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 第16章 岳飞生擒王英,鸠摩智执念深重

宣和元年七月初七,江宁府,夜色温柔,月满中天。

江南七夕之夜,城中灯火如织,百姓张灯结彩,桥头巷尾皆有游人。前几日军训不止的岳家军,今夜难得歇训一日。

府城南口的一家酒肆中,岳飞部下数位骨干正围桌而坐,大碗饮酒,大块吃肉,其乐融融。

林冲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豪爽一笑:“想当年我在东京禁军受辱,如今得随岳将军训练,真是畅快!我这条命,值了!”

杨志一脸正色,轻叹道:“我祖杨业、杨延昭皆战死沙场,只为守我大宋边疆。如今我与再兴同在岳家军,定要继承杨门血志,光复我燕云故土。”

坐在一旁的杨再兴年少英气,举杯点头:“叔父说得极是。我虽年幼,却誓死杀敌,不让辽狗再踩我山河一步!”

吴用抿一口酒,沉声道:“岳将军有文才有武略,气节清正,若辅之以时运,必成柱石。吾虽非将才,但在后方调配物资、安抚军心,也是尽一份力。”

宋江举杯微笑:“诸位兄弟,咱们虽然出身各异,却能聚于岳麾下共图大业,也算是天意。”

话锋一转,他又笑道:“只可惜,今夜佳节,岳将军不在酒席。也不知陪扈夫人去哪里了?”

众人哈哈大笑,扈成在旁边咧嘴道:“我妹夫偶尔也得喘口气不是?再说了,说不定他们正在什么凉亭里……讨论军国大事呢!”

酒桌一时笑声四起。

李应搁下酒筷,凝声道:“但愿将来某年七夕,咱们在收复的幽州城中,也能如此举杯畅饮,那才真是慰我平生。”

“干!”众人齐声应和,举杯痛饮。

吴用喝完最后一口,放下酒盏,拱手起身:“尔等喝着,我去营中巡一圈,再看看后勤补给如何,不能叫岳将军失望。”

众人目送他离开,夜色清清,军心亦稳。

而此时,江宁府西郊,墨荷亭中。

凉亭环水而建,四周荷花盛开。夜风送香,月色洒地如霜,亭中正坐着一对夫妻。

岳飞与扈三娘并肩而坐,一盏清茶,数句轻语,月下双影重重。

“夫君,”扈三娘仰望明月,轻声道:“你可曾想过,若天下太平,我们就辞官还乡,在扈家庄种田养马,何其逍遥?”

岳飞含笑望着她:“三娘,你是女中英杰,却说这等话?”

扈三娘眼波微转:“我只想与你一生无忧,不必再为疆土操心。”

岳飞却正色道:“我岳飞此生有两愿,一是光复燕云,一是护你周全。若前一愿未成,后者我也做不安心。”

扈三娘轻轻倚靠在他肩上:“我只怕你太苦。”

岳飞正要再说,忽而眉头微皱,双目一寒。

他轻声说道:“三娘,有鼠辈盯着我们。”

扈三娘一怔:“夫君何意?”

岳飞放下茶盏,站起身,声音转冷:“杀气虽弱,却藏不住。那人的眼神……肮脏、贪婪、胆大包天。”

凉亭之外,一株古柳下,一人悄然匍匐,眼中淫光大盛。

此人身形瘦小,脸目猥琐,手中藏刀,脚步极轻,正是王英,江湖人称“小霸王”,原是清风山一带的地头蛇,后来投靠梁山。

梁山败后,他躲过了清剿,如今藏身江宁,打听到岳飞大营设在此地,反不敢硬碰,只想偷机浑水摸鱼。

今日夜游,偶遇岳飞与扈三娘在亭中月下小坐,色心顿起,便起了歹意。

“啧啧……这女将军果然有几分姿色……若能趁夜——嘿嘿嘿……”

他手抚匕首,正待行动。

然而,下一刻,一道寒光骤然自亭中爆起!

“砰!”

岳飞一掌震断围亭柱石,石屑如雨洒落!

王英大惊失色,刚要转身逃窜,却发现前路已被一个披甲之人拦住。

正是岳飞!

“鼠辈,偷窥军将之妻,还敢藏匕近身——罪加一等!”

王英本想辩解,岳飞已懒得多言,手如雷霆探出,一把将他拎起,往地上一摔!

“砰!”

王英口吐鲜血,连哼都没哼出一声。

扈三娘快步走来,脸色冰冷:“夫君,这贼人该当如何?”

