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被打脸后,我靠歌词系统征服全球 > 第169章 在消环保组织的疑虑

胡逸那辆黑色轿车在环保大厦楼下停稳的时候,车上的时钟才刚刚跳到九点零五分。

他对着后视镜整了整领带,手指头在领结那儿的银色小徽章上擦了擦。这小徽章啊,是去年山区小学的孩子们用易拉罐拉环做的呢,这时候在早晨的阳光里闪着柔和的光。

电梯门一开,陈女士的助理小林就在门口等着了。小林说:“胡先生,陈总在会议室呢,今天不喝茶了,要喝黑咖啡。”

胡逸听了挑了挑眉毛,他心里明白,这就是陈女士要动真格的信号啊。为啥呢?因为陈女士只有在谈特别严肃的事儿的时候,才会喝黑咖啡来让自己保持清醒。

胡逸推开门,就看到陈女士正低着头翻着一沓资料呢。她那条深灰色西装裤的裤线笔直笔直的,就像拿尺子量过似的。桌子上还放着他上次做的作品的cd,那cd的封套都被翻得卷边儿了。

陈女士头也不抬,就说了个“坐”字,然后手指在桌上的《2030年全球生态危机报告》上敲了敲,说:“胡先生,你昨天说要再来消除疑虑,我就给你半个小时的时间。”

胡逸呢,也不着急说话,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又从里面抽出一叠手写的笔记,然后把笔记推到陈女士那边,说:“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就是您上周在听证会上提到的三点不满意的地方。”

首先啊,这作品里的环保数据特别模糊,净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这种词儿,具体数字却没有。

其次呢,山区儿童的采访录音占的比例太大了,把工业污染的直接证据都给盖住了。还有啊——”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您之前说我们的音乐就像‘裹着糖衣的止痛药’,根本治不了本儿。”

陈女士拿着钢笔,笔尖就悬在那儿没动,一抬头,眼睛里透着一丝意外。

她翻了翻自己的笔记,那字写得特别工整,就跟印刷出来的似的,就连当时她说“冰川消融速度比模型快0.3%”这种小细节都记下来了。

“哟,你还真下功夫了啊。”她的语气缓和了不少,“但是那些数据干巴巴的,你打算怎么把它们放到歌里去呢?听众又不是来听环保课的。”

“所以就得转换一下啊。”胡逸把平板电脑打开,找出一段比较粗糙的小样儿,“您瞅瞅这个——上礼拜我去长江源走了一趟,录了一段牧民的原话:‘二十年前啊,这儿的湖,湖水能淹到马肚子呢,现在马站在湖边儿,马蹄子都沾不到水。’”他点了播放键,那带着风沙声的粗犷方言就传出来了,“不过要是光放这个的话,听众可能会被打动,但是具体数字可就记不住了。”

他又切换到另外一段音频,节奏一下子就变快了,鼓点儿就跟急雨似的:“那要是再加上这个呢?‘长江源的冰川啊,十年就缩小了三个西湖那么大;黄河断流的天数啊,比我爷爷的白头发都多;您还说塑料能降解呢?海鸟胃里的塑料碎片啊,都能串成您脖子上三条银项链了。’”陈女士把背挺得更直了,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敲着——这表明她被触动了。

“说唱?”她皱起眉头,“是不是太花里胡哨了?”

“说唱的节奏最适合往里塞信息了。”胡逸调出国外的案例,“去年格莱美有个最佳环保单曲,就是用说唱列出了亚马逊雨林的砍伐数据,播放量都破十亿了呢。

听众跟着节奏念上两遍,那些数字自然而然就印到脑子里去了。”他身子往前探了探,“陈姐,您想要的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说教,而是得让数据‘活’起来。眼泪是能打动人,可数字才能让人真正行动起来呀。”

陈女士沉默了好一会儿,足有五分钟。

胡逸心里清楚这是她的“思考风格”,就低下头翻出另外一沓纸:“这是我昨天晚上写的词,主歌还是原来的旋律,副歌加了三段说唱。您瞧瞧这句——‘既载梦又运粮的船’,以前就只表示山区孩子的希望,现在可以有两层意思了:船既要装载孩子们的音乐梦想,也要装着咱们为生态‘运粮’的行动数据。”

“你还挺会在字眼上做文章的。”陈女士终于露出了笑容,虽然只是嘴角微微往上翘了翘,“拿给小周他们看看吧,可别整成学术报告了。”

胡逸回到创作室的时候,小周正抱着吉他在那儿发愁呢,琴箱上堆着已经半凉的外卖盒子。“胡哥,陈女士那边搞定了吗?”他抬起头来,眼睛下面乌青乌青的,“我昨儿晚上捣鼓了八版编曲呢,加那些数据进去就跟往奶茶里撒盐似的,怎么弄都不是那个味儿。”

“要不试试说唱呗。”胡逸把词稿往他跟前一放,“主歌就用钢琴和童声,到副歌的时候就换成电子鼓点。你瞅这句‘滇池的蓝藻,厚得都超过我小学的课本了’——孩子们对课本的厚度心里有数,这么一说蓝藻的厚度不就有画面感了嘛。”说完他拿起吉他扫了个和弦,“节奏我都标好啦,十六分音符切分,就像机关枪似的但又不能太硬邦邦的,得带点民谣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小周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我明白了!在副歌前面加一段环境音,比如说工厂的噪音慢慢变小,然后变成鸟叫的声音,接着再切到说唱——这样一对比,效果肯定更明显!”说完他就把电脑翻出来开始编曲,那鼠标点得跟飞似的,“胡哥你看啊,这儿加个气声‘你听’,然后再是‘35%的河流在喊渴,27%的森林在咳嗽’——”

“27%?”胡逸把最新的报告翻了出来,“最新的数据是29.3%,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了呢。”说着他就抽出钢笔把数字改了,“要是有误差的话,那些环保组织会觉得咱们不专业的。”

都凌晨三点了,工作室的灯还亮着呢。

胡逸的保温杯里枸杞都续第三次了,小周的键盘上还粘着半块没吃完的巧克力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