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夫妻双穿:从清朝废太子夫妻开始 > 第216章 夫妻双穿大汉(16)

也是两个孩子年纪还小,才没有正式把亲事定下来,只是想着先相互间走动着。

等到日后大了,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成一对了。

然而,现在自家这个女儿馆陶却突然横插一脚,与王夫人传出了“金屋藏娇”的言论,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传得好听,细究起来却着实令人生疑。

彘儿才多大,能知道娶媳妇是什么意思吗?就知道要娶谁做媳妇了,还用金屋把人藏起来。

这个事情要不是事先有人教过,谁敢相信真的是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自己能够想出来的话。

想到女儿馆陶,昔日与昌平长公主这个异母妹妹之间的过节,窦太后不得不怀疑是女儿故意要与昌平长公主过不去。

因为自己在栗姬那里丢脸了,就想让这个妹妹也丢一次脸,并且在自己跟前抬不起头来。

尽管窦太后对昌平长公主并无太多感情,甚至可以说有些淡漠。

不是亲生的孩子,又没有养过,能有什么感情?

但是也没有什么仇怨。

就算当年还在代地,昌平长公主之母吕王后尚在人世,窦太后身为一介姬妾,地位卑微的时候,吕王后哪怕因为出身很骄傲,也没有折辱过窦太后,同样未曾结下深仇大恨。

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吕王后因为出身吕氏红颜薄命,四个儿子也都夭折了,只留下昌平长公主这一个女儿,她反倒是母凭子贵,成为大汉的太后,却也没有得志便猖狂,折辱昌平长公主的意思。

就算更加疼爱亲生女儿,心疼女儿前些年过的憋屈 ,也不至于要为了亲生女儿,就对昌平长公主怎么样。

这一次的事情,显然是自己亲生女儿馆陶长公主不对,窦太后也就没有护短,直接就把馆陶长公主叫过来询问情况了。

而且她也明白,皇家无小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由着性子来,以免影响到朝局稳定。

昌平长公主本人可能不足为惧,但是其夫家周家却不容忽视。

当初先帝能从代王变成大汉天子,就离不开周家的拥立。

现在周亚夫才平定七国之乱,也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

窦太后暗自叹息一声,周家在此事上折了面子,又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还有自家女儿也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在栗姬那里受委屈了,真的就甘心这样算了,和王夫人说定亲事以后,就再也不做其他事情?

想都知道不可能,这一门亲事要是真的成了,自己这个女儿,下一步就要替女婿谋划太子之位了。

到时候,还不知道又得引起多大的风波。

不管从哪一方面想,窦太后都不赞成这一门亲事。

因此,窦太后就想要馆陶长公主改变主意。

但是不提窦太后的想法,只说馆陶长公主的想法。

馆陶长公主做这个事情,确实也有要和昌平长公主过不去的想法。

窦太后没有要与昌平长公主过不去的想法,是因为昌平长公主一直以来都没有影响到她什么。

就算昌平长公主的生母,在活着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宽厚的王后,没有为难过她这个妾室。

但是对于馆陶长公主来说,就不是这样一回了。

先帝就这两个嫡出公主,在一群公主中的待遇远超于其他庶出姐妹,偏偏又非一母所出,姐妹间难免就有些攀比的想法,想要知道谁才是最尊贵的公主。

但是在先帝的时候,一直都是昌平长公主更得宠。

不管是愧疚还是真疼爱,先帝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昌平长公主切切实实的好。

即使馆陶长公主才是皇后嫡出的公主,昌平长公主因为吕王后反而身份尴尬起来,先帝也更疼昌平长公主,对馆陶长公主并不算好。

那个时候,窦太后又因为眼疾失宠,连自己的位置都不算稳固,就更顾不上护着女儿了。

其实馆陶长公主十分看重权势,就算新帝登基以后,明显更加看重她这个同母姐姐,她心里面却还是觉得很不安,不断进献美人讨好新帝,也是受这些事情的影响。

先帝时期,她这个嫡出的公主,还真不算得宠,各种待遇也不算好。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机会的话,也就算了。

有机会的时候,馆陶长公主肯定会想办法把昔日的委屈报复回来。

眼下她给女儿和胶东王刘彘定下亲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说馆陶长公主真的有多看好胶东王刘彘,其实也不是。

一个才几岁的孩子,又哪里能够看得出资质如何,一定能对太子取而代之了。

可是在栗姬那里丢了面子以后,她下意识就想要在这上面找回来。

她是丢了面子,昌平还不如她,事情也就没有那么丢脸了。

但是如今面对窦太后的质问,馆陶长公主还是不由得心头一紧。

不过她她迅速镇定下来,还是决定否定这个事情。

她知道,窦太后一心一意要摆个母仪天下的架势,平时对着昌平长公主也不差,不会乐意她针对昌平长公主。

便强作镇定道:“阿母,你误会女儿了。女儿是和昌平不和,可是平时的小事也就罢了,怎么会拿阿娇的终身大事来斗气?‘金屋藏娇’的事情,真的是凑巧了,女儿都没有料到,彘儿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也是因为彘儿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女儿才觉得这个事情说不定真是两个孩子的缘分,便想着要不然成全两个孩子,绝对没有要故意和昌平过不去的意思。”

窦太后微微眯起双眼,显然对馆陶长公主的解释并不满意。

她冷笑一声,说道:“凑巧?哼!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凑巧?你倒是出息了,在我跟前也是张嘴就是谎话。”

听到窦太后这样说,馆陶长公主先是一惊,没有想到自己精挑细选的理由 ,都没有能骗过窦太后。

随后心里面却又涌现出一股委屈来,她就是要和昌平过不去怎么了?

父皇偏心也就是了,凭什么阿母也指责她?

