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31章 古木泣风雷,银元烙血痕。涅盘燃野火,碧血沃新醅。

老槐树的焦骨在晨雾中矗立,像具被雷火淬炼过的青铜器。我望着枝桠间那朵颤巍巍的菌花,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砂纸摩擦般的咳嗽——老杨头佝偻着背,烟杆在青石板上敲出火星:\"民国十八年大旱,这树把最后口泉水分给村里婆娘娃娃,自己枯了半边。如今倒好,让些个穿西装的畜生给烤成了炭。\"

小李从越野车跳下来时,运动鞋踩碎了满地槐花。他脖颈暴起的青筋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暴雨夜,父亲背着奄奄一息的山羊趟过齐腰的洪水。那时月光把他的脊梁照得像张绷紧的弓,而此刻小李的拳头正重重砸在村委会的八仙桌上:\"李明辉的化工厂三个月前就偷偷埋了排污管!热成像显示地下管网像毒蜈蚣似的爬满了半个村子!\"

\"后生仔,说话要讲证据。\"村会计王德福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半张脸。他西裤笔挺得能割破晨雾,与脚上沾着猪粪的布鞋形成荒谬对比。

小芳婶突然抱着孙子闯进来,孩子手里的拨浪鼓\"咚\"地砸在青砖地。她发髻散乱,碎花袄沾着灶灰:\"王会计!你闻不见井水里的铁锈味?我家那头老母猪喝了水,昨夜下的小猪崽全是死的!\"

王德福的眼镜滑到鼻尖,露出眼缝里游移的精光:\"小芳啊,镇上防疫站不是说……\"

\"放你娘的狗屁!\"老杨头突然暴起,烟杆直指对方鼻尖,\"前天夜里我亲眼见你带着穿制服的人往化工厂后门钻!你裤兜里揣的可是李明辉的信封?\"

我摸出口袋里发烫的银元,光绪年间的\"宣统通宝\"在掌心烙下月牙印。老杨头说这是他爹当年修河堤时,从溃堤的洪水里捞起来的棺材钱。此刻这枚铜钱正躺在环保局接待室的玻璃茶几上,与对面姑娘指甲上的水钻相映成趣。

\"大叔,我们每天接待几十个像您这样的。\"接待员涂着珊瑚色唇膏的嘴像条吐信的锦鲤,\"没有环评报告,没有水质检测书,光有红手印可不够。\"

我望着窗外玻璃幕墙上自己扭曲的倒影,忽然想起小李教的\"网络曝光\"。颤抖的手指在智能手机屏幕上划出火星,却听见身后传来嗤笑:\"大叔,您这4G信号还没我们村广播站快呢。\"

天桥下遇见老教授是个意外。他蹲在流浪猫中间,蓝布衫下摆沾着猫毛,怀里抱着印有\"有机食品\"的罐头。\"小伙子,\"他忽然抬头,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你手里攥着的,是土地最后的脉搏。\"

他教我如何用卫星地图比对三个月前的地貌,教我识别热成像图里蜿蜒的红色血管。\"看见这些荧光绿了吗?\"老人枯瘦的手指点在屏幕上,\"是地下暗河在求救。当年我在黄土高原,见过整个村子的人用血在联名信上按手印——那血在雪地里洇开,像极了你们村口的红高粱。\"

专家组抵达那日,老杨头天不亮就蹲在村口。他往烟锅里塞了第七次烟丝时,越野车扬起的尘土呛得他直咳嗽。\"这烟叶,\"他忽然开口,声音像生锈的犁铧,\"是我爹临终前攥在手里的。他说人活一世,要像这烟叶,得经过火烤才出味。\"

讲座进行到一半,小芳婶的孙子突然扯开嗓门唱起童谣:\"大槐树,三丈三,根须扎到黄河边……\"孩子奶声奶气的调子在投影仪蓝光里飘荡,惊得专家组老教授的茶杯当啷作响。

\"乡亲们!\"我跳上石磨时,脚底传来土地熟悉的震颤。老杨头的银元在阳光下泛着青光,我忽然想起父亲葬礼那天,这枚铜钱就压在他眼皮上。\"这银子能辟邪,\"老人沙哑的声音混着烟丝燃烧的噼啪声,\"但辟不了人心里的饕餮!\"

