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11章 古村迎变途,奸计扰民庐。 众护根魂在,新程绽锦图

夕阳像打翻的朱砂罐,将老槐树的枝桠浸染成血痂般的暗红。我蹲在村口石碾上,看着杨大爷的剪影被暮色抻成一道亘古的碑文。他深蓝色布衫上的补丁在余晖中化作星图,那些经纬交错的棉线,是苦难绣在人间最拙朴的纹样。

\"大妹子啊,\"他忽然开口,惊飞了栖在树杈上的乌鸦,\"这世道啊,比咱村头那口干涸的老井还荒。\"枯枝般的手指划过树干皲裂的纹路,仿佛在抚摸旧时代的伤疤,\"那年饥荒,你三大爷就是顺着这纹路数到第七个疙瘩咽的气,他说树皮里藏着粮食,结果把命都数进去了。\"

我摸出揣在兜里的半块玉米饼,硬得能硌掉牙。这是今早从工地食堂顺回来的,用报纸包了三层,油墨味混着霉味。杨大爷浑浊的瞳孔里映着暮色,却像两簇跳动的磷火:\"后生啊,你爹妈在城里刷盘子,知道你在工地搬砖吗?\"

我低头盯着鞋底露出的脚趾,它们像一群从牢笼里探头的囚徒。忽然想起《诗经》里那句\"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喉头便泛起咸涩的潮涌。这时张大婶挎着竹篮晃过来,篮里新摘的野菊还沾着露水:\"杨老哥,昨儿个我梦见咱村来凤凰了,金灿灿的尾巴扫过咱家屋顶。\"

杨大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佝偻的脊背撞在树干上,震落几片焦黄的槐叶。那些叶子跌进泥土的瞬间,我忽然听见遥远的铜铃响——是村东头疯了的四婶,当年她男人去矿上打工被塌方埋了,从此每日黄昏都在村口摇铃铛。

李明辉的轿车碾过满地槐花时,我正用草茎逗弄砖缝里的蟋蟀。村民们像被惊动的蚁群,从四面八方的屋檐下涌出来。他西装口袋上别着支金笔,在暮色中闪着冷光,让我想起《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插的那朵红花。

\"乡亲们!\"他展开图纸的动作像在撒网,\"这里要建加工厂,那里要通物流线……\"人群骚动如被风吹乱的麦浪,赵小虎拨开人群时带起一阵尘土:\"李总不如先说说,这饼画得多大?前年那个搞光伏的,卷走咱村扶贫款时也是这般唱念做打。\"

我注意到李明辉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这个细微的颤动让我想起被蛇盯住的青蛙。他助理模样的小姑娘要递矿泉水,被张大爷用拐杖挡了回去:\"咱庄稼人喝井水惯了的,省得回头又要算水钱。\"

老支书跺了跺烟斗:\"都别吵!当年大禹治水还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咱们总得给人说话的机会。\"这话引得几个后生发笑,他们染着黄毛的头发在夕阳里像未熟的麦穗。

调研那日,我跟着李明辉的团队走田埂。他们手里的测量仪像某种外星法器,照得泥鳅都往深处钻。王技术员蹲在赵小虎家菜地里扒拉土:\"有机质含量太低,得施有机肥……\"

\"施什么肥!\"赵小虎突然爆发,\"你们城里人知道啥?这地是用我爹的骨灰煨过的!\"他红着眼眶踢飞一块土坷垃,惊起正在啄食的麻雀。那只鸟掠过李明辉油亮的发际线,投下一泡带着草籽的粪便。

当夜,我听见杨大爷在槐树下哼戏文:\"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沙哑的嗓子像锈了的铜锣,却震得满天星斗簌簌作响。

加工厂开工那日,李大妈揣着新织的布鞋往工地上闯:\"给!垫在机器底下防震!\"鞋面上绣的并蒂莲沾着机油,竟比新娘子的盖头还艳。李明辉的皮鞋与布鞋相碰的瞬间,我恍惚看见《天工开物》里的轧棉机与量子计算机在时空里重叠。

头茬果汁出厂时,村口挂起了霓虹灯。红绿光影在杨大爷脸上流转,他布满沟壑的面庞忽而像青铜器,忽而像现代雕塑。赵小虎成了质检员,每日拿着试管在流水线上转悠,活像《西游记》里巡山的妖怪。

但好景不长。中秋节前夜,我撞见李明辉在车里与人通话:\"王局长,环保指标的事……放心,村东那片湿地填了谁会发现?\"车顶的雨水突然变得腥咸,原来是我牙龈咬出了血。

次日晨会,我摔出偷录的录音笔。会议室炸开了锅,老支书把烟斗敲得啪啪响:\"当年郑和下西洋靠的宝船坚,今儿咱们靠的该是人心明!\"李明辉的脸白得像漂白过的面粉,他助理开始收拾文件,纸张摩擦声让我想起蚕吃桑叶。

这时杨大爷扶着门框进来,手里攥着那把量地的铜尺:\"按《大明律》,毁人田埂该杖八十。\"他忽然笑起来,缺了门牙的嘴像个黑窟窿,\"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李总且看看这尺——\"铜尺在日光下泛着幽绿,\"这是光绪年间地契用的尺,分毫不差。咱们庄稼人别的没有,就是眼里容不得沙子。\"

最终保住湿地那日,赵小虎的未婚妻小翠从省城回来。这个学过电商的姑娘在祠堂前架起直播设备:\"老铁们看!这是咱们古法熬制的槐花蜜……\"她鬓角的碎发在晨光中飞舞,像敦煌壁画里反弹琵琶的飞天。

杨大爷依然每日在槐树下守望,但布衫上的补丁换成了小翠绣的祥云纹。某日我给他送药,他正用放大镜研究树皮:\"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山海经》里的扶桑树?\"药片落在他掌心,竟比夕阳还滚烫。

今晨,村口石碑刻上了新铭文:某年某月,乡村振兴实验村奠基。碑文是赵小虎写的,笔迹还带着钢筋混凝土的棱角。我摸着碑上的纹路,忽然明白杨大爷当年的话——有些根,必须扎在故土里才能开出花。

暮色中,孩子们追逐着从碑前跑过,他们破旧的书包在风里拍打,像一群即将破茧的蝶。我忽然想起《庄子》里那个樗树的故事: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但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大树,患其无用……

可谁又能说,这无用之大用,不是天地最精妙的寓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