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 第1章 昭烈帝托孤孔明,野心勃勃养子封

章武三年(223年),六月初十,白帝城阴云密布,细雨未歇。长江滚滚,水雾弥漫,苍茫天地之间,一代帝王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是第22平行宇宙的地球,一颗与我们所知相似却又不同的星球。这里的历史沿袭了我们的三国时代,但在某些节点,命运的轨迹悄然分岔。一些人死了,一些人还活着,一些结局还未发生。此刻,帝王刘备病榻将终,天下再起波澜。

白帝城殿内,气氛凝重。烛火摇曳,风从门缝透进来,带着山雨欲来前的压迫。刘备卧于榻上,面色蜡黄,眼神却依旧清明。殿中跪着的是他一生最倚重的诸葛亮,身旁是赵云、魏延、关平、马岱、关兴、张苞、吴懿、王平、马谡,还有年幼的太子刘禅。

刘备的呼吸已显沉重,他知道时间无多。他缓缓抬起手,指向诸葛亮,声音虽低,却带着最后的坚定。

“孔明……我时日无多,今日召你前来,是要……托孤于你。”

他的眼神穿透了迷雾,“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话语落地,殿中无人作声。风停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刘备的目光随即转向刘禅,语气低缓却不容置疑:“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扑地叩首,声音如钟:“臣怎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转向刘禅,苍老的目光中带着希望与无奈。“阿斗,汝与丞相从事,要事之如父。”

刘禅脸色惨白,却也知此刻意义重大,抬头看向诸葛亮,声音颤抖而坚定:“相父。”

殿外雷声滚滚,雨水终于落下,密密斜斜地打在瓦上,似为刘备送别。刘备闭上眼睛,轻声自语:“我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匡扶汉室,成为像光武帝那样伟大的皇帝……重新统一天下……可惜这一天……我看不到了。”

他的最后一句话,只被一人听见。他嘴唇微动,对着天空说:“云长……翼德……大哥来了。”

随后,他头一歪,呼吸静止。蜀汉皇帝,刘备,于章武三年六月十日,在白帝城驾崩。

殿内哀声震天,众人痛哭失声。赵云咬牙跪地,拳头握得发白;魏延低声呜咽,不敢抬头;马岱眼眶通红,关兴、张苞更是失声痛哭。关平哽咽着握住刘备的手,一语不发。刘禅哭喊着扑向榻前,诸葛亮却已泪流满面,起身望向殿外。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不再只是一个丞相。

他是国之柱,是最后一道防线,是决战曹魏、征伐东吴、重建大汉的核心。

这一刻,蜀汉北伐的时代,正式开启。

夜幕降临,白帝城灯火通明。刘备的灵柩静卧于正殿,诸将纷纷守灵,军心动荡,人人自问,大汉还能否再起?

诸葛亮未眠。他独坐窗前,书案上是他与刘备共同制定的北伐草图,笔墨犹新,却已成为遗志。他的身后,赵云默默站立。二人无言,却都清楚——接下来的每一步,将决定大汉的命运。

“丞相。”赵云终于开口,语气沉稳。“我们什么时候出兵?”

诸葛亮沉吟良久,轻声道:“还需再等一年。阿斗年幼,先立稳根基,清理朝堂,再定战局。”

赵云点头,神色不变。作为刘备在世时最信任的猛将,他早已准备随时赴死。

外头雨停了。诸葛亮起身,看着漫天星辰。这个世界有无数平行宇宙,而在这个第22宇宙之中,他,诸葛孔明,必须完成刘备未竟的理想。

统一天下,重振汉室。

“曹魏,等着吧。”他低声呢喃,“我诸葛亮来了。”

章武三年,六月二十日,白帝城。

江边山峦之间,钟鼓齐鸣,哀乐震天,蜀汉国君刘备的葬礼正式开始。

天未亮,蜀地百姓已自发聚集于白帝城外。许多人是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时的跟随者,老人拄杖,少年扶母,人人神色肃穆,披麻戴孝。白幡漫天飞舞,风卷江面如泣如诉。

