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 第593章 渡过汾河!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第593章 渡过汾河!

作者:霂霖山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23:19:38 来源:小说旗

马承问道。

“陛下,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刘禅说道。

“既然对方无意北上,那我们便主动前去迎接。既然他们已经到来,又岂能让他们空手而归!”

“那陛下我们大军南下?”

刘禅看着对图说道。

“命令留驻一千骑兵与霍笃共同防守汾阳城,其余骑兵迅速南下前往介休。”

“先行歼灭这支魏军兵马,然后再集中兵力进攻晋阳。”

“北宫信!”

“末将在!”

刘禅注视着眼前这位身负硬弓和百支长羽箭的弓骑兵百夫长!

“你率手下弓骑兵先行一步,赶至介休以南,截断敌军撤退之路。”

“行动务必迅速,勿受魏军零星散骑的干扰,火速南下抢占要道,其余事宜交由后续骑兵处理。”

“本将军誓将这支敌军兵马围困于介休,吃掉他们!”

“诺!”

看着北宫信离去,一旁的姜维说道。

“陛下,我看还是应派出骑兵小队以策应北宫信他们,到时也好让敌军不明我军主要意图。”

刘禅说道。

“伯约有何想法?”

姜维一指地图说道。

“之前霍将军已派哨骑侦查过,于介休的汾河之上只有有魏军临时架起的两座简易浮桥。”

“我们要全是指望这两处,只要魏军一旦发现我大军行踪,他们将俘桥一烧,我大军将无计可施!”

“现在魏军兵力不够,他们于汾河沿线没有多少兵力,臣建议大军于汾阳之处马上搭建俘桥,以保大军能从此处进击,而后主力兵马由汾阳之东渡河,顺汾河东岸而下直击介休!”

“如此进击可保大军无忧!”

刘禅只想了一下随之说道。

“准!”

第二日。

数队小股骑兵由汾河之西南下,直逼七十里开外的介休城,刘禅与姜维率领的骑兵迅速东进于北面架设俘桥。

而此时于介休驻军不前的夏侯充也收到了消息。

“什么?汉军竟然南下了!对方有多少兵马?”

那哨骑兵说道。

“敌方先头部队规模庞大,约有数千骑兵,且均为清一色骑兵,目前尚未发现步兵踪迹。”

“全是骑兵?”

“是,全是骑兵!”

“如今敌方大军已挥师南下,恐怕不出三个时辰,他们便能兵临介休城外!”

夏侯充脸色一惊。

“骑兵的移动速度极快,特别是全员骑兵,无需等待后方步兵跟进。从介休到汾阳的距离仅为不到八十里。”

“对方仅需大半天工夫便可抵达!”

这时手下一副将走到夏侯充近前说道。

“将军,这支汉军骑兵显然来意不善,他们昨日刚抵达汾阳,今日便直扑我军而来,明显是想吃掉我们这支北援兵马。”

“究竟是战还是退,您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夏侯充目光扫过那人,又环视身边的几位将军和校尉,随即开口说道。

“各位如何看待?我们当前是应战还是撤退?”

这时一个校尉说道。

“将军,卑职以为,当前我们应先撤回至平阳一线,再做进一步部署。”

“目前大军驻扎在这介休小城之内,实非明智之举。”

“待我大军撤回至平阳,北上即可威胁汉军侧翼,南下则能确保安邑重镇之安全。”

“诸葛亮用兵常常变化无常。”

“此次敌军舍弃龙门渡,绕过我方重兵防守的并州南部,转而北上进攻兵力相对薄弱的离石,此举已完全出乎我军预料!”

“如今将军率军北进,意在解除晋阳之围,然而谁能确保诸葛亮未曾于龙门渡布下伏兵?”

“一旦我大军倾巢北上,那解良、安邑恐怕会再次遭受汉军攻击!”

“到时安邑失守之罪可都要落到将军和我们头上!”

夏侯充问道。

“那么,您的意思是我们的主力部队目前应先行南撤,以保存实力?”

“是的,既然汉军骑兵已抵达汾阳,战局已然生变,我们也必须相应调整兵力部署,不宜再继续北进!”

“不可!”

这时另一个魏军将领起身说道。

“朝廷下达给将军的诏令为北上驰援晋阳,与冀州将领曹馥协同分兵进击,于晋阳城外与汉军展开对决。”

“如今我三万大军北上,已抵达介休,却未与汉军交战便先行撤退。”

“届时朝廷定会追究将军的责任。”

“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先与汉军打上两仗,然后再考虑其他撤军事宜!”

“打……,怎么打,你说的轻松!”

刚才那说话的校尉说道。

“刚才哨骑的探报你分明已经听到,对方仅先头部队便有数千骑之众,至于后续究竟有多少骑兵,目前尚不得而知。”

“仅凭这几千骑兵,我们手下的三万步兵能在野外与其交战吗?”

那校尉斜了一眼那人有些阴阳怪气说道。

“有些人自己兄弟在晋阳,这才不顾大军安危一意劝说将军北上,这是寻私情而忘全军大义!”

“你……,你胡说!”

“我随将军镇守河东已数载,从未因私情而动摇。然而,您一句撤军,将置陛下诏令于何地?届时朝廷怪罪,责任岂不是仍由将军承担!”

“再说……!”

那人一指地图之上对众人说道。

“况且当前汉军骑兵距离我军不足八十里,仅需大半日即可抵达。”

“我军三万余人中,绝大多数为步兵,若舍弃城池向南撤退,岂能于野外保全实力。”

“用不了两日就能被汉军骑兵咬住。”

“那时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那校尉也不服气的说道。

“那又如何?如今汉军若要进攻介休,必须渡过汾河,而介休城外汾河上仅设有两座临时浮桥。”

“只需将浮桥焚毁,汉军便无法渡河,难道诸葛亮的骑兵还能涉水而过不成!”

“然而,对于朝廷的诏令,我们该如何解释?”

“届时若陛下追究责任,岂不将将军及我整个河东大军一并牵连!”

“那又如何?战场之上军情瞬息万变,岂有仅按诏令作战之理。”

“陛下本人在千里之外,要是事事回报,我大军将万劫不复!”

“将军!”

那校尉一拱手说道。

“卑职建议大军马上回撤平阳,背靠河东以图固守。”

而那将军也是一拱手说道。

“夏侯将军,末将建议先过河与汉军打一仗,如此未见其敌而后撤、将军法向朝廷交待!”

目睹属下争论不休,夏侯充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他才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文士,开口说道。

“伯益,依你之见,我们是战是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