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58章 茅村焕瑞光, 艺韵与恩长。 后辈承前志, 新程再远扬。

在茅山涡村,艺术的种子也在悄然发芽。子欣,一个面庞圆圆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灵动光芒的女孩,自幼便对画画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村里的老艺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主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绘画技巧倾囊相授。在老艺人悉心的指导下,子欣每日都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从晨曦微露到夜幕降临,画笔几乎未曾离手。她反复揣摩线条的运用,细心调配色彩的比例,绘画技巧日益精湛。

起初,子欣只是在学校里怯生生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那些画作里,有她心中五彩斑斓的梦,有对家乡山水细腻的描绘,还有对未来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同学们看到后,眼中满是惊叹与羡慕,纷纷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地夸赞着,这让子欣渐渐有了自信。后来,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利用假期时间,提着装满颜料的小桶,拿着画笔,在村里的墙壁上精心绘制壁画。

阳光洒在她身上,她专注的神情如同正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她先用铅笔轻轻勾勒出轮廓,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就微微蹙起眉头,用橡皮擦去,重新描绘。勾勒完毕,便开始上色,她蘸取颜料的手沉稳而精准,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绘制的壁画里,有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有村民们丰收时的喜悦笑脸,还有未来村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她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一幅幅壁画在村子的墙壁上徐徐展开,仿若为村落披上了一件绚丽的新衣,成为了村落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村民们驻足观赏。孩子们更是被深深吸引,他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围在子欣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子欣姐姐,你是怎么画出这么好看的画的?”“我也想学,你教教我吧!” 子欣总是笑着耐心解答,就这样,壁画激发了更多孩子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一尘的引领下,村里的生活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那句 “现在好了,看病、上学、吃穿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了”,不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陈述,而是化作了温暖人心的诗篇,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夕阳如血,洒落在村头那棵历经无数风霜的老槐树上,余晖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碎金。树下,李叔 —— 一位皮肤黝黑、眼角带着深深岁月痕迹的中年汉子,正和几位围坐的老人、孩子讲述着往昔与今朝的对比。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布衫,双手粗糙且布满老茧,此刻正激动地比划着,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仿佛要将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人。

“你们知道吗?以前啊,咱们这村子,穷得叮当响,那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看病?得走上几十里山路,天不亮就得出发,一路颠簸,等赶到医院,人都快散架了。孩子们上学更是一种奢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哪有余钱供孩子读书啊。我记得小桥她娘,就是因为一场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砸锅卖铁凑钱,可最后还是……” 说到这里,李叔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眶也湿润了,他抬手抹了一把眼角的泪花,停顿片刻,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政策好,村里也争气,建起了大医院,那楼又高又亮堂,里面的医生医术高明,设备齐全。孩子们上学有校车接送,每天早上,看着孩子们欢欢喜喜上车,我这心里就踏实。连吃饭都有营养餐,还不用自己掏钱,这钱放在咱们自己手里都没啥用了。咱们啊,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旁边,张婶,一个满脸皱纹却笑容可掬的老太太,穿着一件朴素的碎花棉袄,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了拍李叔的背,安慰道:“是啊,李叔说得对。我孙子小相,现在天天穿着新衣裳,背着新书包去上学,那精神头足得很。前几天还跟我说要当科学家呢!我这心里头,比吃了蜜还甜。这都多亏了村里的努力,还有国家的照顾。”

这时,小芹,一个扎着马尾辫、眼神清澈得如同山间清泉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崭新的课本,课本的封面在夕阳下反射着微光。她兴奋地说:“李叔,张奶奶,我们老师今天教我们唱了一首新歌,叫《感恩的心》。我学会了,我唱给你们听吧!” 说着,她便清了清嗓子,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唱了起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歌声在夕阳的余晖中飘荡,婉转悠扬,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李叔和张婶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与希望。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激与向往,也是村子美好未来的悠扬前奏。

转眼间,夜幕降临,如一块黑色的绸缎轻柔地覆盖了整个村子,村里的灯光星星点点地亮了起来,仿若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李叔家的院子里,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感恩之夜”。院子里摆放着几张简易的木桌,桌上摆满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绿油油的青菜,还有村里新引进的农产品加工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王大爷,村里的老木匠,平时总是闷头做着木工活,话不多,但今天却主动拿起了话筒,他那饱经沧桑的手微微颤抖着,声音有些沙哑且带着激动:“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不是做了多少精美的家具,虽然那些家具摆满了村里人的家,可比起村子的变化,那都不算啥。以前,我生病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能硬扛,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现在,大医院的医生定期来给我检查身体,还教我养生知识,让我这把老骨头又硬朗起来。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话音刚落,村民们纷纷点头,掌声雷动,那掌声如同夏夜的暴雨,热烈而持久。这时,村里的年轻教师严琦站了起来,他身姿挺拔,穿着一件整洁的白衬衫,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热情,眼中透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乡亲们,我想说的是,教育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更加坚信这一点。我每天在课堂上,看着他们一点点吸收知识,如同干涸的土地迎来甘霖。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感恩与回馈。因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就像咱们村现在,大家互相帮助,一起感恩这个时代,才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严琦的话,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让大家陷入了对教育力量的深深思索。村民们纷纷表示认同,并分享起自己或家人因教育而改变命运的故事。有的说自己孩子考上大学后,在城里找到了好工作,让家里过上了好日子;有的说自己通过学习农业技术,种出的庄稼产量大增,收入翻了番。夜渐深,但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温情与希望。

在这场 “感恩之夜” 的尾声,李叔再次站了出来,他望着满天繁星,仿若在与浩瀚宇宙对话,深情地说:“今晚,我们聚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庆祝生活的改善,更是为了铭记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为了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现在好了,看病、上学、吃穿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了,但我们要记住,这份幸福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珍惜与守护。让我们携手并进,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就像咱们一起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瓦地垒,一定能建成更漂亮的家园!”

话音刚落,村民们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声音似乎要冲破夜幕,冲向云霄。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有感恩之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夜深了,但村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与温暖,仿若被一层温柔的光晕笼罩。老槐树下,李叔静静地坐着,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村里的孩子们逐渐成长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有的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在繁华都市的霓虹灯下,用所学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孩子进入科研领域,研发新技术,攻克难题;有的投身教育事业,像当年村里的老师帮助自己一样,去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还有的留在了村里,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改善生活条件。他们引进新的农业项目,教大家科学种植养殖,让村子的产业蓬勃发展。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始终铭记着家乡的养育之恩,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片土地。

而一尘,这位曾经站在老槐树下发表激情演讲即将步入中年的男人,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浅浅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依旧明亮。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当初的梦想与努力没有白费。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够改变一个村落的未来。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当一尘老去,他的故事定会被后人传颂。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总会围坐在老槐树下,给孩子们讲述一尘的故事和那些关于教育的美好回忆。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睛睁得大大的,心中满是对先辈的敬仰,他们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孩子努力学习,勇敢追梦,成为有力量、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

而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下,老槐树依然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村落的变迁与发展。它仿佛也在诉说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力量,源自于内心的坚定与不懈的追求。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

多年以后,村子愈发繁荣昌盛,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准备为村子注入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怎样在快速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 这些问题,等待着新一代的村民去探索、去解决,而茅山涡村的故事,必将在不断的奋斗与拼搏中续写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