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 第122章 曹雪芹【还有一章】

顺天府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皇城,奉天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五六斜倚在蟠龙金椅上的身影。

他的目光冷峻,扫过阶下文武百官,似在审视着每个人的心思。

“吕宋海战虽胜,可朕总觉缺了些底气。”

朱五六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沈括说蒸汽战船还能改良,张衡说磁雷威力尚浅,诸位以为,该从何处寻那经天纬地之才?”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在思索如何应答。

片刻后,礼部尚书整了整衣冠,拂袖出列,声音洪亮地说道。

“陛下,前朝李冰治水、蔡伦造纸,皆为华夏瑰宝。”

“若能寻得这般匠才复生,何愁百业不兴?有了他们的智慧,我大周定能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无论是水利灌溉,还是民生用品,都将焕然一新。”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户部侍郎便上前一步,摇头反驳道。

“陛下,治国需以钱粮为本。桑弘羊善理财,刘晏精漕运,此等能臣才是当务之急。”

“唯有充盈国库,合理调配钱粮,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持各项事业的推进。”

两人各执一词,朝堂之上争论愈发激烈,文官们分成两派,纷纷引经据典,阐述自己的观点。

武将们则站在一旁,神情严肃,虽未参与争论,但眼神中也透露出对人才需求的急切。

就在争论正酣时,原本平静的天穹突然泛起涟漪,如墨色绸缎被无形之手搅动。

众人察觉到异常,纷纷停下争论,抬头望向天空。

只见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一幅画卷自云层中徐徐展开。

画卷中,青砖黛瓦的大观园宛如仙境,粉面钗环的少女们姿态各异,有的手持花锄,葬花垂泪,那哀伤的神情仿佛能触动人心;有的围坐在一起,吟诗作对,尽显才情。

穿红着绿的小厮们往来奔走,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廊下的鹦鹉学舌般重复着 “花落水流红”,为这如画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动。

画面一转,场景来到一间简陋的小屋。

屋内,一盏青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一位清瘦书生正握笔疾书,他眉头紧锁,神情专注,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墨迹未干的宣纸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几字力透纸背,诉说着无尽的沧桑与感慨。

“这是何妖术?”

武将们下意识按剑,神情警惕,生怕这奇异的景象会带来什么危险。

朱五六却猛然起身,龙袍扫落案上奏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此乃天书示警!朕曾闻前朝有本《石头记》,传至八十回戛然而止,令无数文人扼腕。”

“今日天幕现此奇景,定是要朕寻那着书之人!”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笃定,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位神秘着书者能为大周带来的改变。

钦天监正急忙翻阅星象录,额头沁出冷汗。

他仔细对照着星象的变化,片刻后,颤声禀报道。

“启禀陛下,昨夜文曲星忽明忽暗,与天幕异象正合!此书生应是曹雪芹,康熙年间人士,毕生心血尽付《红楼梦》。”

三日后,工部特制的青铜法阵在太液池畔亮起幽蓝光芒。

雾气蒸腾间,身着月白长衫的曹雪芹踉跄而出。

他望着雕梁画栋的宫殿与顶盔贯甲的侍卫,面色惊恐,声音颤抖地问道。

“这... 这是何处?莫不是阴曹地府?”

朱五六快步上前,亲手扶起曹雪芹,语气和蔼地说道。

“先生勿惊,朕乃大周皇帝朱五六。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想请先生续写《红楼梦》后数十回。”

“此书既能描绘世情百态,必藏治国安邦之道。朕相信先生的才华,定能让这部奇书更加完整,也能为我大周的治理提供宝贵的借鉴。”

曹雪芹抚着案上未干的墨痕,指尖微微颤抖。他望着窗外掠过的白鸽,思绪飘回黄叶村的寒夜。

“陛下可知,此书原无结局?”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

“当年我‘举家食粥酒常赊’,方得八十回残稿。后四十回... 本就藏在这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里。”

“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经历,都早已注定了他们的结局,只是一直未能将其完整呈现。”

三日后,文华殿内飘着墨香。曹雪芹提笔时,忽问。

“陛下可知,这红楼梦中谁最似您?”

见朱五六皱眉,他轻笑一声,笔尖在宣纸上游走。

“非宝玉,非贾政,而是那‘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

她协理宁国府时雷厉风行,恰似陛下整饬吏治;她放利钱、弄权铁槛寺,又暗含治国之险。

陛下在治理国家时,既要像王熙凤一样果断决策,雷厉风行,又要警惕权力带来的诱惑和风险,以免重蹈覆辙。”

随着笔锋流转,大观园的命运急转直下。

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最终病死狱神庙,她的死充满了凄凉与无奈;贾宝玉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悬崖撒手,看破红尘。

当写到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的结局时,满朝文武无不唏嘘,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朱五六却在看到探春远嫁海疆那章时拍案而起。

“好个‘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此书不仅写尽兴衰,更暗藏海权之道。”

“探春远嫁,就如同我大周走向海洋,虽有离别之痛,但也蕴含着无限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机遇,开拓海疆,让大周的威名远扬。”

曹雪芹搁笔那日,恰逢郑和舰队凯旋。

海商们带回的不仅有香料珠宝,还有新大陆的羊皮地图。

朱五六命人将《红楼梦》抄录百份,分赐百官,又特命曹雪芹入翰林院,专司编纂《海国图志》。

“先生可知,你笔下的大观园是女儿国,朕的朝堂亦要容纳万千英才。这续写的何止是红楼,更是我大周的新篇。”

朱五六指着天幕上逐渐淡去的画卷,目光坚定而充满期待。

暮色中,曹雪芹望着宫墙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忽然想起自己未竟的遗愿。

或许在这异世,他不仅能完成《红楼梦》的续写,还能为大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才华在另一个时空绽放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