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124章 高城峰]

大话灵山 第124章 高城峰]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8:04:17 来源:小说旗

一、群峰拱卫:云雾深处的神秘印记

四月的灵山被晨雾织成青灰色的锦缎,海拔1368米的高城峰如同一柄倒置的玉如意,斜插在层峦叠嶂之间。岩壁上赭红色的纹理蜿蜒如血脉,在云雾翻涌时若隐若现,恰似仙人挥毫留下的墨迹。山脚下的灵泉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每当月圆之夜,峰顶会浮现出模糊的人形光影,衣袂飘飘如在云端漫步。

\"阿公,高城峰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呀?\"十岁的秀秀攥着爷爷的袖口,望着远处被霞光染红的峰顶。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指向山峦:\"这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了。那时候咱们灵山连年遭灾,田里的稻子刚抽穗就被旱死,山匪又常常下山抢掠,百姓们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

县志记载,宋淳化年间的灵山地区确有\"三年两旱,蝗灾频发\"的记录,而高城峰的古称\"高澄峰\"首次出现在明万历年间的《广信府志》中。当地老者口耳相传的故事里,这座山峰的名字变迁总伴随着神秘色彩——据说是仙人留下的\"高城\"二字,既暗含\"高踞云端,护城安民\"之意,又与仙人的法号息息相关。

当暮色染透群峰,高城峰北侧的悬崖便会显现出天然形成的石纹:轮廓分明的衣褶、微微扬起的袖摆,远远望去竟像一位俯瞰人间的守护者。过往樵夫曾在峰顶发现半埋土中的残破玉笏,虽经岁月侵蚀,仍可辨\"护民\"二字篆刻其上,这些零星的物证,让高城峰的传说更添几分真实感。

二、星坠之夜:紫霞仙子的传音密信

元丰七年的霜降前夜,天穹突现异象:紫微星旁忽现一颗赤色流星,拖曳着丈许长的光尾坠入灵山深处。正在峰顶采集药草的老猎户王老汉,亲眼看见流星化作一位身裹青衫的男子,足下祥云未散,手中托着一方刻满星纹的玉匣。

\"吾乃高城,奉昊天上帝之命,来此护佑众生。\"男子声音如清泉击石,虽轻柔却让人心生安定。他望向山脚下零星的灯火,眉间掠过一丝痛色——那些在寒风中摇曳的光点,正如濒死的烛火般忽明忽暗。

高城仙人的降临并非偶然。据《列仙全传》补遗记载,当时天庭早有预兆:司掌人间疾苦的禄存星连续三月黯淡无光,紫微垣内出现\"地母失位\"的星象。掌管三界灾劫的玄武大帝夜观星象后,向玉帝进言:\"江南东道有地脉失衡之象,需遣善掌水土之道的上仙镇守。\"

初到人间的高城并未急于显露神通。他化名\"陈先生\",在灵泉村东头搭起竹篱茅舍,每日背着药篓穿行于山林之间。村人很快发现,这位新来的外乡人不但能准确辨认各种草药,更能用银针治愈多年顽疾。直到那年冬至,百年不遇的寒潮来袭,溪水结冰三尺,牲畜冻毙无数,高城才第一次显露非凡法力——他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掌心腾起莹莹绿光,竟让方圆十里的草木在寒冬中抽出新芽。

\"仙人显灵了!\"百姓们跪在雪地里叩拜,却见高城急忙扶起众人:\"我只是略懂些天地之道,真正要感谢的,是你们自己的坚韧。\"他望向远处的高城峰,眼中闪过微光:那是他选定的栖息之地,峰顶的天然石穴正适合作为沟通天地灵气的枢纽。

三、甘霖普降:旱魃肆虐后的生机逆转

元佑二年,江南大旱持续七月,灵山地区河床龟裂,连百年古松都开始掉叶。高城仙人每日清晨登上峰顶,面对东方持笏而拜,玉匣中的星纹在阳光下明灭不定。村人发现,每当他施法时,峰顶便会浮现出若隐若现的水龙吟虚影,那是他在向天河星官祈雨。

