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 第44章 若真是朕的高明就好了

李世民的飞鸽传书当天还没飞出去多远,就被不良人给弄下来了。

然后把信件内容拓印了一遍,晚两天之后才让这鸽子继续去传令。

这就确保不良人的消息能够最先到达京城。

没几天,朱棡和常茂进驻福建。

一省文武百官全部过来迎驾,并配合朱棡行事。

但是官员们都疑惑,没听说本地有什么外地的通缉犯跑来了啊,朝廷为什么会大张旗鼓的派一位亲王和一位国公前来?

我们当地的官员都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可朝廷那边却已经得到了消息,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按理说,就算真的有通缉犯,也应该是我们本地的官员先发现并上报给朝廷才对啊。

如今朝廷比我们还先知道,这会不会让朝廷觉得我们这些地方官员失职呢?想到这里,众人心里都不禁有些忐忑。

“晋王殿下,不知道这通缉犯究竟是什么人,竟然劳动您亲自前来?”有人壮着胆子问道。

也确实好奇,什么通缉犯能让一位亲王和国公联袂来抓。

“是啊,殿下,我们这边也没有收到云南那边的行文,要求我们配合抓捕啊。”另一个人附和道,似乎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不知道朝廷现在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会不会要对谁进行革职查办啊?”又有人忧心忡忡地问,显然对这件事的后果感到担忧。

毕竟这涉及到自己的利益。

本地这边出现了通缉犯,你们这些当官儿的竟然啥也不知道,等朝廷派人来了你们才知道这事儿。

这可不能说不知者无罪啊。

往小了说,这事儿都是渎职!

“是啊,殿下,这真的不是我们失职啊,实在是我们真的还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呢。”众人纷纷附和,表示自己的无辜,希望能够得到朱棡的理解。

“殿下,您这里有没有那通缉犯的画像呢?如果有的话,我们马上安排人在全城张贴,进行抓捕。”

有人赶紧提议道,希望能借此表现一下自己的积极态度,同时也能尽快将通缉犯捉拿归案,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你妹的,你一个云南的通缉犯,往我们福建跑啥,真的是。

我们跟你们隔那么远,你还要跑来祸害我们。

官员们七嘴八舌地围着朱棡,每个人都显得有些焦虑,生怕朝廷会怪罪他们本地官员失职,从而引发官场的人事变动。

当然,也有人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赶紧亡羊补牢,以免遭受牵连。

朱棡摆摆手,“本王既然来了,就由本王统筹全局便好,怎么做本王心里有数。”

朱棡当然知道这所谓的通缉犯是谁。

但现在算算日子,人还不一定到了呢。

而且朱棡也不打算提前泄露,以免打草惊蛇。

而此时的通缉犯本人,确实还没到福建,不过也快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得知了宫中那便宜儿子正式登上皇位并更改年号的消息。

“改元承乾,承乾,这可真是个好名字啊!”李世民不禁感叹道。

这个名字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那个优秀的儿子李承乾。

乾代表着天,而承乾则意味着承接天道,安定乾坤!

李世民犹记得自己当年那个儿子出世的时候,给他取名承乾,小字高明。

承乾,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正当李世民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的时候,毛骧开口问道,“陛下,太子已然登基,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呢?”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毛骧稍安勿躁,然后缓缓说道,“计划不变,等张定边出山之后,让他开始收拢各地的起义军,拉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来。”

李世民的想法就是拉拢张定边之后,就正式收拢起义军,组建兵马。

反正各地起义不断,自己无非再次角逐天下罢了。

当年自己可以,现在自己也可以。

“只恐怕,太子那边已经注意到我们了。”毛骧长叹一声说道。

“说起他,你们觉得他这儿年号,是什么意思?按理来说,承乾两个字虽然很好,但昔年大唐时期有个叫李承乾的太子,他的下场可不好,标儿他用这个为年号,就没有反对吗?”李世民看向众人询问道。

几个明面上负责保护李世民安全的暗卫纷纷低下了头。

俺们书都没读多少,你问俺们这些有啥用?

李培玉回答道,“陛下,也许就是取承乾二字之意,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和大唐时期那位可能没有关系。”

李培玉实在是搞不懂自家陛下最近是咋滴了,现在听到承乾两个字,好像有种奇怪的感觉。

不会是一个年号嘛,有什么好深思的?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惆怅和懊悔。

“如果这真的是朕的高明就好了……”

李世民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自嘲。

是啊,他怎么会产生这样荒谬的念头呢?那个名叫朱标的太子,与自己的儿子李承乾毫无关系。

李承乾早已离世,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然而,如今回想起来,李世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当年的决定。

如果他能够顺应时势,选择退位,在幕后掌控政权,是否真的能够在保住权力的同时,避免失去这个心爱的儿子呢?

这是自己的嫡长子啊!

是他谋反自己都没舍得杀的嫡长子啊。

这个问题在李世民心头萦绕不去,让李世民感到愈发的悔恨,人一旦上了年纪,思维似乎就变得有些昏聩,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清晰明了。

就如同当年的汉武帝一样,晚年的他也犯下了许多错误,而李世民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可能也正走在同样的道路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过去,他才发现,高明的死,是否也与自己有着某种间接的关联呢?

是自己对他逼迫得太紧了吗?李世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失去了,也开始后悔了。

朕的高明,朕的观音婢,呜呜呜。

花开又花谢花满天,呃……唱错片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