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29章 涡村谋变处,众议起纷争。协力消歧见,明朝梦可成 。

我伫立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脚下的土地坑洼不平,却坚实得如同乡亲们世世代代的坚守。咱这茅山涡,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片,还有那些古老得如同咱爷爷辈儿的古树,以及绕着村边潺潺流淌的小溪,皆是这村庄灵魂的一部分,珍贵无比。就拿那古树来说,树干粗壮得需几人合抱,树皮粗糙干裂,可那每一道纹路,都是岁月镌刻的传奇,承载着村庄的往昔。还有那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能瞧见小鱼小虾欢快地穿梭其中,小时候,我们常在此嬉戏,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裳,却漾开了满心的欢喜。这些,我们得像呵护自家孩子一般珍视,让它们既能铭记过去的美好,又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瞧那老屋,斑驳的墙皮内藏着无数先辈的故事,有的墙缝里还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宛如岁月残留的记忆。我们得用双手精心修缮,不仅要让它们屹立不倒,还得让外来的客人由衷赞叹:“嘿,这老房子,真有韵味!” 我抬手轻轻抚摸着身旁一座老屋的墙壁,指尖摩挲过那粗糙的墙面,心中感慨万千。

谈及发展,咱农民可不落后,如今科技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种地的锄头。我们要插上智能的翅膀,让村庄亮堂起来,路灯亮起,与城里无异。村里的小卖部也能扫码支付,购物便捷迅速。网络一覆盖,孩子们学习无忧,老人们也能通过视频看看城里的晚辈,心里满是喜悦。我边说边掏出手机,晃了晃,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咱村的老李,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脸上刻着几道岁月的沟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见人就热情打招呼,就像自家摆宴席似的。此刻,他扛着锄头从地里归来,瞧见大伙围聚在一起,赶忙凑过来,把锄头往地上一扔,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他总琢磨着如何让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如今也开始学着用手机查看天气、观看农技视频,说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俺前几天看那视频里讲,给庄稼施点新肥料,产量能提高不少,俺打算试试。” 老李挠挠头,咧嘴笑道。

还有张大娘,堪称村里的活地图,谁家有个大小事儿,她比谁都清楚。此刻,她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把蒲扇,慢悠悠地扇着,眼睛却盯着大伙,耳朵竖得高高的。她最爱拉着村里的娃娃们,在古树下讲述过去的故事,那眼神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孩子们呐,咱村以前可不容易,遭过灾,闹过荒,可大伙都没放弃,咬着牙一步步走到现在,你们可一定要记住啊。” 张大娘声音温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村里的人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特色,但心都向着一处,就是要让茅山涡这块宝地,既有历史的韵味,又具现代的气息,让大伙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随着我的一番深情讲述逐渐收尾,人群中像炸开了锅,低声的议论此起彼伏。

“老李啊,你说的这些愿景,听起来美如画,可咱们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靠老法子过日子,这突然要大变样,心里实在没底啊。” 一位中年大叔,脸上沟壑纵横,眉头拧成了个疙瘩,话语里满是疑惑与不舍。他双手抱在胸前,微微皱着眉头,眼神迷茫,仿佛在浓雾中迷失了方向。

“就是啊,科技、管理这些词,对咱们来说太遥远了。再说,真要行动起来,钱从哪儿来?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旁边一位大娘,穿着朴素却整洁,眼神里透着精明,却也藏不住对未知的担忧,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显得焦急万分。她的手指不停地揪着衣角,都把衣角搓出了褶皱,嘴里还小声嘟囔着:“这可怎么办呀,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俺也知道改变不容易,可咱们不能守着老黄历过一辈子吧。” 这时,一个年轻小伙插话道,他皮肤被晒得黝黑,但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他往前跨了一步,胸膛微微挺起,像是在向大伙宣告决心:“咱们村有山有水,有故事有文化,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让茅山涡重焕生机,让大伙的日子越过越好!”

