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31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31

青州府博州的玻璃杯,一经推出就俘获了诸多的高门客户,开在金陵和江南的店铺,每日都是熙熙攘攘的。

全德:“大人,金陵的铺子又来信催了。”

长安:“不用理他们,说好了一个月就五套,再多也没有。”

全德有些犹豫:“大人,咱们的窑口现在每日都能烧十余件玻璃,其实可以多给铺子一些的......”

长安:“物以稀为贵,限量的东西,才会被人一直惦记。”

“再说了,咱们当初和内监造说好的,开铺子只是为了赚些车马费,也能攒钱再研制新品,可不是为了赚钱的,懂吗?”

严格意义上来讲,官窑的东西是都是御制的,是供给宫里主子使用,或者是由他们赏人用的,随意变卖御制品,还会被问罪。

但凡事都讲究个特殊情况,比如遇到大灾了,或者是有重大的军事行动急需用钱了,国库一时捉襟见肘,宫里通常就会变卖官窑瓷器来筹钱。

好巧不巧的是,靖难时期,当今也用这样的法子筹措过军资,变卖过太祖的御赐之物。

再加上过去几年里的两次北征,朝廷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因此宫里对官窑制品的售卖,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只要别太过分,把该供给皇家的全都拉过去卖了,再或者闹出与民争利的事端,内监造都会替下面的人遮掩一番,毕竟大家都跟钱没仇。

而且售卖玻璃赚来的钱,有八成是给了当今的私库,剩下的两成,才是由内监造和博州官窑分润的。

全德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暗自唾弃自己见钱眼开,差点误了大事。

长安:“那些有瑕疵的,一定要砸碎了再掩埋。”

全德:“大人放心吧,每一件都是我亲自盯着的,保准一个碎片都出不去。”

长安:“对了,明晚我在珍馐阁设宴,你也一起来吧。”

全德:“那下官明日就不用午膳了,留着肚子晚上吃。”

长安:“那你干脆连早饭也别吃了......”

翌日晚间,长安作为请客的,早早就到了珍馐阁,掌柜的亲自将长安迎进了包厢。

长安:“上些招牌菜,再来几坛清酒。”

掌柜:“我们东家知道武大人要来,各色招牌菜的材料都准备了,还特意从青州府买了葡萄酒来。”

长安:“倒是让你们破费了。”

掌柜:“瞧您这话多见外,我们东家说了,武大人能来我们珍馐阁,那是蓬荜生辉,别说是从府城买酒了,就是去金陵采买也使得。”

长安:“那我就厚颜承情了,劳烦你们东家了。”

掌柜的从包厢出来后,并没有回屋里,就站在柜台里拨拉算盘。

没一会儿就看到本县几个大户的当家人,陆续都上了二楼。

账房:“掌柜的,那算盘不是那么拨拉的。”

掌柜:“哦哦,给你。”

然后又招呼一旁的店小二,“让厨房上菜吧,酒也送去,进屋后别多话,赶紧出来。”

包厢里,等送菜的人都鱼贯而出后,长安率先举起了杯子:“感谢诸位拨冗前来,我先干为敬。”

能被长安请来吃饭的,就没有蠢人,自然不会在此时起哄叫好,也都举杯饮了酒。

全德虽然不知道长安找这些人的意思,但不妨碍他在饭桌上担任气氛组,招呼这个吃菜,招呼那个喝酒的,一时间觥筹交错,还真有些老友相聚的感觉。

饭吃到一半,感情也联络的差不多了,就该谈正事了。

长安:“我来博州也快五年了,很多事上,都多亏了各位的帮助。”

博州的窑口是官窑不错,但也不是说找什么原材料都免费的,就拿现在用的枣木炭来说,枣木要数十年才成材,长安带人种下的枣木还未长成,可如今每日都要烧窑,用的就是陈家的枣木。

陈家有好几个山头的果林,最初听说官窑在找果木炭的时候,就主动送去了枣木炭和苹果木炭等,在长安定下用枣木炭之后,还以最低的价格提供给了大量的枣木炭,解了当初烧窑的燃眉之急。

其余的几家,也都在长安建新窑的时候,给了不少帮助。

不管这些人当初有何心思,是冲着皇太孙伴读的身份,还是正七品典珍的职位,反正是送来了顺水人情,长安都记着他们的好。

而等到长安被升为正六品的司珍时,这些人就知道,他们当初以小博大赌对了,果然没多久就接到了长安的帖子,满心欢喜的来赴宴了。

长安继续道:“我打算建一个新窑,贵人占大头,剩余的也给诸位留了几股。”

这几家人都是博州本地的大户,彼此之间都是老熟人了,绕几绕还有姻亲关系,在来之前也曾私下讨论,都觉得能得几句感谢的话就知足了,毕竟对方都是正六品的女官了。

此时听到长安的话,都被这种意外之喜惊住了,能让长安拉着开窑口,还是贵人的,那就只能是皇太孙了。

还是提供枣木炭的陈家当家人,陈仲昭反应的最快,“这如何敢当呢,我们何德何能啊......”

长安:“大家都是县里有名望的人,不剥削佃农,不欺行霸市,寒冬还会施粥,连县令大人都夸各位是大德之人,我也很钦佩诸位。”

好话人人都爱听,更别提是在身份不对等时,上位者走心的夸赞了,于是这顿饭后,长安很快就另起了炉灶。

发财看着新窑的炉口,无语道:“啊,原来是这么个另起炉灶啊。”

长安:“别小看这个窑口,这可是咱们自己的摇钱树。”

博州之前既然有官窑,别管效益如何吧,至少证明这个地方是烧制瓷器的便利之地。

当初长安来了之后,为了烧制玻璃就建了新窑,以前的窑口就废弃了。

旧窑口被抛弃,只是因为硬件设施达不到玻璃的烧制要求,但烧制普通的瓷器还是没问题的。

靠山近水,交通便利,且附近的瓷土也不差,因此长安就想着废物利用一波。

因为玻璃的原因,长安和内监造是有着共同利益的,只是想购买一个废旧的窑口,用作民窑烧制,况且长安给的价格也很可观,所以事情很顺利就办好了。

现成的窑口,一天打扫干净就能直接开窑,窑工也是现成的,都是合作的几家人送来的,很快就开始烧制瓷器了。

长安用这个窑口烧制的,都是一些精致可爱,观赏性拉满的小瓷器,比如兔形的香薰,象形的花插,小狗的笔洗,天鹅的水丞,以及整套的鸡狗鸭鹅牛小瓷。

陈仲昭看着这些小玩意儿,“大人,这怕是不太好卖啊。”

这些观赏的瓷器,普通人家用不着,也买不起,能买起的人家,未必会看上这样的工艺。

长安:“没关系,总会有人来买的。”

“我要去金陵一趟,给咱们的小瓷器找个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