岳飞沉声道:“将其绑入营前,明日示众斩首。”

“盗视军中将官、图谋不轨、心怀奸淫,足可震慑宵小。”

扈三娘点头:“就该如此。”

岳飞回头看了一眼水面,月光依旧皎洁,却不再安宁。

他低声喃喃:

“世间之贼,不止辽人胡马,还有心之邪念。”

七夕夜,在一方月色与喧嚣中,岳家军继续稳步成长,而岳飞心中那支“北伐之箭”,已在悄然拉弓。

宣和元年七月十二日,灵山,雷音寺。

此日香烟缭绕,金光万丈,灵山诸佛齐聚一堂。宝座之上,释迦牟尼佛祖面色肃穆,缓缓启口:

“我佛门有一僧,执念深重,迷于贪嗔痴三毒。若不加以阻止,劫火终将烧至三界六道。”

殿上佛音尽歇,众菩萨皆知佛祖所指之人——鸠摩智,昔日吐蕃国师、佛门弟子,如今为武功所惑,屡破戒律,行事偏激,已非昔日正道之人。

宝莲座上,观音菩萨双手合十,叹道:“唉……可悲可叹,我佛门广济众生,却偏生出此等孽障。难怪地藏王菩萨曾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人已自坠阿鼻之途。”

一旁的文殊菩萨轻摇拂尘:“若是他执迷不悟,恐祸害不止武林,连佛门正脉也会动摇。”

普贤菩萨闭目念咒,亦神情凝重:“昔日鸠摩智受法于灵山外传,如今却以佛门技艺行邪念,实为罪孽深重。”

连一向笑容可掬的弥勒佛此刻也面沉如水:“本应来世接引众生,今反生异变。”

坐于侧殿的药师佛与阿弥陀佛皆长叹一声,不再言语。燃灯古佛亦轻拂佛灯,口念真言,摇头不止。

正殿中,地藏王菩萨出列,拱手肃声:“佛祖,弟子愿下界阻之。若可唤回此人,我佛门尚存一线希望。”

释迦牟尼闭目片刻,沉吟后缓缓开口:

“鸠摩智在中原之外,常居吐蕃之地,气脉偏僻,执念深重。若非他心底尚存佛性,我也不愿动杀劫。”

他目光落在莲花座上的观音,语气坚定:

“观音,你是我佛门慈悲之象,也是中原百姓心念所归。若你亲自前往,或有一线回转之机。”

观音菩萨肃然应道:“弟子领命。”

殿中钟响三声,佛光闪烁,观音化作一道清莲佛光,直坠人间。

三日后,七月十五日,吐蕃,雪岭密寺。

风雪狂乱,雪山之巅,一座孤寺静卧。

鸠摩智盘坐于冰岩之中,身披火红僧袍,双目血红。他的四周散落着无数残卷——皆为他搜刮而来的武林秘籍,但唯独《易筋经》依旧不可得。

“佛门虚伪!”他低声咆哮,怒火中烧,“法海、智真、那群虚头巴脑的和尚……个个都拦我,只因他们知道,一旦我得了易筋经,便可登临武道巅峰!”

“那一掌……我终会还回去!”

忽地,雪中花开,清风带香,一道莹白圣光自虚空降临。

只见一女子踏莲而来,白衣如雪,手执净瓶,眉目柔和慈悲。

“鸠摩智。”她轻声唤道。

“你是……观音?”

鸠摩智神色一震,旋即冷笑:“连你都来了……佛门果然将我视为大敌。”

“我非来敌你。”观音缓缓而语,“我是来劝你回头。”

“回头?”鸠摩智怒极反笑,“你们怕我登峰造极,才一个个来劝我‘回头’。说到底,只是不愿我夺得《易筋经》,超越你们罢了!”

观音微叹:“你已误入魔障,心迷于妄执,非我佛门之道。世间最难断者,非外敌,而是心魔。”

“你说得倒轻巧。”鸠摩智猛然起身,怒指观音,“你我皆为佛门,你凭什么来教我?”

他身上魔气翻腾,火焰刀隐现。

观音摇头,悄然退去,不战、不怨,只道一句:“若你执意不悟,因果自来。”

随即转身化光而去,徒留鸠摩智仰天咆哮,怒火滔天!

同一时刻,灵山,雷音寺。

观音归来,面色沉静,却不发一言,只将手中净瓶轻轻放回莲台。

众菩萨皆心中已明。

释迦牟尼闭目一瞬,再睁开时,金光敛去,眼中尽是慈悲与叹息。

“此子,缘尽于佛门。”

殿中忽有一女子出列,身披袈裟,金冠高束,正是穿越自异界、得佛祖亲传的玄奘三藏(xuanzang Sanzang)。

她肃然行礼:“佛祖,弟子愿下界再劝一劝鸠摩智。”

释迦牟尼摆手轻语:

“不必了。你有你的劫,他有他的业。连观音都唤不回的心,世间再无人可劝。”

“此劫,终究要来。”

殿内佛光不再明亮,众佛俱寂。

而那一刻,远在吐蕃雪岭的鸠摩智,睁开了眼睛,杀意更盛,火焰更炽。

“若佛不容我,便让我逆佛成魔!”

劫数将至,佛魔难分。

鸠摩智的堕落,已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佛门与天下将面临的又一场风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