“对,小伙子说得对!咱们不能光等风来,也得自己扬起风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背微驼但精神矍铄,他的话语沉稳有力,仿佛给大伙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拄着拐杖,缓缓站起身来,用拐杖重重地敲了敲地面:“咱们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现在轮到咱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了。”

人群中的议论愈发热烈,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思索。尽管担忧与顾虑依旧存在,但那份对家乡的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所有人的心紧紧相连,共同描绘着茅山涡新的蓝图。

“乡亲们,大伙听我说,咱们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 我笑眯眯地对大伙说道,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咱们打算请些真正有本事的专家,到村里来实地考察,为茅山涡好好诊断,制定出既实际又科学的发展方案。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要实实在在干大事!我前几天专门去县里打听了,有几位农业专家口碑极佳,帮不少村子走上了致富路,咱们把他们请来,准没错。” 我边说边比划着,仿佛专家们已经站在了村里。

“咱还得去县里、市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多跑跑腿,多争取政府的好政策,还有社会上热心人的帮助。咱们村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得让大家都知晓,都来帮忙。上次我去县里办事,碰到个好心的老板,一听咱们村的情况,直夸有潜力,还说要是有需要,愿意出份力呢。” 我兴奋地说着,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但最重要的,还是咱们自家人要齐心协力。就像田里的稻子,根要扎得深,叶子要往一处拢,才能茁壮成长。咱们也一样,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管是老李家的壮劳力,还是张婶家的巧手媳妇,每个人的力量都至关重要,都不可或缺。” 我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仿佛在为大伙加油鼓劲。

你看那老王头,胡子拉碴,干起活来却比谁都利落,他心中装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此刻,他正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把镰刀,在石头上 “霍霍” 地磨着,准备去割草喂牲口。再看那小李媳妇,心灵手巧,一心想着如何让家里日子过得更好。她坐在家门口,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一件旧衣裳,眼睛却时不时望向人群这边,显然也在关注着村里的事儿。咱们要是都能像他们这样,心往一处想,那茅山涡的明天,肯定比今天更加红火、更加明亮!

这时,村里有名的倔老头老陈,气冲冲地走了过来,大声嚷嚷道:“哼,说得倒轻巧,专家来了又怎样?咱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和土地,能随便让人摆弄?那些个新玩意儿,说不定就是瞎折腾,到时候把老本都赔进去!” 老陈双臂交叉在胸前,满脸怒容,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

年轻小伙一听,急了,上前一步说道:“陈大爷,时代变了,咱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您看看隔壁村,用了新科技,收成翻了好几倍,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咱们要是不改变,咋跟人家比?咋过上好日子?”

老陈一听,眼睛一瞪:“你个毛头小子懂啥!那些都是虚的,俺只知道土地是咱的根,俺们老祖宗就是这么种地的,错不了!”

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可开交。有人支持老陈,觉得传统不能丢;有人站在年轻小伙这边,认为必须拥抱变化。场面陷入了僵局,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

我赶忙站出来,提高音量说道:“大家都别吵了!老陈叔,您对土地的感情我们都懂,这土地确实是咱的根,可咱们不能因为守着根,就拒绝新的养分啊。就像那胡杨,扎根在沙漠深处,却也努力适应环境,才能千年不倒。咱们也得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接纳新事物,这样茅山涡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众人听了,渐渐安静下来,若有所思。老陈也沉默了,低头看着地面,过了一会儿,他叹了口气说:“唉,俺也知道你们是为村子好,就是心里这坎儿,一时半会儿过不去。”

我走上前,拍了拍老陈的肩膀说:“陈叔,我明白您的心思,咱们慢慢来。这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一边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边探索新的路,您看咋样?”

老陈抬起头,看着我,点了点头:“行吧,那俺就信你一回。”

经过这番波折,大家的讨论更加深入,也更加理性了。有人提出可以先在村里的小块土地上试点新的种植技术,看看效果;有人建议组织村民去周边发展得好的村子参观学习。

夜色渐渐笼罩了村子,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但乡亲们的心却依旧炽热,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继续为村子的明天出谋划策。而我,也在心底默默发誓,一定要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倾尽所有,让梦想照进现实,带领乡亲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