昭烈皇帝,大汉昭烈皇帝,这是朝廷刚定下的谥号。昭与烈,皆是王者之誉,但每一个字背后,都是沉重的分量。

昭:容仪恭美、昭德有劳、圣闻周达、声闻宣远、威仪恭明、明德有功、圣问达道、圣德嗣服、德业升闻、智能察微、德礼不愆、高朗令终、遐隐不遗、德辉内蕴、柔德有光——这是百姓与朝臣给出的理由,昭烈二字,是刘备一生的写照。

烈:有功安民、秉德遵业、圣功广大、海外有截、业成无兢、光有大功、戎业有光、刚正、宏济生民、庄以临下——这一字,是他纵横三十年的铁与血,是一把剑,也是一把火。

朝廷设灵于城中大殿,灵柩前,诸葛亮率文武百官伏地而哭,声彻天地。

刘禅跪于灵前,虽年幼,却也知父皇逝世之痛。他额头紧贴地砖,泪水流入尘土。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关平、张苞等人一字并列,铁甲沉重却无声落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跟随刘备多年征战的老臣,今日见其长眠,心如刀割。

丧礼持续三日,蜀地大小官员,无一缺席。江边百姓自发在岸边立香,低声哭祭。

刘备灵柩安葬于白帝城西北角的龙陇之巅,墓前碑文刻着“汉昭烈皇帝之陵”,由诸葛亮亲手书写,铁笔银钩,刚劲如骨,直刺苍穹。

然而,当哀乐止,归程始,问题也接踵而至。

翌日,诸葛亮召集核心将领与太子刘禅密议。白帝城虽悲气未散,但他清楚:先帝虽葬,北伐未起,蜀汉内部却早已暗流汹涌。

“陛下。”诸葛亮望向刘禅,眼神坚定。“在北伐之前,必须先肃清内部,否则后方不稳,兵临城下也无用。”

“丞相所言极是。”赵云拱手相应。

“当前最大不安定之源,是刘封。”诸葛亮语速缓慢,却语句如刀。

众人皆神色微变。

刘封,乃刘备义子,原为罗侯寇氏之子,被刘备收为养子,性格刚烈,勇猛过人。昔年在上庸与孟达共同镇守,为蜀汉西北之屏障。

可是在关羽被围,东吴反叛之时,诸葛亮亲遣急报,命刘封即刻援救,却遭其拒绝。那一次,关羽败走麦城,身死非命,蜀汉大伤元气。

当时,诸葛亮主张处斩刘封,以肃军纪、保太子刘禅正统。但刘备念其多年养育之情,终究心软,未动其命,只夺其兵权,让其退居成都,留一命,算作警告。

而今,刘备归天,刘禅年幼,诸葛亮虽执政,但刘封手中仍握有部分旧部,且深得部分老将拥护。

他心怀不甘,已非一日两日。

“若任由其存,待我北伐在前,他若于后起变,则成腹背受敌。”魏延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明显杀意。

“但先帝临终未允我等动他性命。”诸葛亮沉吟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

赵云此时道:“可先将其调离成都,分割其旧部,不使其再掌兵权。”

马岱也点头:“分兵权,断耳目,再观其动静。”

刘禅小声问道:“若他真起兵……怎么办?”

诸葛亮目光如炬:“若真谋逆,天理不容,纵是先帝之义子,亦不能容。”

与此同时,成都城郊,刘封府内灯火通明。他手握玉杯,独坐大堂,面无表情,眉间尽是思虑。

一名亲信快步入内,低声禀道:“蜀中已立昭烈帝庙,诸葛亮主祭,三军尽服,民心皆归。”

刘封不语,片刻后轻声道:“父皇死了……他终究,还是更信一个外人。”

他攥紧玉杯,杯碎于掌心,鲜血渗出,却毫不在意。

“若非当年那场局,我早已为太子。”他缓缓站起,目光冷冽,“既然这天下已是别人的了,那我……要不要亲手取回来?”

屋外,一道雷声骤起,夜幕低沉,风雨将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