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禁卫军 > 第102章 戈辉的警告

禁卫军 第102章 戈辉的警告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9:52 来源:小说旗

戈辉的双手扶在桌子的两边,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边,微笑着看了余北风一会儿,然后说道:“我作为东北三省总督,未来的北方经济特区总督,我在东北执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都是在执行皇帝陛下和太后的旨意,都必须与朝廷的既定政策保持一致,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做臣子的本分。但是话说回来,东北三省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我禁卫军的管辖范围,禁卫军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辖区内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谢谢,下一个。”

戈辉的回答显然并不让余北风满意,但对此余北风也没有别的办法。

在众多举手的记者中,戈辉选中了一个穿西装戴圆眼镜的记者。这名记者不忙不慌的推了一下自己的圆眼镜,然后才用蹩脚的汉语说道:“尊敬的总督,阁下,我地是,大日本帝国,那个《朝日新闻》地,记者,船木正之。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大日本,帝国的军队,正在满洲,与露西亚人(俄国人)作战。将来满洲会成为,成为我,大日本帝国的,势力范围,我想问的是,同处于满洲的禁卫军,打算怎么看待这个事实。”船木正之身材虽然矮小,但胸脯却挺的高高的。

戈辉饶有兴趣地看着船木正之,良久,不发一言。

船木正之以为这个问题难倒了戈辉,所以颇为得意,他左右看了看其它记者,又轻蔑地看了看四周的警卫,然后再把目光投向戈辉,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从戈辉的目光中读出的不是为难,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蔑,这让他感觉不太舒服。

戈辉想起了昨夜遇刺的事情,他本想就这样算了,但他今天听了这名《朝日新闻》的记者的提问,他改主意了,他临时决定要用这次遇刺事件做大文章,杀杀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也通过这件事试探一下日本人的态度。想到此,他开口了:“首先,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贵国与俄国的战争情况,虽然贵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最近也刚刚在辽阳一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将战线向奉天逼进。即便如此,日本离最后的胜利还是十分的遥远,也完全有可能是遥遥无期,我十分的怀疑,贵国的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其次,东北三个省是禁卫军的管辖范围,以前不是日本的势力范围,现在也不是,将来更不会是,我想说,你言之过早了,等打败了俄国毛熊再说吧,或许还很有可能被熊爪子一巴掌拍死。最后,我要告诉你,我的,就是我的,永远不会是你的。”

田劲看戈辉说完,刚要说“下一个”,就见戈辉又开口了:“对了,你不是日本报社的记者嘛,我请你写篇文章,警告一下在东北的日本侨民,要低调,要守法,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另外,昨夜我遇刺了,四名刺客被当场击毙,经调查,四名刺客均是日本人,我知道一定还有其他同党,这件事我会一查到底,一旦查到幕后主使,我绝不轻饶。”

所有在场的记者,包括叶祖圭、鲁登道夫在内,都震惊了,总督在港区招待所遇难,这是多大的事件啊。一时间,所有的记者都忘记提问了,都开始记录戈辉刚才爆给他们的惊天消息。但有一名记者没这么做,这是一名外国记者,他在别人专心记录的时候,他不举手就直接开始提问了。

“尊敬的总督大人,我是香港《德臣报》记者,我叫端纳,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您。”这名外国记者首先自报家门。

戈辉笑了:“好吧,你是今天临时记者招待会提问的最后一个。”

得到戈辉的首肯,端纳很高兴,他大声说道:“我是1903年从澳大利亚来到香港的,我听到最多的谈论都是大清的东北有一个叫戈辉的人……,这样的故事我估计能写好几本书。两个月前我来到东北,我来到了朝阳,锦州港区,我看了很多的地方,采访了很多人,我被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感动着,所有人都告诉我,朝阳工业区,在您的英明领导下,越来越好,禁卫军在您的领导下,越来越强,于是,我想问的是,未来的北方经济特区,未来的禁卫军,将会是什么样的?非常感谢。”

这是戈辉在这次简短的记者招待会上听到的第一声谢谢。

戈辉的话也从谢谢开始:“我也想说谢谢,谢谢你来参加今天的仪式。我也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未来的北方经济特区,就像这个名字一样,将会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特区,我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未来的禁卫军也将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是维护国家和地区和平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再次感谢。”

