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缔造科技帝国 > 第73章 地下基地:智能化升级

重生缔造科技帝国 第73章 地下基地:智能化升级

作者:吃瓜雷群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5 12:09:09 来源:小说旗

凌霄的思绪从窗外璀璨的城市夜景收回,那支派克金笔还静静地躺在桌面上。办公室的灯光柔和,但他眼中的光芒却比灯火更亮,也更深邃。地上的商业帝国正在政策的春风下加速扩张,但这不过是冰山浮于水面的一角,是未来计划的“输血袋”罢了。真正的力量,那驱动星辰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核心引擎,潜藏在无人知晓的地底深处。

片刻后,他离开了办公室,乘坐专属电梯直达地下停车场。一辆外表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年头的黑色红旗轿车(经过深度改装)静静地等待着。车辆平稳地驶出星辰总部,汇入城市的车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最终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拐进了一条僻静的道路,驶向郊区那座地图上标注为“已废弃”的第七纺织厂。

工厂大门紧闭,锈迹斑斑,围墙上爬满了枯藤,荒草在水泥地缝隙中野蛮生长。只有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警卫室还亮着一盏昏黄的、仿佛随时会熄灭的灯泡,里面坐着一个穿着旧军大衣、昏昏欲睡的老门卫,桌上还放着个掉了瓷的搪瓷缸子。这破败的景象,任谁也无法将其与世界顶尖的秘密基地联系起来。

轿车在距离工厂大门百米外停下,凌霄独自下车,双手插在风衣口袋里,缓步走向那间警卫室。老门卫似乎被脚步声惊醒,睡眼惺忪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清来人是凌霄后,只是含糊地“唔”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便又低下头去,继续打着瞌睡,仿佛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寒冷夜晚。

凌霄也懒得理他,径直走到警卫室后方一堵满是灰尘和涂鸦的墙壁前。(增加动作细节)他看似随意地抬手掸了掸墙上的灰,手指却在几处不起眼的凸起和划痕上,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力道快速按压了几下。没有丝毫声响,那面厚重的墙壁竟然如幻影般向内侧无声滑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里面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与外面的破败形成 jarring 的对比。

踏入通道,身后的墙壁立刻悄然闭合,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通道内亮起柔和均匀的白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淡的、类似臭氧混合着消毒水的洁净气味。他沿着通道走了约十米,来到一扇更加厚重的、闪烁着暗银色光泽的合金门前。

门上没有任何可见的把手或按钮,只有一块光滑如黑曜石的识别区域。凌霄将眼睛凑近,一道柔和的蓝色光束从识别区射出,如同活物般仔细扫描着他的虹膜纹路。几秒钟后,一声极轻微的“滴”声响起,合金门无声地向两侧滑开,流畅得仿佛融入了空气。

门后是一个悬空的圆形平台,平台前方是深不见底、泛着幽蓝光芒的垂直通道。凌霄站上平台,脚下传来轻微的震动,平台立刻以惊人的速度向下高速沉降,快,却稳得不可思议,感觉不到丝毫的失重或摇晃,只有耳边传来尖锐但被有效抑制的风啸声。

(内心oS)*每次下来,还是忍不住感叹这反重力技术的牛逼…要是能量产,光卖电梯都能发家致富了,可惜,能源啊能源…*

下降了足有数百米,平台才缓缓减速、停稳,前方是一个更加宽阔、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地下交通枢纽。一辆造型如银色子弹头、通体看不到一丝缝隙的小型磁悬浮舱,正静静地悬停在泛着微光的轨道上,舱门感应到他的到来,无声滑开。

坐进磁悬浮舱,内部空间不大,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却极为舒适。舱内没有任何操控设备,只有前方一块巨大的、几乎占据整个视野的透明曲面显示屏。随着舱门关闭,磁悬浮舱无声地加速,沿着预设的轨道在庞大复杂的地下网络中风驰电掣。透过显示屏,可以看到通道两侧快速掠过的、闪烁着不同颜色指示灯的粗大管线束,以及某些关键节点处隐藏在合金护甲后、处于待机状态、造型狰狞可怖的自动化防御炮塔。(细节强化)偶尔还能看到其他磁悬浮舱交错而过,但彼此间都保持着安全的距离,由“盘古”统一调度。

凌霄靠在舒适的座椅上,面无表情,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这座代号“昆仑”的地下基地,才是他倾注了最多心血、也是他敢于掀翻世界牌桌的最大底牌。这里隐藏的技术,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眼红到发狂。

几分钟后,磁悬浮舱平稳减速,最终停靠在一个巨大的环形空间站台。舱门滑开,外面便是一切的中枢——中央控制大厅。

大厅极其宽阔,穹顶高得望不到顶,仿佛置身于某个巨型飞船的舰桥。中央矗立着一根散发着柔和蓝色光晕、仿佛由液态金属构成的能量柱,无数纤细的光丝从能量柱中蔓延而出,如神经网络般连接到四周环绕的、看不到边界的巨型全息屏幕墙上。屏幕墙上,海量的数据流以一种有序而令人敬畏的方式奔腾、变化——基地各区域的实时三维监控影像、能源矩阵的波动曲线、资源储备动态图、上百个科研项目的进度条、甚至经过筛选的全球关键信息流……信息密度之大、处理速度之快,足以让任何超级计算机汗颜。

整个大厅异常安静,落针可闻,只有一种极低频率的、仿佛来自大地心跳般的嗡鸣在空气中震动。这里看不到任何工作人员,只有几台圆滚滚、动作灵巧的小型清洁机器人悄无声息地滑过光洁如镜、能倒映出上方数据流光的地面。