旱魃的肆虐远比想象中顽固。据《灾异志》记载,此次干旱乃下界浊气凝聚而成的旱魔作祟,其根源在于人间怨气淤积。高城仙人在查阅山精野怪的典籍后,决定采用\"引天河水润地脉\"之法——此法需以自身法力为引,在峰顶搭建星象祭坛,连通天上银河与地下灵泉。

祭坛落成那日,高城峰被七彩霞光笼罩,二十八宿星图在云层中依次显现。仙人踏星而行,每一步都在云气中留下金色足印,当他念动\"水灵敕令\"时,玉匣突然爆发出刺目光芒,一道水桶粗的银流从天而降,直入峰顶深潭。刹那间,干涸的河床开始渗水,枯萎的禾苗挺起了腰杆,就连枯死的老槐树都冒出了新芽。

但此法损耗极大,祈雨成功后,高城仙人面色苍白如纸,唇角渗出丝丝血迹。他却笑着安慰围上来的百姓:\"无妨,天地自有循环,我不过是借了些天河的水,待地脉恢复,自会偿还。\"此后三月,他每日在潭边打坐,以自身灵气温养被旱魔侵蚀的土地,潭水渐渐变得清澈甘甜,饮过的人畜皆百病不侵。

旱魔的败亡充满戏剧性。当最后一股浊气试图逃离时,高城仙人随手摘下腰间玉坠,化作万千柳叶镖追至三清界边缘。这场战斗虽未在人间显形,却在仙界留下记录:《仙战录》载\"高城以柳叶化兵,破旱魃于斗牛之分,其法如春风拂柳,看似轻柔却无坚不摧\"。

四、天威降临:南天门下的嫉妒之云

高城仙人的声望日隆,灵山百姓自发在峰下修建\"护民祠\",每月初一都会登山祭拜。消息传到天庭,却引发了不同反响。掌管人间香火的金灵圣母首先发难:\"下界凡民竟敢僭越,为区区地仙立祠,成何体统?\"她的话得到了不少神仙的附和——毕竟,一个新晋仙人的香火竟超过了许多老牌星宿,这在等级森严的天庭堪称\"越轨\"。

真正的危机始于紫微宫的一次朝会。当玉帝提及\"灵山百姓安居乐业\"时,左班丞相太白金星忽然出列:\"陛下,高城仙长虽有功绩,却擅自改变地脉走向,已触怒五方五帝。今西方白帝已遣使来告,称江南金气受损,恐引发连锁灾劫。\"此言一出,殿中哗然,原本支持高城的仙人也纷纷沉默。

天庭的敕令在中秋夜降临。十二名金甲天兵踏月而来,为首的天猷元帅手持\"谪仙令\",声如滚雷:\"高城听令!尔擅自干预人间劫数,触犯天条第三十七款,着即卸去法身,回天庭听候发落!\"峰顶的茅屋内,高城正为百姓推算来年农时,闻言却只是一笑:\"我早知会有此劫,只是这灵山百姓......\"

他望向山下闪烁的灯火,眼中满是不舍。自下凡来,他已将自己的灵脉与灵山地脉相连,若强行离开,刚恢复的地脉必将再次崩乱。\"能否容我三日时间,安排善后之事?\"高城抱拳恳请,却遭天猷元帅冷笑拒绝:\"莫非你想借机逃脱?天兵听令,即刻拿人!\"

