带新工人实操上岗,边干边教,提升速度。”农娜继续说,“新工人进步快,老工人干得熟,也就能带动整体效率。”

“这个办法不错。”喀秋莎点头,“还有一点,现在厂里年轻人多,得设立一种竞赛机制,比如‘优秀技工’称号,每月评比,有奖金有表彰。荣誉驱动,胜过口号。”

保尔听完,点了点头:“行,就这么定。农娜同志,明天你牵头搞个方案出来,喀秋莎同志,你负责宣传动员。”

“没问题。”两人齐声答道。

阿尔焦姆笑了:“今晚算是个小会师吧。”

喀秋莎调皮一笑:“你们俩可别太死板,做完任务也要给工人们点盼头,六月一号儿童节,厂里办个联欢会,顺便表彰一下上季度的先进工人。”

“这个好。”农娜立刻表示支持,“我来安排。”

保尔站起身,把作战图板上两个未完成目标圈了一道粗线:“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完成数字,更是让这些人知道,他们参与的是改变国家命运的大事。”

“苏维埃的未来,就是靠这些手里拿焊枪、操控机床的青年人打出来的。”阿尔焦姆补充。

喀秋莎双手叉腰:“说得好听,明天可别忘了你俩也要去车间带班!”

四人一阵轻笑,会议室里的空气终于不再沉重。

晚上十点,几人一同步出厂门,晚风轻拂,工厂的灯光投在夜色中,像一座座钢铁堡垒在沉默中运转。

“喂,保尔。”喀秋莎突然开口,“你打算一直一个人干到底?我们几个女同志都在想,你到底什么时候娶媳妇?”

保尔一愣,咳了一声:“革命尚未成功,我先忙工作。”

农娜笑了:“你呀,心里全是计划、表格和焊接枪。可你也要记住,人不是机器,偶尔也要为自己活一回。”

保尔没说话,只是望着远方的车间,眼神坚定。

那是他们正在一起重塑的未来。

1930年5月16日,基辅,第十二机械厂第二车间。

早上七点五十,天还未完全亮透,厂区内已经一片人声。今天,是厂里第一次把技术培训班正式搬到了流水线边。

老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讲解操作要点,新来的年轻工人们则戴着写有“见习技工”的胸牌,认真听、认真看,有的甚至边听边在小本子上记录。

保尔站在一旁巡视,看到这群新工人眼神里的专注,心里一阵踏实。

“谢尔盖,把那小子叫过来。”他指着一个操作不太稳的青年。

谢尔盖·彼得诺夫立刻应声:“好嘞,彼佳,过来!”

那个叫彼佳的年轻人快步跑来,站得笔直:“保尔同志。”

保尔没有批评,只是弯下身,亲自拿起焊枪演示了一遍。

“你看,火力要稳,焊缝要直,不能急。手要沉,心要静。”他说着,把焊枪递过去,“你试试,慢点来。”

彼佳接过工具,照着他刚才的示范动手焊接。

保尔看了一会儿,点点头:“不错,有进步。”

这时,阿尔焦姆走过来:“我们刚统计了这周的进度,新人平均熟练时间比之前缩短了三天。”

保尔露出一丝笑意:“看来,边干边教确实比关在教室里背理论强。”

与此同时,农娜正坐在办公桌前,敲打着打字机。她已经将“优秀技工竞赛机制”方案写成了正式草案:

每月评选“优秀技工”“进步技工”“带教标兵”

所有一线工人均可参加,评选标准包含出勤、效率、技术水平、带教能力等

优胜者将获得奖金、奖章及张贴光荣榜,并可在年底优先参与进修或晋升

每季表彰一次,上报至市工业局。

她将打好的纸张交给副主任:“立刻送去工会那边审批,我要在下周一前正式启动。”

副主任点头:“是,农娜同志。”

刚送完材料,喀秋莎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摞海报。

“这些是我画的宣传草图,看看——‘学技术,争先进’,‘做新时代工人’,‘荣誉属于劳动者’。”

农娜接过,逐张翻看:“不错,有气势。放大以后贴到各车间、食堂、工会门口去。”

“还有啊。”喀秋莎拿出一个红色的小册子,“我准备了‘技工成长记录册’,每个新工人一人一本。干了什么活,学了哪项技术,全都记进去。年底评比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依据。”

“太好了。”农娜握住她的手,“你干得漂亮。”

喀秋莎得意地一笑:“那是,我也不是光会打枪的。”

时间飞快地推进,转眼到了6月1日。

儿童节那天,工厂的气氛比平时轻快许多。

厂区广场上拉起了横幅:“向未来的建设者致敬!”

旁边一张展板上,贴着几十张照片和名字——那些过去一季度获得表彰的优秀工人。

在主席台上,农娜身穿正式的工装,站在麦克风前大声宣读名单:

“优秀技工:瓦西里·安东诺夫、谢尔盖·彼得诺夫、托尔、小林……”

“进步技工:彼佳·卡列宁、伊万·谢苗诺夫……”

“带教标兵:尤里·卡普林、马琳娜·伊林娜……”

每念出一个名字,台下便爆发出一阵掌声。领奖人胸前挂着红色绶带,一脸自豪。

保尔、阿尔焦姆、喀秋莎都坐在台前,依次为他们颁发奖章与证书。

当托尔走上领奖台时,全场欢呼最多。这个来自遥远岛国的“女同志”,一身力量惊人,工作极为认真,每次搬机器时都不叫累,如今是车间的明星工人。

保尔笑着说:“托尔同志,你的干劲让我们苏联工人都得加把劲。”

托尔举拳敬礼,声音洪亮:“为苏维埃奉献全部!”

而小林则是默默站在领奖台上,领完奖后回到了台下,神色淡然,但眼神坚定。

康娜也在广场上玩耍,和工人们的孩子一起画画、踢球。她现在就读于基辅市第五小学,是班里数学最好的学生之一。

整个厂区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老工人和新工人们在歌声中谈笑,孩子们在跳绳、唱歌,广播里放着《喀秋莎》和《青年近卫军》。

傍晚时分,保尔站在车间门口,望着广场的热闹,轻声对身边的阿尔焦姆说:“今天这场联欢会,不是为了放松,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一群为了完成任务的机器。”

“我们是人,是有信仰、有生活、有未来的人。”

阿尔焦姆点头:“而这未来,是我们亲手打出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