凌霄缓步走到大厅中央,能量柱前方的控制台感应到他的精神波动(或某种植入物信号),自动平滑升起。他甚至不需要抬手,只是目光聚焦在控制面板的特定区域。

“晚上好,凌霄。”一个平静、中性、不带任何情感波动的电子合成音在大厅内响起,如同直接在脑海中回荡。“盘古”的交互界面——那个由无数蓝色光点组成的、不断变幻形态的抽象几何图案,在控制台上方的空气中显现、旋转。

“盘古,汇报基地近期运行状态。重点是微电子、新材料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升级。”凌霄的声音同样平静,仿佛在和一个最忠诚、最高效的下属对话。

“指令收到。”盘古回应,瞬间,全息屏幕墙上的数据流光影变幻,相关信息被提取、整合,并以极具冲击力又清晰易懂的可视化方式呈现在凌霄面前。

“基地整体运行稳定。能源储备充足率为92.7%,各项资源指标正常。根据您的指令,过去一个月,智能化升级重点投入以下领域,成果如下:”

“**微电子制造中心:**新增两台第五代EUV光刻机组,已完成自检并网。14纳米FinFEt工艺良品率稳定在98.5%。7纳米工艺研发已攻克关键节点,进入小批量风险试产阶段,良品率初步达到65%。5纳米及以下制程的理论架构验证完成,同步进行配套设备的设计与预研。” 屏幕上随之出现了晶圆在真空机械臂传递下进入巨大银白色光刻机的模拟动画,以及最终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的、比发丝还要细上万倍的精密电路结构图。

“**新材料合成中心:**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材料完成第12次迭代,能量密度对比上代提升18%,循环寿命增加25%。高强度轻质合金‘玄武’已稳定量产,综合性能(强度\/韧性\/耐腐蚀)超出现有航空级钛合金30%,成本降低15%。柔性电容屏关键基材技术突破,已成功制备出A4纸大小样品,弯折一万次性能无衰减。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完成小批量合成,性能指标超越理论预测值8%。” 屏幕上切换出奇特的、如同炼金术般的材料合成设备内部影像,原子、分子模型不断重组、变化,最终形成性能惊人的新材料。

“**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全面列装第六代高精度‘蜂鸟’机器人,集成多维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模块。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5%,核心部件组装精度达到亚微米级。目前,部分生产线已开始进行‘启明’项目原型机的试制组装演练。” 屏幕上,无数灵巧得不像机械造物的机械臂,正以肉眼难以跟上的速度进行着极其精密的组装、焊接、检测工作,流畅而精准,宛如一场未来工业的芭蕾。

凌霄静静地看着,听着。每一个数字,每一项突破,都意味着“启明”的根基更加牢固。昆仑基地,就像一个潜藏在深海的巨兽,不断吸收着资源,吐出超越时代的技术奇迹。而地上的星辰科技,则是这头巨兽伸向阳光下的触手,负责将这些奇迹包装、转化,最终变成席卷市场的洪流。

“很好。”凌霄微微颔首,心中却并无太多波澜,仿佛这一切本就理所当然,“重点是‘微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这三项是‘启明’的重中之重,资源必须无限倾斜,不计成本。”

“指令已确认并提升至最高优先级。”盘古回应。

凌霄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向屏幕墙上那片显示能源消耗的区域。那条代表总能耗的曲线,在过去几个月里划出一道陡峭的上扬弧线,尤其是在新材料合成和高精度制造全面启动后,增长斜率更是惊人。

“盘古,当前能源消耗和供应冗余。”

“目前基地主要能源由五座第四代小型化安全裂变反应堆(总装机容量冗余30%)及地热能补充系统提供。当前总能耗已达到设计冗余上限的78%,预计在未来六个月内将触及95%警戒线。现有能源模式已接近极限,若启动更大规模项目(如太空电梯基础建设、强人工智能全面进化或第二基地同步运行),能源缺口将达到300%以上。”盘古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但屏幕上鲜红的警戒线和预测曲线却触目惊心。

凌霄的眉头不易察觉地锁紧了瞬间。能源!果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的裂变堆技术虽然顶尖,但本质决定了其效率上限和废料问题。看来,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必须立刻、马上、不惜一切代价地加速推进!否则,别说那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就连支撑“启明”项目成功后可能引发的全球智能化浪潮,都可能因为能源枯竭而半路夭折。

同时,他扫了一眼资源储备动态图。各种稀有金属和特殊元素的库存量也在持续下降,虽然下降速度远低于能源消耗速度,但也足以敲响警钟。

(内心oS)*看来,光搞定聚变还不够,等站稳脚跟,就得把目光投向地球之外了…月球上的氦三,小行星带的稀有金属…那才是真正的宝藏。地球这点资源,还是太抠抠搜搜了。*

他再次看向屏幕上那些奔腾不息、代表着基地无与伦比力量的数据流,心中既有掌控未来的万丈豪情,也有一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凌霄站在巨大的能源消耗数据屏幕前,周围是冰冷而高效的机械造物和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他缓缓抬起手,指尖几乎要触碰到那冰冷的、显示着天文数字和警告红线的屏幕,最终却只是在距离屏幕几厘米处停了下来,感受着那数据洪流带来的无形压力与澎湃力量。

控制室柔和的蓝色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眼神平静如深潭,却又仿佛有风暴在眼底酝酿。

技术已经就绪,挑战就在眼前。

是时候,去点燃那场名为“启明”的、席卷世界的风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