五、山河为证:石破天惊的守护之战

第一场交锋在峰顶展开。天猷元帅挥剑劈出五道雷火,却见高城轻挥衣袖,将攻击引向一旁的巨石,炸出的火星竟在石面烧出\"护民\"二字。\"你这是抗旨!\"天兵们怒吼着合围,高城却不慌不忙,足尖轻点便跃上悬崖,指尖划过岩壁,赭红色纹理突然活了过来,化作无数藤蔓缠住天兵的腿脚。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堪称\"仙凡斗法的奇观\"。据后世山民传说,当夜高城峰忽明忽暗,忽而被金光笼罩,忽而腾起青色烟霭,兵器相击之声如万马奔腾,惊得鸟兽皆不敢出声。仙人施展\"移山倒海\"之术,竟将相邻的天梯峰云雾引来,化作迷阵困住天兵;又以\"五雷正法\"在峰顶布下结界,任雷火轰击却岿然不动。

天猷元帅见久攻不下,祭出杀手锏\"天罡三十六阵\",顿时天昏地暗,无数利刃从四面八方袭来。高城深知不能再拖延,他咬破指尖,血珠滴在玉匣上,刹那间星图浮现,整个灵山的山川突然发出共鸣——那些被他救治过的草木、河流、甚至岩石,都在输送着微弱却坚定的力量。

\"天地万物,皆有灵识。\"高城的声音回荡在群峰之间,\"我守护的不是天庭的威严,而是这方土地的生机。\"话音未落,峰顶的石像突然发出微光,那是他与灵山地脉融合的印记。最终一击时,他张开双臂迎向最强的雷火,衣袍破碎却岿然不倒,宛如一座新的山峰矗立在云端。

六、化身永恒:石像怀中的千年光阴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峰顶时,战斗已然结束。十二名天兵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天猷元帅的佩剑断成两截,而高城仙人已化作一尊石像,面朝灵泉村方向盘坐,右手虚抬似在施法,左掌摊开托着那方玉匣。石像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细看之下,竟能发现石纹中流动着细小的光带,如同血脉般生生不息。

百姓们在清晨登山时,看到的便是这样的景象。年逾八旬的老族长颤抖着跪下:\"仙人用自己的法身镇住了地脉啊!\"他指着石像脚下的深潭,原本清澈的水面此刻倒映着星图,每一颗星星都对应着灵山的某处村落——那是高城在最后时刻,将自己的灵识融入了整个山脉。

岁月在石像前流淌,护民祠渐渐变成了香火旺盛的道观,玉匣中的星图被拓印在石碑上,成为灵山百姓春耕秋收的指引。不知何时起,石像怀中的玉匣里开始生长出一种奇花:花瓣呈七色,每逢干旱便会自动凝结露珠,百姓们称之为\"仙人泪\"。

现代的登山者总会在石像前驻足。有人发现,石像的面容会随着光线变化而细微改变,有时像在微笑,有时又似在沉思。2019年,地质学家在峰顶检测到异常的地磁场,仪器显示此处的岩层中含有罕见的\"灵玉\"成分,能持续释放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或许就是传说中\"仙人神力\"的科学解释。

七、云深之处:传说与现实的永恒共振

站在2025年的高城峰顶,秀秀已是鬓角微白的教师。她指着远处的石像,向学生们讲述那个古老的传说:\"高城仙人并没有离开,他化作了灵山的一部分,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我们。\"山风掠过,石像袖间的铜铃忽然轻响,仿佛在回应她的话语。

近年的文物普查中,护民祠遗址出土了一块宋代石碑,碑文清晰记载了\"高城仙长降雨救民,化像护山\"的事迹,与民间传说高度吻合。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当灵山遭遇强台风或山体滑坡,高城峰周边的村落总会神奇地避开灾害,仿佛真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拨云驱雾。

暮色中,有人看见一位青衫男子的身影在石像旁闪过,待走近却只剩山雾缭绕。这样的\"目击事件\"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成为高城峰最动人的注脚——传说从未远去,它早已融入灵山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成为这片土地的精神图腾。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峰顶的石像在夜色中渐渐与星空融为一体。或许,真正的守护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奇迹,而是像高城仙人那样,将自己的初心化作永恒的星光,默默照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