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 第9章 杨国忠求见张九龄,莫日根射箭到长安

天宝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长安。

晨光照耀下的宫墙,依旧庄严而肃穆,然朝堂之中,波涛暗涌,诸侯心计盘旋未歇。

此时,紫宸殿前,杨国忠倚于廊柱之侧,神情烦闷,手中折扇不时敲着手掌,眼神游移不定。

自李林甫复位后,他虽表面仍居高位,却被悄然排挤,连原本掌控的中书权柄也一一被剥夺,仅余唐门一线余权。

而张九龄的突然现身,更是将他逼入泥潭。他原以为这位“死人复生”的老儒不过是空谈理想的酸儒,未曾想,连圣上对他也另眼相看,群臣更是私下敬服——若任其立足朝堂,自己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这张九龄……”杨国忠咬牙低语,“或许能成,也或许是唯一的路。”

“你还真想试试?”一旁高力士淡淡一语。

杨国忠回头:“高公公何意?”

高力士拂了拂袖子,不急不缓地说:“张九龄自当年任相,便以清直着称。他敢于当朝直谏圣上,何曾怕你一介权臣?你若想与他合作,恐怕白走一趟。”

“他现在回来了,也不过是个失势之人,重返朝堂刚两日,根基未稳。”杨国忠冷笑,“若他识时务,或许能与我共谋——我让他坐稳台,他助我重掌相位。”

“你未免想得太简单。”高力士叹气,“他不是你拉拢得动的那类人。”

“总得试试。”杨国忠收起折扇,语气一沉,“就算他拒绝,我也要看看他是不是如传言那般清高到底。”

午后,张九龄官署。

自七月二十上朝归来,张九龄便未再露面。众人只知他已被天子准留,暂驻长安西坊左府,作为辅政客座,虽无实职,却权重千钧。

而今,他正伏案批阅朝中各项奏章,虽为客臣,却仍一笔一划细致如常。

门外,管事进来禀报:“大人,杨国忠求见。”

张九龄闻言手中笔微顿,神色未变,只抬头淡淡道:“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杨国忠大摇大摆而入,面带笑意,作势拱手:“多年未见,张公风采依旧,老夫真是佩服。”

张九龄放下笔,却未起身,只淡淡点头:“杨大人光临寒舍,不知所为何事?”

杨国忠佯作叹息:“张公你可知我如今处境?”

张九龄平静答道:“你掌唐门,陛下仍宠信,虽非中书,却仍是朝堂重臣,谈何困境?”

“你我都明白,那些不过是空壳。”杨国忠收起虚伪笑意,语气一沉,“李林甫复出,我已边缘,朝中人心皆倾他与郭、高一派。你如今刚刚复出,若无强力助推,难以立足。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合作。”

张九龄不语,只端起案边茶盏,轻轻饮了一口,片刻后才缓缓放下。

他望着杨国忠,语气平静却锋利如刀:

“杨大人,你当我是你过去收买的庸吏?我张九龄当年敢谏陛下贬贵妃亲族,今日便不惧你区区威胁。”

杨国忠面色微变,仍强笑道:“我不过是想两相合作,互利而已。”

张九龄冷笑一声:“你在位多年,诬陷忠良、网罗私党、卖官鬻爵,大唐风气败坏,百姓苦不堪言,你以为我会与这种人合作?即便我再孤立,也绝不会与狼共舞。”

“你!”杨国忠面色涨红,一时间语结。

“退吧。”张九龄转身坐下,挥笔写字,不再多看他一眼,“你的用意,我不会上当。你若真想自保,便收敛行事,若还妄图上位……我自会弹劾你。”

一字一句,清清楚楚,不留情面。

杨国忠站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半晌才甩袖冷哼:“好、好得很!张九龄你等着,咱们走着瞧。”

他怒气冲冲离去,身后门扇微动,屋内重归安静。

张九龄伏案,笔未停,轻叹一声:“朝廷要正气,不是市井的交易。”

窗外日影斜落,庭中蝉声清脆,他却一字不漏地批阅着奏章,笔锋如刀,心如古剑。

他知道,从今日起,真正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天宝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长安,城东郊外。

晨雾微散,草叶上露珠滚动,空气中隐有汗与剑气的气味。

青天客栈后林间空地上,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裴旻、陆羽、公孙大娘、李十二娘与公孙离,一众文人武者,正分列两侧演练剑术与身法。

剑风穿林,衣袍猎猎作响。

李白双手持剑,衣袂飞扬,招式之间仿佛有诗意游走;杜甫则略显笨拙,但招招认真,面色凝重;王维沉稳如松,孟浩然虽年迈,身法却老练。

公孙大娘持双剑,与妹妹公孙离对练,步伐奇巧灵动,而李十二娘一旁演练剑指,配合剑术有板有眼。

“哈——!”裴旻一声低喝,剑锋倏忽如电,逼得孟浩然后退一步。

“哎哟!”孟浩然喘着气道,“再这样练下去,我这老命可就真交代了。”

李白收剑而立,举起水壶大饮一口,道:“孟兄,你虽年长,但骨血未老,手还稳着呢。将来打起仗来,说不定你我还得在一线。”

杜甫苦笑:“我们文人,竟落到靠剑求生的地步,岂不可悲?”

