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陪诊师 > 第220章 不化之雪

陪诊师 第220章 不化之雪

作者:月半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12:47:00 来源:小说旗

2022年12月7日,新冠疫情全面解封。

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仿若惊蛰时节晴空里的一声炸雷,炸得百虫千豸一个大激灵。它们睁眼抖身爬出洞外,东风过处,欣欣然一片草长莺飞的春意。

这一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辛州地处中国中部,没下大雪,倒是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花。

季虹和黄默山的养老院将于十天后开业,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季虹正在指导工人往墙上挂各种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十几个,全部用铝材制作的框架,里面是喷绘。季虹指挥工人把它们挂到指定的位置。比如《安全管理制度》和《养老院员工培训制度》挂在办公室;

《院长工作职责》挂在院长室;

《护理主任工作职责》挂在护理主任室;

《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挂在财务室;

《厨师职责》挂在厨房;

《护理员工工作职责》挂在护理大厅;

《医务人员工作职责》挂在医务室……

季虹刚安排停当,见外面飞扬起雪花,就叮嘱了几句,忍不住走到外面,她要感受感受雪花扑打在身上的快乐。

雪花不大,但很密,被细风裹挟着,歪歪扭扭地钻入楼栋、树杈、街道以及行人的衣服和脖颈里。路上的行人因疫情解封的消息而陡然间增加了数倍,他们走着看着,说着笑着,在为疫情解封而欢庆,也为这雪花带来的景致而振奋。

辛州每年都有几场大小不同的雪。这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越下越小,最厚的也不过五厘米上下了。

路上的孩子不多,因为都在学校里,否则到处都会是雪中狂欢图。雪的快乐,当然属于孩子。

一片雪花落进季虹的脖颈里。季虹没有管它,任微微的凉意渗透全身。这种凉意不经意间把她带入了那个关于雪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那年是2005年,她7岁,读小学一年级。

那年冬天特别冷,外面像冰窖。一天晚上临睡前,门口的大雪已铺了半拃厚,她奶奶一边给她盖好被子,一边说,今儿个是一夜的大雪哟。她兴奋地说,明天可以打雪仗了。

次日凌晨,天还没亮,奶奶把她从热被窝里叫醒,说:“雪下了一尺厚,把路都封住了,还上学不?”

她听说大雪那么厚,一下子从被窝里坐了起来,嚷着说,当然要上学。奶奶说,小路有二里多长,好多坑坑洼洼,咋走啊?

她正在沮丧呢,骆江在门外喊:“虹子起床没,快起来,吃完早饭,我给你们开路,送你们上学去!”

原来,骆江早已准备好工具,准备送俩孩子上学,他专门来叫季虹。

匆匆吃完早饭,她和骆江的俩孩子一起出发,跟着骆江。骆江捆扎好三小捆稻草,叫三个孩子分开搂着,说,等会儿有用。

骆江在前面用木锨开道,孩子们在后面亦步亦趋。雪太厚了,虽然只是辟开一尺多宽,从上到下也得三锨。如此,进度不快。好在天还没亮,看来时间尽在骆江的把控之中。

雪停了,村庄是整个的白茫茫一片,视线所及,近处并不模糊。她缩着脖子,双臂环抱着稻草,不停朝手上哈气,眼睛环顾雪野。

面前树枝上的雪条子像一条条丰肥的白狐狸,它们或卧或躺,或倚或靠,或悬或垂,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她真想爬上去好好地摸它们一把。

谁家屋好,谁家屋破,全然一样了,雪像白毯子把它们整个罩起来,把贫富差别掩盖于无形。只有高低不同的烟囱向着苍茫的天空昂昂然,昭示着主人的身份。

离开村庄一里地的光景,天已微明。村里逐渐有灯亮起来,这是有学生的农户,情况和她类似。隐约看见公路上已有班车,它们从乡镇往返于县市,在平时,班班几乎爆满。

卖菜的农夫三三两两往集市上赶。摊位不是固定的,谁迟了谁吃亏。故而,公路上绝不寂寞,雪再厚也阻不住他们。

骆江已活动得热乎了,他的动作频率明显加快,宽大的木锨在他手上一沉一扬之间透着力道,大块的雪在寒风中滚向两边,溅出串串雪沫,像风中玲珑的音符。

“等他们吃完饭,咱就到公路了,”骆江望向村子说,“咱村里有十几个上学的,我给他们的路开好了!”骆江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说着,到了桥边。桥架在渠道上,长度5米,由4条石条拼接而成,宽度不足一米,离渠底丈把高。曾经,桥面结冰,有人不小心滑倒,跌落渠底。

骆江用木锨小心翼翼地去除了桥面上的雪。这次落雪前没有下雨,加上雪刚停,桥面还没结冰。

骆江用稻草铺在桥面上,看起来薄薄的一层,她看着,有些怕。骆江牵着她的手,先把她牵过了桥,然后再牵自己的俩女儿。

“这么薄的一层草,怕是不稳当吧?”她问。

“放心吧,”骆江说,“村里还有人铺稻草的,上学的不止你一个。”

果然,骆江把她们送到公路上时,她扭头看见村里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在桥上铺稻草,此时天已大亮。

公路上的雪被车辆轧得结结实实,摊开厚厚的一层。部分路面被轮胎辗得光溜溜的,赶集的人逐渐多起来,大多是去集市上卖货的。空着手的行人走起路来更加小心翼翼,他们哈着腰,圈着腿,错着步,生怕摔倒。

骆江叮嘱说:“你们三个手拉着手走,稳当些。”

后面的家长和学生们相继赶到了公路边。他们互相谈论着说,本来没打算送孩子上学,看见骆江弄了条路出来,就都赶来了。

到了学校,班上有一半学生没到,基本上是被道路所阻。学校鉴于情况特殊,未予追究。

那年她7岁,失去父母已经三年。那个早晨,冷风如刀割面,但骆江的大手是那么暖,暖遍她全身。以后,每到冬天,每逢下雪,她都会想起那个早晨,想起骆江躬身铲雪的背影,想起骆江拉她过桥的情景。

后来,再没下那么大的雪了。再后来,遵照政策,村村通公路。农村的小轿车日益增多,都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但2005年的那场雪像一块晶莹的玉,在她内心的一角长年不化。她觉得,骆江开辟的那条雪路虽只有尺把宽,却是她的阳关大道,这条道,将把她送到天涯海角,陪她终老。

“哇,真好看,再下大些就好玩了!”黄默山从屋里出来,喊叫着,打断了季虹的思绪。“在发啥呆?是不是在想小时候打雪仗啊?”

还真猜中了。“嗯,是在想打雪仗。”

“还是小时候好玩儿,”黄默山看着洋洋洒洒的雪花,“可惜咱们长大了,回不去喽。”

“在养老院前感慨时光流逝,倒真的是很应景啊。”季虹说着,掏出手机,“留下这一刻吧,几十年以后,这一刻又是值得追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