戈辉说完走下了讲台,沿着警卫们事先安排好的路线离开了。田劲紧随其后,戈辉一边走,一边小声对田劲说了一些话。鲁登道夫、叶祖圭、林颖启、邱宝仁等人也紧随其后,紧跟着离开了。

吕克这时对记者们说道:“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一会儿我们锦州水兵学院的叶院长有一个记者招待会,大家可以在那时提问。”

记者们听到这里,都没走,继续等候在这里。

临时记者招待会结束后,戈辉和鲁登道夫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便离开了,他今天要去视察锦州港务局,还要去锦州港二期的工地视察,晚上还要宴请锦州港区的工商界人士,总之,戈辉的时间排的非常的满。

鲁登道夫则留下来,带着两百名德国水兵教官和林颖启、邱宝仁、吕克等人一起商量明天开课的具体安排。叶祖圭还有个记者招待会。

记者们和朝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直到记者招待会结束后,才相继离开了,热闹的水兵学院再次归于平静。

两千名海军陆战队员们,则在大队长聂明宇的带领下迅速离开,目标海军陆战队基地——正在建设中的菊花岛。

戈辉知道,自己的讲话被直播后,各方的反应一定会很大,但他完全不在乎,现在他兵强马壮,巴不得有人来找茬打架呢,正好可以锻炼队伍。

朝阳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结束了,慈禧太后伸出右手,李连英赶紧上前双手托住慈禧太后的小臂,轻轻用力,掺起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慢慢地走到仪銮殿门口,抬起头看了看布满阴云的天空,又看了看外面新移栽过来的花草树木,然后头也不回的缓缓说道:“你们也都听了那个所谓的什么直播了,都说说吧,你们都听出什么了?”

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还有铁良、四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虽然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他们每月都没少拿戈辉派人送上来的孝敬,所以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以沉默应对。

“哼,就知道你们说不出什么来。”慈禧阴着脸转回身,接着又对小德张说:“小德子,你见过戈辉有几次了,你是怎么看戈辉今天的讲话?”

小德张就知道自己跑不了,于是简短的犹豫了一下说道:“奴才确是见了戈辉几次,对他的了解其实也并不多。今天听了他的讲话,依奴才的愚见,戈辉虽然话语中对列强十分的强硬,也有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但并没有不臣之心。”

慈禧太后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没有不臣之心,这一点就足够了,其它的都不重要。”说完向内室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好了,你们都下去吧,找你们来不是让你们杵那不说话的,老话儿怎么说来着,吃人家嘴短,说的就是你们吧。”慈禧太后说最后两句时,声音已经很小了,也完全走进了内室了。

李连英一直搀扶着慈禧太后,小德张一直伺候在旁边,所以听得真真切切,看来老佛爷对很多事情,心里明镜儿似的,想糊弄老佛爷,大家都还太幼稚了。估计老佛爷也知道自己也没少从戈辉那里领钱,只是老佛爷不点破罢了。不过话说回来,老佛爷自己也每月接受很多戈辉差人送过来的国家建设债券。吃人家嘴短,看来大家都一样,想到此,小德张内心中平静了许多。

看太后走了,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还有铁良四人对视了一眼,四个人默默地离开了仪銮殿。他们都没有听到慈禧太后说的最后两句话。

袁世凯此时也站在自己的府里刚刚听完直播,他靠在椅子上陷入了深思之中,他的心腹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看他不说话,大家都不敢吱声。

“聘卿(王士珍字),你怎么看戈辉的讲话。”袁世凯眼也不睁,闭着眼睛仰坐在椅子上开口问道。

王士珍短暂的想了一下说道:“从戈辉的讲话中,我们听出了戈辉的自信,听出了戈辉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只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戈辉的自信来源于哪里呢?是他印的钱?还是他生产的枪炮?而这两样东西,列强都不缺,都比他强,可他为什么却不怕列强呢?他有什么凭借呢?这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