裴旻收剑而立,语气淡然:“文可安国,武可护民。如今贼寇蠢动,若你们这些读书人都能提剑,那才是国之大幸。”

“不过……”王维忽道,“听说张九龄大人虽得陛下召见,但仍被冷置,不得实权。”

众人闻言,神色皆变。

杜甫愤然道:“那可是大唐最正直的贤臣!李林甫再起,竟压他下位,真乃朝廷之耻!”

李白叹息:“张公归来不为权位,只求正道。但在这宦官、外戚、权臣并立的时代,哪容得他这等孤臣?”

陆羽端坐树下煮茶,语气平静:“他尚有一身骨气,可我们不能空等朝廷明理。还是练好这一身武艺,至少能保身、护人。”

众人默然,却皆点头。

而在这沉静的练武林间,数百里外的范阳营地,却正生出一桩惊天大事——

与此同时,范阳。

安禄山大营之中,鼓声阵阵,士卒巡逻整肃。主帐内,史思明与严庄正在听取各处粮草、军械调度之报,莫日根则新入座左侧。

“将军,”史思明低声道,“李林甫未动我们,说明他不敢,朝中权争激烈,我们还有时机。”

安禄山端起酒杯,微笑:“所以我们要在今年冬月起兵,趁他们互掣之际,席卷河北,一鼓南下。”

他转头看向身旁新将:“莫日根,听说你箭法惊世,我尚未见识。不如来一箭?”

莫日根是室韦人,皮肤黝黑,鹰目锐利。他起身拱手:“不敢当,只是从小狩猎,久而久之,箭法略精。”

“好!”安禄山挥手,“来人,取弓箭。”

一名军士送上金雕铁弓与三支重羽铁箭,莫日根接过,随手拉弓,在帐外搭箭仰射。

“随便一箭?”

“随便。”

莫日根轻轻吐气,双目一凝,一箭脱弦,如流星般激射苍穹,眨眼消失在天际。

安禄山微笑:“射哪儿去了?”

莫日根一本正经:“长安方向。”

安禄山酒未吞下,差点呛住,咳嗽两声,道:“你这玩笑开大了。”

“我只是随意一箭。”莫日根耸肩。

史思明与严庄对视一眼,都觉得此事若传出去,只怕惹祸。但安禄山却仰天大笑:“无妨,反正我们迟早要杀过去。”

可他没有想到,这一箭……真射到了。

长安,大明宫。

李隆基正在御案后批阅奏章,殿中高力士随侍,张九龄站立右侧,李林甫居于左侧,一时安静有序。

忽然——

“嗖——!”

一声尖锐破空,尚未来得及反应,只见一道黑影“嗤”的一声,穿窗入殿,直刺龙椅之上!

“陛下小心!”高力士大惊,猛地扑身而上将李隆基压下!

“咔!”那支重箭狠狠钉入龙椅背后,箭簇半寸之深,箭尾微颤不止。

殿内顿时大乱。

李隆基惊魂未定,满脸怒容:“这是……弑君之箭!来人!彻查——究竟是哪一路胆大包天之贼子!”

众大臣一片哗然,太监奔走,御林军涌入。

张九龄快步上前,蹲身拔出箭矢,眉头紧锁,仔细端详箭簇尾部的羽饰与箭身刻纹,忽而神色一震。

“陛下!”他猛然转身跪地,语气沉重:“臣恐怕……已查明箭来之处。”

李隆基震怒之中,怒斥道:“快说!”

张九龄深吸一口气:“此箭羽纹粗重,为北地寒鹰之翎,箭簇铸有室韦花纹,乃边地骑军所用,而形制极像……范阳军中近年配发之制式!”

殿内一片死寂。

李林甫变色,急言:“张大人,这岂不危言耸听?”

“臣言有据。”张九龄目光坚定,“且以今日风速、角度,箭路轨迹,除范阳之外,难有第二来源。”

李隆基站起,脸色苍白转怒:“好一个安禄山……竟敢暗中试探朕之威仪!”

“传旨!加强东都、西京戒备,密查范阳军调,彻查安禄山所有使节往来!”

高力士忙领旨而去。

而朝中众臣心中亦都明白:

安禄山,怕是再也藏不住了。

范阳主帐内,安禄山端着酒盏,看着莫日根,淡淡道:

“你那箭……真射到长安去啦?”

莫日根挠头:“大概吧。我没认真瞄。”

安禄山脸色一僵,冷汗微渗。

但片刻后,他忽然放声大笑:“射了也好,反正……迟早要打过去。既然已经露了箭尖,就不妨早点动手!”

他起身望向夜空,眼神冷冽:“大唐,终归……是我的。”

阿尔托莉雅悄然立于帐外,手抚剑柄,似已感知远方风起云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