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 第103章 建都北平,经济北移

随着李承乾的五年计划安排下来,整个大明就开始运转起来了。

朝廷突然宣布迁都北平,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在大明境内激起千层浪,引起轩然大波。

“迁都?这是什么情况?金陵作为都城不是好好的吗,怎么说迁都就迁都呢?”有人惊讶地喊道。

“对啊,放着南方的繁华不要,却要跑到北方去重新搞建设,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另一个人附和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就要迁都?这也太草率了吧!”还有人对迁都的原因表示质疑。

“哈哈,家人们,谁能想到啊,我早上一睁眼,发现我家这里竟然要成为帝都了,真是太意外了!”有人兴奋地说。

“迁都北平,这是真的吗?消息可靠吗?如果是真的,那我得赶紧去抢占好地方啊!”有人开始盘算着如何从迁都中获利。

“当然是真的啦,新都预计在十年内就能建成,工部已经派人去规划了,到时候如果要拆迁的话,说不定还能分到不少钱呢!”有人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

然而,对于那些原本生活在金陵的人来说,这个消息却让他们感到无比失落。

“一睁眼,帝都就变成陪都了,这落差感也太大了吧,呜呜呜……”有人哀叹道。

迁都的消息传出后,南北方的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激动不已,有人则大失所望,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景象。

就在民间议论纷纷时,各地官员的奏折也如雪花一般送到李承乾面前。

一些南方出身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反对迁都,他们以南方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由,强调金陵作为都城的优势。

大体意思就是,陛下,金陵乃我大明根基所在,位处江南鱼米之乡,繁华富庶,又有长江天险,何苦要舍弃这一切前往北方苦寒之地?

而那些北方官员则力挺迁都,认为这是加强北方边防、巩固统治的必要之举。

天子坐镇北平,可震慑北方诸夷,保我大明边疆安稳,此乃长远之计!

李承乾看着这一本本奏折,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但李承乾只是重申了一遍迁都的必要性。

迁都之事必然会面临诸多阻力,这一点李承乾早有预料,毕竟,北方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经济中心。

先前是因为北方沦陷,经济中心被迫南迁,鸠占鹊巢几百年过去了,他们自然不希望看到经济中心重新移回北方。

然而,李承乾深知此举对于大明的未来至关重要,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推行迁都计划。

在朝堂之上,李承乾再次强调,“朕意已决,迁都北平势在必行!诸位爱卿只需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共同铸就新都的辉煌!”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一锤定音,使得朝原本反对迁都的声音瞬间安静下来。

官员们纷纷领命,表示愿意遵从皇帝的旨意,积极参与到迁都工程中来。

一场浩大的迁都工程就此正式拉开帷幕。

既然迁都之事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么再继续固执地持反对意见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此时此刻,官员们的关注点逐渐从迁都这一既定事实转移到了其他方面,例如帝都的具体选址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商业机遇。

众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听清楚帝都最终将会落户何处,以及它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大。

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在帝都选址的周边地区购置土地,并开展各种商业活动,从而谋取更为丰厚的利润。

事已至此,既然迁都已成定局无法避免,那倒不如干脆顺应时势,做那第一批敢于北上闯荡、勇尝螃蟹滋味的人。

迁都北方,其主要目的固然是为了收复北方民心,彻底奠定南北一统的坚实基础,进而实现恢复中华的伟大目标。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次要目标,那就是要借助迁都之举,带动北方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

通过将经济中心向北迁移,可以促使北方地区迅速繁荣起来,实现南北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毕竟,自己身为大明的皇帝,所统辖的并非仅仅是南方一隅之地,而是包括南北双方在内的整个广袤疆土。

南北两地的子民皆是自己的子民,绝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而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京城在准备迁都,而徐达他们那边也是大获全胜,该抓的抓,该封的封。

名下所有产业全部收归国有,然后朝廷用不上的会拿出来卖掉,折现入国库。

整个江南之地,掀起阵阵腥风血雨。

人抓齐了之后,通通流放北平,去建新都去了。

大把的银子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送入国库,仿佛没有尽头,户部尚书徐铎看着这些银子,心中却并没有多少喜悦。

着手安排户部的亲信进驻江南,负责代表朝廷居中协调江南地区的各种利益关系,以确保朝廷能够在江南地区获得最大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铎逐渐发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户部似乎变成了一个中转站,左手收钱,右手就出钱,银子在户部这里只是短暂停留,然后就迅速流向了其他地方。

虽然账本上的数字看起来越来越多,但实际上真正留在户部的钱却少得可怜。

徐铎不禁感叹,这贪污都没多少能贪的啊!毕竟,要在十年内建造一座比现在的紫禁城更大、更宏伟的新都,所需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户部的钱跟不上工程的进度,到时候皇帝肯定会秋后算账,一旦耽误了新都的建设,徐铎毫不怀疑皇帝会将自己劈成两半。

更要命的是,不良人那边还时不时地来要钱,这让徐铎顿感头皮发麻。

他实在想不明白,明明每一笔钱都经过了自己的手,可为什么国库还是没有钱呢?

徐铎无奈地叹息着,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