“卜五(徐世昌字),你怎么看?”袁世凯继续问。

徐世昌犹豫了一下说:“据我们派去朝阳的人说,努鲁尔虎山和官营农场是禁卫军的两个禁地,那里有很多秘密,却无人知晓。或许他的自信来自那里。据我们的人打探到的情报,努鲁尔虎山是个军事训练基地,官营农场明面上是农场,其实还是一个秘密兵工厂。东德枪械兵工厂是给外人看的,官营农场才是专门给禁卫军生产武器的兵工厂。”

“芝泉(段祺瑞字),你的看法呢?”袁世凯接着又问。

段祺瑞马上答道:“我们从东德枪械兵工厂订购了毛瑟G03式步枪6万支,FA-99、FA-96、FA-11三种手枪各两千支。2.5寸口径FA-80式步兵炮和2寸口径FA-64式迫击炮各两百门,每门炮配2000发炮弹。03式马克沁重机枪1000挺,枪子弹各订了六亿发。正在分批发货,最近一批货是上个月初到货的。我们还和北京禁卫军合买了5万支崭新的m1891式莫辛纳甘步枪,这个是现货,并向东德枪械兵工厂下了3亿发7.62毫米x54R的步枪弹。他们敢接下这么大订单,说没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依仗,打死我都不信。”

段祺瑞语声微顿,停了停又道:“东德枪械兵工厂的枪支弹药非常先进,就拿毛瑟G03式军用步枪来说吧,它的口径小,初速高,射击精度更高,装弹量多达8发,比现我们使用的汉阳兵工厂生产的委员会步枪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手枪和大炮我就不说了。我想,这也是他信心的来源吧。而且,我觉得他们肯定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却不给我们看,也不会卖给我们。”

袁世凯睁开眼睛,坐正身体,然后又问道:“华甫,那你说说,和东北禁卫军相比,我们北洋军的优势在哪里?”

袁世凯的问话,让冯国璋实在没法回答。但最后冯国璋还是开口了:“大人,不客气的说,东北禁卫军,不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财力上,或是从武器上,要都强于我们北洋军,更强于北京禁卫军。其实我们……没有优势。”

其实袁世凯心里也清楚,冯国璋说的虽然不好听,但确是事实,一种无力感突然袭上袁世凯的心头。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可是人家戈辉才几年就完全超过自己了,这让袁世凯心中有十万个不甘心。

和袁世凯心情差不多的是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山岩。

日俄战场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山岩将军,也在自己的指挥部里思考着这个问题:戈辉的自信从何处来?

关于禁卫军的情况,大山岩如数家珍。

武器:主要是露西亚国(俄国)的m1891式莫辛纳甘步枪,在大清被称作水连珠步枪,仿制德国的毛瑟1898式步枪,禁卫军叫毛瑟G03式步枪,还有少量的两寸口径和两点五寸口径火炮,以及三种口径相同的手枪,手枪非常先进。

总兵力:大约在六万人左右,算上他们新成立的武装警察,总兵力应该不超过8万。

战斗力:根据日军的情报系统做过的评估,相对八旗兵是强了很多,和新成立的北洋常备军不相上下,但和日军比,还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作战经验:基本上等于零,因为没有任何情报显示,禁卫军参加过战斗,可能打击过土匪,但是打击土匪武装的战绩,实在不值得摆在台面上。

禁卫军若凭借以上的实力,如果和身经百战的日军对碰,那和找死差不多。那么,戈辉的自信从哪里来的呢,他有什么凭借呢?

如果现在日军不是在与露西亚人打仗,那么他会立即派兵把禁卫军灭了,直接用武力消灭戈辉的狂妄,但是,现在没这个时间,也派不出兵来,这让大山岩十分的恼火。

这时,情报官羽田聪中佐,手里拿着文件夹,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口,羽田大步走到大山岩面前,立正弯腰:“将军阁下,情报官羽田中佐前来报到。”

大山岩收回思绪,微笑着说:“哦,羽田君,每次看到你就会让我想起你的父亲。”

“报告将军,我在家的时候,父亲也经常和我提起您。”羽田聪道。

大山岩点点头:“你的父亲十分的优秀,如果不是训练中为了我受了重伤而退役,否则今天在这个位置上的一定是你的父亲。希望你像你父亲一样优秀。”

“嗨,我一定会努力的。”羽田坚定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