人群突然安静,连檐下的麻雀都收住翅膀。我看见王德福悄悄往后缩,他的黑皮鞋踩到了谁家晾晒的辣椒,在青砖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

冲突爆发在立秋前三天。当第一辆挖掘机碾过稻田时,老杨头像头受伤的公牛冲向驾驶室。我抱住他腰的瞬间,摸到满手的老茧和硌人的骨头——这些曾握过锄头、扛过棺材、抱过初生婴儿的手,此刻正死死攥着化工厂的铁围栏。

\"这是俺爹的坟地!\"老人喉咙里滚出野兽般的嘶吼,惊飞了树上的知更鸟。他的烟杆不知何时到了我手里,铜锅在阳光下像面破碎的镜子。

小李突然从人群中窜出来,手机摄像头红光闪烁:\"各位网友看好了!这就是强占农田的现场!这位大爷的父亲,当年为修水利牺牲在洪水里的杨德海烈士!\"

施工队长挥舞的铁棍在半空僵住。我注意到他工装裤上的泥点,与二十年前父亲背我进城看病时沾在衣襟上的泥一模一样。

火灾发生在子夜时分。当火舌舔舐老槐树焦黑的躯干时,我正和小李在村东头巡逻。浓烟中传来小芳婶的尖叫,她怀里抱着的孙子突然挣脱,像条滑溜的鱼钻进火场。

\"孩子!\"我冲进去时,房梁正发出垂死的呻吟。忽然有双手托住我后背,是小李。他的脸被熏得像灶王爷,眼睛却亮得吓人:\"叔!先救孩子!\"

当我们抱着哇哇大哭的娃娃冲出来时,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晨雾中,老槐树焦黑的枝干上,那朵菌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花瓣。老杨头跪在树前,浊泪滴在树根上,洇出深色的泪痕。

\"这树,怕是成了精。\"他喃喃自语,烟杆在青石板上敲出空洞的回响。

老教授带来的检测报告像把锋利的镰刀,割开了所有伪装。当\"苯并芘超标27倍\"的数据投在祠堂白墙上时,王德福的金丝眼镜终于滑落,在青砖地上摔得粉碎。

\"各位乡亲,\"老人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玻璃瓶,暗红色的液体在瓶中翻涌,\"这是从你们村西头水井取的样。知道为什么是红色吗?因为地下三尺埋着李明辉的良心!\"

人群突然沸腾,像锅煮开的米粥。我看见小芳婶把拨浪鼓塞进孙子手里,自己则攥紧了绣着鸳鸯的鞋底——那是她出嫁时陪嫁的嫁妆。

\"走!\"老杨头突然站起身,烟杆指向村口,\"咱们去把祖宗的骨头请出来!让他们看看这帮畜生干的好事!\"

拆迁队是在霜降那天来的。当第一辆铲车撞向祠堂时,小李突然举着手机站到镜头前:\"各位网友,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功德碑!碑文记载着当年村民抗击倭寇的事迹!\"

镜头里,铲车巨齿在阳光下泛着青光,与斑驳的石碑形成残酷对比。弹幕瞬间炸开,无数\"保护文物\"的留言刷屏。

老杨头却突然转身,烟杆重重敲在功德碑上:\"要这劳什子石头作甚!咱们村最值钱的,是活人的脊梁!\"他忽然扯开衣襟,露出胸膛上狰狞的伤疤——那是解放战争时留下的弹孔。

我忽然明白父亲临终前为何紧攥着那枚银元。那不是为了辟邪,是为了让子孙记住:有些东西比金银更珍贵,比如血脉里流淌的勇气,比如土地深处绵延的根系。

当最后辆卡车驶离村庄时,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菌花已经凋谢,但树根处萌发出无数嫩绿的新芽。小芳婶的孙子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里画着歪歪扭扭的树。

老教授临走前,往老槐树根倒了半瓶矿泉水:\"这是长白山的雪水,或许能起点作用。\"他忽然指着天边残阳,\"看见那道裂痕了吗?那是土地在呼吸。\"

我摸着口袋里温热的银元,忽然想起老杨头的话。这枚铜钱穿越百年风雨,见证过洪水、饥荒、战火,如今又见证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真正的辟邪,从来不是银钱,而是人心里那团永不熄灭的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