带着这一股委屈,馆陶长公主索性破罐子破摔起来了。

“我就是要和昌平过不去怎么样?以前昌平和我过不去的时候,阿母都从来没有管过,现在我和昌平过不去,阿母倒是坐不住了,我和昌平究竟谁才是阿母的亲生女儿?阿母有把当成亲生女儿看吗?”

“没想到你心里面竟然这么怨我?”,听到馆陶长公主的话,窦太后也十分生气,“当初是个什么情况?我因眼疾早已失宠,你父皇宠爱的是慎夫人,就连你阿兄的太子之位都岌岌可危,要不是后面娶了薄氏,得到你祖母的支持,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我难道还要因为你和昌平小姑娘间的争执,去惹你父皇不高兴?”

馆陶长公主听了窦太后这番话,一时也语塞,当初她的日子是不算好,但是阿母和兄长的处境,同样不算好。

阿母其实一直都不算得宠,能被册封为皇后,是因为兄长是那个时候所有皇子中最年长的那一个,被册封为太子了,母凭子贵,阿母也就被册封为皇后。

可是父皇登基以后,宫里面又添了好几个皇子,其中也不缺宠妃所出的皇子,阿母又患上眼疾,父皇其实是有要废掉阿母和兄长的想法,理由都是现成的。

一个眼睛都看不见的皇后,岂不是有损国之威严?

当初大家都处境都不算好 ,确实也不能怪阿母不管她。

只是哪怕这个样子,馆陶长公主心中的委屈却依旧不少,梗着脖子道:“当初的事情就算了,如今情形不同了,阿兄已坐稳皇位,您也贵为太后,为何就不能为女儿出这一口气,反而还要斥责女儿,护着昌平?”

窦太后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馆陶长公主道:“你怎么如此不懂事!昌平虽然不是我亲生的孩子,却也是皇室血脉,如果我对昌平不好,岂不是让人觉得我容不下昌平,传出去让天下人如何看我皇家?吕后之事才过去多久,我能让天下人觉得我容不下先帝的其他子女,跟吕后一样吗?”

馆陶长公主眼眶泛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副十分委屈的样子。

“阿母什么都会考虑,却从未考虑过女儿的感受,昌平有意嫁女给彘儿的事情,又不是什么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我坏了昌平这个打算,怎么可能会影响到天下人对我们皇家的看法?阿母,你就成全女儿这一回,让女儿出一口恶气好不好?”

窦太后深吸一口气,看着馆陶长公主,眼神中带着几分意味不明。

“馆陶,你要一定这样做,我也不再说什么了,省得你觉得我不够疼你!只是这个事情你可得考虑周全,王夫人今日能背叛昌平,来日就能背叛你,你现在为了和昌平赌气,一定要把阿娇嫁给彘儿,日后王夫人变脸了,你可别后悔。”

窦太后十分反对这个事情,除了知道女儿馆陶长公主这样做,是故意和昌平长公主过不去,觉得姐妹间的那些争执越闹越大并不算什么好事。

以及馆陶长公主这样做,也明显是要与栗姬跟太子刘荣过不去,手心手背都是肉,馆陶长公主是亲女儿,太子刘荣也是亲孙子,不管谁输谁赢都总有损伤,她并不乐意见到这个情况以外。

也有担心女儿现在为赌气,做出的这个选择太轻率了 ,一个可以因为利益而背信弃义的人,等她真得到利益了,难道还会感恩不成?

到时候,别偷鸡不成蚀把米,女儿依旧得不到什么好。

馆陶长公主却想不到这些,听说窦太后话中的松动之意,连忙就保证道:“阿母,女儿知道了,绝对不会后悔!”

看着女儿绝不悔改的样子,又想着远在梁国的小儿子,窦太后在心里面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说什么了。

女儿这个样子,是已经拿定主意了,她好心劝说,女儿也听不进去,只觉得是她这个母亲不疼她,操心也是白操心。

要是女儿真把如今的局势给弄乱了,到时候她再出手,也不用担心女儿会受王夫人的欺骗,阿娇的日子会不好过,反而小儿子说不定又有机会了。

窦太后并不是不疼爱陈阿娇、刘荣这些孙辈,但是和亲生儿子比起来,孙辈就不算什么了。

考虑到小儿子,窦太后尽管明知事情很不妥当,还是放弃再劝馆陶长公主。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你起来去后面梳洗一下,其他人也该过来了。”

茉雅奇跟着昌平长公主和栗姬来到长乐宫的时候,长乐宫里面人已经不少了。

见到她们几个一起过来了,已经到了的那些人,不由得都有些奇怪,不知道他们怎么一起了。

就连窦太后,都有些意外。

在几人行过礼以后,就开口问道:“是昌平和栗姬啊!你们怎么一块儿过来了?”

昌平公主就笑道:“是我刚才在曲台殿和栗姬说了一会儿话,看着应该来长乐宫拜见阿母了,就和栗姬一块儿过来了。”

窦太后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了,心里面却也不是没有猜测。

只是她已经打定主意,既然局势控制不住了,还不如就让局势乱起来 ,自然就不会再说什么,而是说起闲话来。

一群人正说着闲话,就有宫女进来禀告,“太后娘娘,太子殿下过来了。”

“荣儿来了?”,听到是太子过来了,窦太后就笑起来了,“还不快让荣儿进来。”

很快,才被册封不久的太子刘荣就进来了,“孙儿拜见大母!”

“荣儿,快起来,坐到大母身边!”,窦太后赶紧就招呼刘荣坐到自己身边。

“是!”,太子刘荣起身,便来到窦太后身边。

茉雅奇坐在不远处,昌平长公主身边,倒是看清楚太子刘荣的样子了。

她顿时先是一喜,随即又是一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