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50章 槐下论公平,言中困意生。? 齐心寻路处,希望夜灯明 。

夕阳的余晖如细密的金纱,透过繁茂的枝叶,斑驳地洒在村头那棵古老的大槐树下。光影摇曳间,张大婶迈着略显蹒跚却又透着干练的步子,缓缓走来。她手里紧紧攥着一把刚从地里精心拔来的青菜,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余晖下闪烁着微光。走到树下,她停下脚步,熟练地用围裙擦拭着手上的泥土,目光扫向四周,最终落在坐在石墩上、正耐心翻着书页的小李身上。

此时的张大婶,脸上挂着朴实无华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野雏菊,质朴而温暖,可她的眼中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仿若平静湖面下隐匿的暗波。

“小李啊,” 张大婶微微张开嘴,声音温暖而略带几分粗糙,那是岁月与田间劳作留下的痕迹。她缓缓蹲下身子,将手中还带着泥土清香的青菜轻轻放在一旁,目光轻柔地落在小李那专注的脸上,“你这些日子,给咱村娃娃们教书认字,大家伙儿心里头那个感激啊,真是比啥都强。每天看着娃儿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学堂,回来又叽叽喳喳跟我讲学到的新知识,我这心里头暖洋洋的,感觉日子都更有盼头了。”

小李像是被这温暖的呼唤从知识的海洋中拉回,他轻轻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热爱与磐石般的坚定。他修长的手指轻轻合上书本,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如春风拂面般温柔的笑容:“张大婶,您这话让我怪不好意思的。能帮到孩子们,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蜕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呢。” 边说着,他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张大婶身旁,两人并肩坐在了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墩上。

“可说到这公平正义嘛,” 张大婶微微叹了口气,那口气仿佛承载着生活的诸多无奈,眉头也随之微微皱起,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我就是个粗人,没啥文化,一辈子在这黄土地里刨食。在我看来,它就像那远在天边的云彩,好看是好看,但摸不着,也填不饱肚子。你说,咱们庄稼人,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不就图个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嘛。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哪还有闲工夫琢磨这些个高深玩意儿。”

小李闻言,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若一位陷入沉思的智者。他缓缓转过头,望向远处那片金黄的稻田,微风如同大自然温柔的手,轻轻拂过,稻浪层层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地最质朴的诉说。“张大婶,您说得对,衣食住行确实是咱们生活的根本,这是咱老百姓过日子的底气。” 他微微顿了顿,眼神愈发坚定,“但公平正义,就像是这片土地的根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如同春雨润物般,滋养着每一颗种子,让它们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您想想,要是咱村里分地的时候不公平,有人占得多,有人分得少,那大家心里能服气吗?还能安心种地、好好过日子吗?”

说着,他轻轻站起身,走到槐树旁,伸出手轻轻拍了拍那粗壮的树干,树干粗犷而坚实,仿佛是岁月的守护者。“您看这棵树,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电闪雷鸣、狂风呼啸,依旧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它的根深深扎进了土壤,吸取着公平的养分,感受着正义的阳光。公平正义,就是我们社会的根,它保障着每个人无论出身贵贱、家境贫富,都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逐梦想,去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张大婶听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李,脸上渐渐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仿若迷雾被一缕阳光穿透。她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那光芒里有了对未来更多的期许。“哎呀,小李你这么一说,我这心里头啊,就透亮多了。原来,公平正义可不是仅仅写在书本上的几个字,它实实在在地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子,关乎着咱村、咱国家的未来啊。就像咱希望娃儿们以后出去,不管到哪儿,都能被公平对待,都有机会出人头地。”

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夕阳仿若一位浪漫的画师,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留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是啊,小李老师,咱们村子穷,孩子们能读上书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去想那些高深的东西?” 李二叔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把破旧的锄头,显然是刚从地里干完活。他迈着大步走到近前,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脸上的汗水在夕阳下闪烁着微光,“我家那小子,每天放学回来还得帮着干活,我就盼着他能识几个字,以后别像我一样,只会种地。这公平正义,听起来是好,可咋落实到咱这穷村子里,太难咯。”

小李看着李二叔,眼神中满是理解,他站起身来,走到李二叔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二叔,我明白您的顾虑。咱村子穷是现状,但不能因为穷,就放弃让孩子们接触这些重要的理念。您看,咱们村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的眼睛里都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咱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学校里组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分享,懂得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这就是在培养公平正义的意识。”

周围的几个村民也围了过来,纷纷点头,王婶子在一旁说道:“小李老师说得在理,可这办学、搞活动,哪样不得花钱啊?咱们村本来就不富裕,这钱从哪儿来?”

小李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婶子,这确实是个难题。但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村里不是有手艺人吗?像张大爷编的竹篮,精美又实用,拿到集市上去卖,肯定受欢迎。咱们可以组织大家利用农闲时间做些手工艺品,挣了钱一部分用来改善学校的条件,给孩子们买更多的书;还有,咱们可以联系一些爱心人士、慈善机构,把咱们村子的情况跟他们说一说,看看他们能不能资助咱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咱们有心,一定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众人听了小李的话,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有的面露难色,有的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火花。夜的幕布渐渐拉开,星星一颗一颗地爬上了夜空,讨论还在继续,关于村庄教育的未来,依然充满未知数,但那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已在这个夜晚悄然种下,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而在村子的另一头,老村长听闻了大家的讨论,正默默地往这边走来,他的心中似乎也有了一些想法,准备加入这场关乎村庄未来的探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