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19章 村众护根坚,奸谋欲毁田。齐心驱恶念,故土永承传

会议室的天花板垂着蛛网,昏黄灯泡在村民脸上投下摇晃的阴影。老榆木桌的裂缝里嵌着旱烟灰,空气浑浊得像发酵过度的米酒。李明辉的追随者们像被抽掉脊椎的蛇,软塌塌瘫在条凳上,西装后襟洇出月牙形的汗渍。

\"咱们真就只能指望那些外来人画的大饼?\"这句话从张二狗嘴里蹦出来时,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这后生去年刚承包了村西头的鱼塘,手指甲缝里还留着洗不净的泥腥。此刻他盯着李明辉油光水滑的背头,仿佛看见父亲临终前床头那瓶没喝完的劣质营养液。

一尘的支持者们脊背绷得笔直,像极了村口那排被雷劈过的老槐树。七十岁的王木匠突然杵着拐杖站起来,掌纹里嵌着的木屑簌簌往下掉:\"光绪二十三年,洋人要用火车头换咱的龙脉山,老祖宗们怎么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的话音撞在斑驳的土墙上,震落几粒墙皮。

李明辉的食指在玻璃杯沿划出刺耳的声响。这让他想起上个月在拉斯维加斯,筹码在赌桌上流淌的声音。当时那个犹太商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在中国搞开发,得像拆东墙补西墙,关键是要让村民看见西墙的亮光。\"

\"李总说的生态农庄,杭州那边有成功案例。\"他的秘书小陈突然开口,指甲上的水钻贴片在灯光下晃得人心烦,\"每亩地年分红八万……\"

\"八万?\"王木匠的拐杖重重顿地,\"那是卖祖坟的钱!\"他浑浊的眼珠突然泛起血丝,\"你们可知龙脉山底下埋着多少石碑?嘉庆年间的禁矿令,用朱砂写的,比你们合同纸还红!\"

争吵像野火般蔓延时,一尘正用粗陶碗泡茶。茶叶是自家炒的野山茶,梗子还带着春天的潮气。他忽然举起茶碗:\"都尝尝,这茶是张三爷生前留的。\"老人们喉头滚动,想起那个守着古茶树直到闭眼的老汉。茶汤入喉的刹那,他们仿佛看见张三爷的鬼魂在茶烟里微笑。

那年张三爷发现古茶树时,树皮正被雷火燎得焦黑。村里老人都说这是槐树成精,劝他别碰。可张三爷偏要救,用唾液混着草药敷在伤口,竟让老树回春。去年开发商第一次来时,张三爷坐在树根上抽了整夜旱烟:\"树挪死,人挪活?放屁!人离了根,跟浮萍有什么区别?\"

调查小组在省城环保局吃了闭门羹。科长打着官腔:\"数据没问题,程序合规。\"直到他们跪在局长家门口,老局长夫人心软,才偷塞出份内部报告。泛黄的纸页上,重金属超标数值像一串狰狞的骷髅。

\"这项目就是生态棺材!\"环保老教授拍着桌子,假牙在玻璃杯里当当响,\"他们用的固废处理工艺,早被欧盟禁了!\"他的白大褂沾着实验室的酸腐味,墙上\"科学求真\"的书法却崭新得刺眼。

网络舆论战比想象中艰难。村民拍的视频被限流,水军评论如蝗虫过境:\"穷山恶水出刁民。\"直到某夜,留守儿童小花的作文被转载。她在作文里写:\"爸爸去城里打工后,村口的槐树就成了我的爸爸妈妈。\"

这条帖子突然爆了。转发破十万时,小花正蹲在村口捡知了壳,油亮的发梢还沾着槐花。她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正在撬动资本的铜墙铁壁。

台风夜,临时办公室漏得像筛子。李明辉盯着卫星云图,投资方的撤资通知在屏幕上闪烁。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在台北病逝那晚,雨也下得这么大。当时母亲攥着他的手说:\"人活一世,总要留块干净地。\"

\"李总,村民在拆围挡!\"助理冲进来时,雨水正顺着他的领带往下淌。李明辉冲到门口,看见村民们在暴雨中挥舞铁锤,头灯的光束像利剑刺破雨幕。王木匠的拐杖敲在铁皮上,迸出火星:\"当年拆祠堂,我爷爷就是这么砸日本兵的!\"

祠堂连夜召开大会。暴雨从瓦缝灌进来,祖宗牌位前香烛摇曳如鬼火。一尘突然掀开供桌,露出暗格里的族谱。泛黄纸页上,光绪年间的墨迹赫然在目:\"凡卖祖地者,除族谱名。\"

李明辉站在檐下,西装浸透雨水贴在身上。他看见供桌上摆着个青铜爵,那是他第一次来时送的文化礼品。此刻爵中积满雨水,倒映着祖宗牌位,仿佛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

\"李总听说过'与虎谋皮'吗?\"一尘的声音混着雨声,\"当年袁世凯想修铁路,许诺给村里留矿权。可结果呢?铁路修通那天,村里男人全上了战场。\"

三个月后,省城法院传票来时,老槐树正抽新芽。村民们集资请的律师举着《环境保护法》,阳光透过芽叶在他脸上织成金网。

李明辉最后一次站在村口。他看见孩子们在古茶树旁玩耍,树根处不知何时冒出几簇野生灵芝。王木匠蹲在树根上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灭,像百年前张三爷守护老树时的星光。

\"其实您不必走。\"一尘递来粗陶碗,\"茶是今春头采的。\"

李明辉望着茶汤里沉浮的芽叶,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遗言:\"记住,土地会记得每个脚印的温度。\"他解下西装领带,轻轻系在古茶树的枝桠上:\"告诉孩子们,这是……赎罪的丝带。\"

十年后的清明,开发商留下的围挡早已锈蚀成雕塑。村口立着新碑,刻着全体村民的名字,最下方有行小字:\"此处无矿,唯有根。\"

老槐树愈发蓊郁,树根拱裂的水泥地上,冒出成片的小槐树苗。王木匠的孙子蹲在树根旁写作业,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园》。他这样写:\"我们的根扎得很深,比所有合同都深。\"

风掠过碑林,铜铃叮咚作响。那声响像张三爷的笑,像王木匠的拐杖,像一尘的茶碗,像所有守护者的心跳。在这片被资本觊觎过的土地上,最坚硬的从来不是合同章,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根须,它们在地底深处,编织着比法律更永恒的网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