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一百七十四)

孙少林资助贫困学生

七月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般倾泻在中心小学的操场上,林小华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最后一份会议资料塞进公文包。散会时已是下午三点,他这才想起自己错过了午饭,胃里空荡荡的像是被掏了个洞。

来到孙少林的餐馆就,林小华迫不及待地坐下。

“小华,你来了啊。”系着围裙的陈雪儿脸上立刻绽开笑容,“还没有吃饭吧?我给你煮饺子吃。”

说着,陈雪儿就去了后厨。不到十分钟,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了上来。林小华夹起一个咬下去,鲜香的汤汁立刻在口腔里迸开。

“慢点吃,是不是没吃午饭的。”陈雪儿给他倒了杯凉茶,温柔地看着他。

“少林哥在不?”林小华随口问道。

“去市场买菜了,应该快回来了。”陈雪儿拿起纸巾给他擦了擦嘴。

这时候,孙少林提着两大袋菜走了进来:“小华,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坐坐?”

林小华叹了口气,放下筷子:“我刚在中心小学开会,让我统计贫困学生数量,我们学校的贫困学生很多。”

陈雪儿皱起了眉头:“我记得去年不是有好心人资助了几个学生吗?”

“是有,但还是有学生没有得到帮助。”林小华叹气说。

孙少林把食材放进厨房,出来时手里多了两瓶冰镇可乐。他在林小华对面坐下:“天太热了,我俩喝点可乐?”

孙少林喝了一口可乐,喉结上下滚动:“我的老家就在小店小学旁边,我上学那会儿,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

林小华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语气中的异样:“你也在小店小学读过书?”

“读过两年,后来转到镇上了。”孙少林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可乐瓶上的水珠,“那时候家里穷,经常饿着肚子上课,手上全是冻疮,写作业时笔都握不住……”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孙少林摆摆手,转向林小华,“你们学校贫困生多吗?”

林小华点点头,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名单:“这是本学期需要特别帮扶的学生名单,有18个。最困难的10个连基本生活费都成问题。”

孙少林接过名单,粗粝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名字。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深吸一口气:“这样吧,我先资助10个最困难的,每学期每人500元。”

林小华手里的筷子突然掉在桌子上,感激地说:“我代表学校和孩子们谢谢你!”

孙少林摆摆手,脸上浮现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别这么说,我也是苦过来的,知道那种滋味。那我7月8日去你们学校,你看合适吗?”

林小华的眼眶有些发热,开心地说:“那我们约定好7月8号下午三点,我在学校等你。”

三天后的下午,孙少林暂停了一会儿店里的生意。他站在餐馆门口,和店里的员工把三箱学习用品搬上汽车后备箱。彩色铅笔、卡通橡皮……每一样他都仔细检查过。

“少林哥,牛奶装好了。”陈雪儿指了指后备箱

孙少林点点头:“鸡腿呢?”

“卤了七十个,都用食品袋分装好了。”陈雪儿擦了擦额头的汗。

孙少林笑着说:“还是你想得周到。”

下午三点,孙少林的小轿车缓缓驶入小店小学的操场。林小华早已等在那里,身后站着十几位家长和一群好奇张望的孩子。

“少林哥!”林小华快步迎上来,握住孙少林的手,“都准备好了,家长们都到齐了。”

孙少林点点头,转身去后备箱搬东西。陈雪儿则直接走向孩子们,蹲下身和他们平视:“小朋友们,猜猜姐姐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孩子们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陈敏怯生生地问:“是……是糖吗?”

“比糖更好哦!”陈雪儿变魔术似的从保温桶里拿出一个卤鸡腿,“香喷喷的鸡腿!每人一个!”

操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陈雪儿让孩子们洗洗手,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大鸡腿。孙少林和林小华一起把学习用品搬到教室的讲台上,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

“各位家长,”孙少林清了清嗓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到孩子们。”

他走到第一个家长面前——那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粗糙的手上布满老茧。孙少林双手将500元现金递过去:“大叔,给孩子买些文具和衣服吧。”

家长们激动地接过钱,话语里充满了感激

就在这时,校门口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扛着摄像机的年轻人和一个拿着话筒的女记者匆匆走来。林小华惊讶地迎上去:“王记者?你们怎么……”

“林校长好!”女记者微笑着说,“自从上次在安城日报培训见到您,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今天本来在村里采访‘三夏生产’,听村民说这里有人资助贫困学生,就赶过来了。”

孙少林本来不想接受采访,他认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醒了,但林小华已经拉着他走到镜头前:“这位是孙少林孙老板,他今天来资助我们学校十名贫困学生,每人500元,还带来了价值三千多元的学习用品……”

摄像机红灯亮起的瞬间,孙少林的脸有些发红。他轻柔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记者把话筒递到他面前:“孙老板,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个善举的呢?”

孙少林看了看周围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正在给孩子们分鸡腿的陈雪儿:“因为我曾经也经历过,知道贫困儿童正在面临的苦难。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帮帮他们。”

林小华适时地插话:“孙老板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几次活动了,给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带着店员给学生做饭,还给一些孩子买新衣服,他的事迹安城日报都刊登过。”

摄像机转向正在和孩子们互动的陈雪儿。一个小男孩正仰着脸问她:“姐姐,你下次还来吗?”

陈雪儿摸摸他的头:“来,当然来!下次阿姨给你们带好吃的,好不好?”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夕阳西下时,活动接近尾声。孙少林帮着把剩余的学习用品搬进教室,林小华则用学校的数码相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幕。

“小华哥,”林小华突然说,“我想把今天的事写成报道投给《安城日报》,可以吗?”

孙少林连忙摆手:“别别别,这点小事不值得上报纸。”

“这可不是小事。”林小华认真地说,“您的善举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也许能带动更多人来帮助这些孩子。”

孙少林沉思片刻,终于点点头:“那……好吧。不过别写得太夸张,我就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

当晚,林小华坐在电脑前,一篇题为《一个餐馆老板和10个山里娃》的报道一气呵成。他精心挑选了三张照片:孙少林双手递钱给老人的瞬间、陈雪儿弯腰给孩子们分鸡腿的画面、以及全体受助学生抱着新文具的合影。

三天后,这篇报道出现在《安城日报》第二版,还配发了编者按。第四天晚上,县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孙少林资助贫困生的专题报道。

因为多次帮助困难学生,孙少林的餐馆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他们都去品尝孙少林店里的特色菜,让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