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2章 铁牛耕月犁,星斗指归期。 人机共弦舞,新桃映古畦。

铁牛在黎明前苏醒。

第一声轰鸣撕裂了茅山涡村延续千年的寂静,那声音不像耕牛反刍,倒像是远古巨兽挣脱枷锁的咆哮。村民们从土炕上惊坐而起,有人碰翻了煤油灯,有人踩着了打鸣的公鸡,整座村庄像被投入石子的池塘,泛起层层惊惶的涟漪。

\"这是要遭天谴啊!\"七十岁的赵老蔫攥着旱烟杆,枯枝般的手指直颤。他身旁的小孙子却挣脱着要往田里跑,孩童瞳孔里映着智能农机闪烁的蓝光,像看见会发光的年兽。

一尘站在田埂上,任晨露浸透布鞋。他望着那些自动列队的银色机械,恍然想起三年前在省城科技展上,自己也是这样盯着全息投影里的未来农场。那时导师的话犹在耳畔:\"农业4.0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此刻的智能农机恰似越王勾践的青铜剑,寒光凛凛劈开黄土,却在村民们的心头犁出沟壑。小王媳妇攥着竹篮的手青筋暴起,里头装着给丈夫送饭的烙饼,此刻正被冷汗浸得发软。她望着自家男人像头倔驴似的跟着农机跑,忽然想起新婚夜他说的浑话:\"老子宁可跟铁疙瘩过,也不学你爹那套看天吃饭的本事!\"

\"小王八羔子!\"赵老蔫的烟杆重重敲在田埂上,\"你当这是耍猴戏呢?祖宗十八代的土地,能交给这些冰坨子?\"老人浑浊的眼珠泛红,喉头滚动着未出口的话——他大儿子就是被城里的收割机卷断的腿。

小王猛地转身,黝黑的脸膛涨得通红:\"您倒是说说,为啥咱村年年闹饥荒?去年蝗灾您带着我们烧香,前年旱灾您领着我们求雨,结果呢?\"他指着农机翻出的完美垄沟,\"这玩意儿能精确到毫米,您那些香灰能吗?\"

话音未落,村西头突然传来惊呼。众人望去,只见张婶瘫坐在智能灌溉系统前,她家三亩稻田正被失控的水柱冲刷成沼泽。\"作孽啊!\"老妇人捶地大哭,\"这铁脑壳分不清旱地水田!\"

一尘心头剧震,突然明白导师没说完的话——技术从来不是单翼的天使,它更像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盒盖开启的刹那,希望与灾难同时降临。

深夜的村委会亮如白昼。LEd屏蓝光映着众人或焦灼或贪婪的脸,活像群魔乱舞的皮影戏。小王媳妇突然把竹篮摔在桌上,半块发硬的烙饼弹到一尘脚边:\"说好的增产呢?我男人跟着铁牛跑断腿,就换来水淹七军?\"

一尘喉结滚动,屏幕上跳动的故障代码刺得他眼眶生疼。他想起三个月前,自己跪在赵老蔫门前求他同意土地流转,老人往他脸上啐唾沫的场景。那时他不懂,真正的阻力不是泥腿子对科技的恐惧,而是祖祖辈辈埋进黄土里的魂魄在尖叫。

\"卖不出去!\"村东头的二狗突然砸了酒瓶,玻璃碴溅到智能监控屏上,\"城里人说咱的有机认证是假的,要我们装什么区块链溯源!老子连智能手机都玩不利索!\"

会议桌突然裂开缝隙。一尘看着蚯蚓般蔓延的裂痕,突然想起展馆里那台象征未来的全息投影仪——此刻它正躺在仓库积灰,就像个被戳破的肥皂泡。

暴雨倾盆的深夜,智能医疗系统发出刺耳鸣叫。王大妈的血氧值跌破警戒线,而村医老李正被困在塌方的山路上。一尘赤脚冲进雨幕,浑身湿透地撞开王大妈家门时,看见的却是赵老蔫佝偻的背影——老人正用土法给王大妈针灸,银针在应急灯下泛着冷光。

\"您不是最恨这些铁玩意儿?\"一尘声音发颤。

赵老蔫手稳如磐石:\"我恨的是你们这些后生把老祖宗的本事当敝屣!\"他忽然抓起一尘的手按在自己胸口,\"感觉到了吗?这心跳和铁牛的马达,哪个更像人?\"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村口的智能路灯突然全灭了。整个村庄陷入原始的黑暗,却让一尘看清了二十年来从未注意的银河。赵老蔫不知何时来到他身旁,旱烟袋一明一灭:\"后生,知道为啥咱们叫茅山涡村?\"

老人指着北斗七星:\"老祖宗选这儿,就因这七颗星连成的勺子,正对着山涡里的泉眼。铁牛能翻地,能测墒情,可它看得见星象吗?闻得出雨前泥土的腥气吗?\"

天光破晓时,村民大会成了辩论场。小王举着被智能收割机绞坏的镰刀:\"我要的是会流血的铁,不是吃人的机器!\"二狗踹着积压的柑橘:\"城里人要的是带露水的果子,不是冷库里的标本!\"

一尘突然抓起话筒,声带撕裂般疼痛:\"我们错了!错在把科技当菩萨拜,却忘了它只是犁地的牛!\"他扯开衬衫,露出胸口狰狞的疤痕——那是去年为救卡在收割机里的孩子留下的。

赵老蔫颤巍巍站上主席台,从怀里掏出发黄的《齐民要术》:\"这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里头写着'顺天时,量地利'。\"老人忽然将书页凑近智能温控系统的传感器,\"但你们看,这上面的蠹虫洞,像不像数据漏洞?\"

全场寂静中,小王媳妇突然捧着竹篮上前。她把烙饼掰碎撒进智能鱼塘,看着传感器因食物碎屑疯狂闪烁,忽然笑了:\"让铁牛吃草,我们吃铁牛产的奶,这不就对了?\"

秋收时节,茅山涡村的稻浪里浮动着银色光点。那是改良后的智能农机,它们会在阴天自动收拢刀片,让麻雀停驻;会在暴雨前停止灌溉,给青蛙留出产卵的浅滩。赵老蔫蹲在田头,看小孙子用竹片给传感器搭凉棚,忽然想起太爷爷的话:\"地有地魂,器有器灵,人要当好那个牵线的。\"

展馆里新添了展品——一尊被雷劈中的智能路灯,裂开的玻璃罩里钻出棵野桃树,正开着粉白的花。游客们说这是行为艺术,一尘却记得那个暴雨夜,赵老蔫把桃核塞进裂缝时说的话:\"让铁器也尝尝生命的滋味。\"

当第一辆满载\"半智能\"柑橘的冷链车驶出山村,车头挂着的不再是锦旗,而是赵老蔫编的稻草人。它挥舞的破衣袖里,藏着小王媳妇新绣的香囊,针脚歪斜却结实,像极了科技与传统缝合的伤口。

一尘站在村口,看智能路灯与北斗七星同时亮起。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农业4.0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让铁牛听懂蟋蟀的夜曲,让数据流经老农的掌纹。就像此刻他口袋里,躺着半块发硬的烙饼——那是小王媳妇今早塞给他的,饼皮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铁牛仍在轰鸣,但村民们听出了不同的韵律。那是土地的心跳,是祖辈的絮语,是科技与人性在黄土深处碰撞出的和弦。当未来的历史学家翻开茅山涡村的档案,他们看到的将不是一个村庄的科技革命,而是一群被时代惊雷劈中的人,如何用带血的脚掌,在钢骨与柔肠之间,走出一条通向星辰与麦浪的归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