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 > 第241章 深闺王妃

成婚之后,赵亚楠才真正体会到昔日王妃们的无奈。婚后的生活,处处都是束缚。虽说王爷对她疼爱有加,可王府事务繁忙,王爷时常公务缠身。她独守着空旷的王府,再难寻得往日在茶楼时的逍遥自在。

从前单身时,她来去自如,随心所欲;如今顶着王妃的头衔,一言一行都得谨小慎微,还得时不时进宫请安,繁琐的规矩让她头疼不已。更别说她还挂着郡主的身份,这双重身份的枷锁,时刻提醒着她必须端庄自持。如今去茶楼,她也只能像王爷从前那样,窝在雅间里,这才明白当初王爷为何总爱待在雅间——不是偏爱清净,而是身不由己。

她常常想念茶楼里的亲人,可碍于身份,不敢轻易抛头露面。何三事务繁多,姐弟俩也难得见上一面,每每想起,赵亚楠都满心怅然。

深冬时节,大雪纷飞,接连数日,赵亚楠都被困在王府。好在腹中胎儿安稳,这让王爷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她自己也格外小心,哪怕再想出门,遇上天气不好,也会强忍着待在府中。

好不容易等到天气放晴,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地上的积雪也化得差不多了。阿武小心翼翼地陪着她来到茶楼。看着熟悉的场景,她不禁想起去年寒冬,那些穷苦学子连棉絮都没有,蜷缩在角落里苦读的模样。如今王爷无需再为军队的粮饷发愁,茶楼的收益尽数归她,手中宽裕了,她便与徐掌柜商量,为茶楼里家境贫寒的学子购置棉被、棉衣和棉鞋。

不仅如此,茶楼每日都会熬煮免费的姜汤,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寒门学子,亦或是路过的百姓,都能喝上一碗驱寒暖身。她还吩咐,将茶楼里吃不完的饭菜,分给路边乞讨的孩子。想着那些孩子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喝上暖汤,她心里就觉得踏实。

腊月廿三祭灶一过,徐掌柜便依照惯例提前四日给茶楼近四十号人放了年假。那些寒门学子依旧选择留守,守着满室墨香苦读;而张班主一行人却与往年不同,在茶楼打拼近两年,手中终于攒下些银钱,思乡之情如潮水般翻涌。纵使亲眷大多已离乡谋生,可故土难舍,何况十日假期足够往返,众人商议后,决定踏上归乡路。

徐掌柜依旧选择留守,赵亚楠并未多劝,只是早早备下了丰厚年礼。她深知众人这一年的辛劳,如今王爷无需再为军饷发愁,她出手愈发阔绰:给每位归乡的伙计都封了沉甸甸的红包,还备上茶楼招牌的干饼、麻辣鱼等吃食;又特意为女孩子们添置了精致首饰,金镶玉簪、珍珠耳坠在红绸包裹下泛着温润光泽。

薪资也迎来大幅上调:徐掌柜的月俸从三两增至五两,张班主从二两提至三两,就连普通伙计都涨了五百文钱。这个消息传开时,茶楼上下一片欢腾。胡娘子的师姐云娘感慨不已,庆幸当初投奔张班主的决定,“在这儿不愁吃穿、有房可住,大伙儿和和气气,每月至少能落二两多银子,这般好日子,上哪儿寻去?”

如今茶楼规矩周全,打赏的银钱一些留作添置器具,一些用于改善伙食,余下的全部分给众人。每逢雨天,伙计们还能得闲歇业。平日里,赵亚楠常来探望,送来新衣布料、胭脂香粉。春红、蔷薇这些小丫头片子,在这温暖的氛围里,没了勾心斗角,只想着把活儿干得漂亮,莫负这份知遇之恩。众人各司其职,将茶楼打理得井井有条,只盼着来年,还能守着这份难得的安稳与温情。

放假那日,何三依旧像以前般黏着赵亚楠,全然不顾一旁端坐的王爷投来的审视目光。在他眼里,眼前的人永远是那个会替他出头的姐姐,哪有什么王妃的架子。“姐姐,咱们啥时候回去?我想娘亲了”。

赵亚楠望着何三纯真的模样,眼底满是温柔。其实她心里也念着山里的烟火气,念着大伙热热闹闹的日子,可如今身份不同往日,一举一动都牵扯着王府颜面,这般大事,她必须与王爷仔细商议。

虽说如今成了王府主母,又顶着郡主头衔,可赵亚楠从未将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在她心里,何三依旧是那个会闯祸、会撒娇的弟弟,即便他偶尔没了规矩,她也从不往心里去。权势地位于她而言,远不及亲人之间那份纯粹的情谊珍贵。她轻拍着何三的肩:“等姐姐与王爷商量好,定带你回去!”

赵亚楠与王爷商议后,得知除夕便要应皇上之邀入宫赴宴守岁,王爷还需主持王府祭祀先祖的仪式,初一更要进宫向皇帝恭贺新春。她细细盘算,只怕最早也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望着窗外飘飞的细雪,她心底满是无奈——王妃的身份如同金丝笼,将曾经洒脱的性子牢牢缚住。

思虑再三,她将何三唤至跟前:“阿三,姐姐如今成了亲,一举一动都牵扯着王府颜面,实在不能任性。这次恐怕得初二才能回去,你先启程可好?”少年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眶微微泛红:“可没有姐姐陪着,路上多没意思啊……”

见弟弟委屈的模样,赵亚楠伸手轻轻揉了揉他的脑袋:“你先回去,等我初二一到,咱们就痛痛快快玩几天。对了,你手头银钱还够吗?”何三摸了摸钱袋,声音闷闷的:“够的,姐姐给的月钱我都攒着。”她点点头,想起上次给婶娘送去的布匹衣裳,便叮嘱道:“山里日子清苦,你多买些米面肉菜,见着谁家困难就分些去。但记住,莫要张扬,咱们行善是积福,不是显摆。还有,回程一定要租辆稳妥的马车,千万注意安全。”

何三虽满心不情愿,却也明白姐姐身不由己,最终耷拉着脑袋点点头。待他背着装满糕点的行囊独自踏上归程时,赵亚楠站在王府门口久久凝望,直到少年的身影消失在街巷拐角。

年关渐近,寒风凛冽,婶娘与吴老爹日日守在家门口,目光越过那座石桥,望向远方,满心盼着孩子们归来。婶娘望着空荡的小路,眼中满是牵挂:“也不知唤男他们啥时候能回来,眼瞅着就要过年了。” 吴老爹轻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别急,孩子们自有安排。”

自从上次从城里回来,婶娘心里便有了打算。唤男给的银钱让她感动不已,她拉着吴老爹走到一旁,低声说道:“唤男如今成了王妃,我想着他们过年肯定会回来探亲。可咱这家里实在太破旧了,要不咱用这些钱添置些物件,等王爷和唤男再回来时,也不至于寒酸。” 吴老爹深以为然,点头道:“是啊,虽说咱不能跟城里比,但换些必要的家什还是应该的。就说唤男那破旧的床,也该换一换了。”

一家人说干就干,先是精心为师傅的院子铺上了捡来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经过仔细挑选和摆放,原本满是泥沙的院子变得整洁干净。接着,他们又在屋子里忙活起来,将平整的石块一块块地铺在地上,再用黄泥细心地填平缝隙。经过一番努力,地面看上去竟如同铺上了一层地砖,虽不奢华,却也透着质朴的温馨。

忙碌的日子里,时间过得飞快。每当歇下来时,婶娘和吴老爹便会坐在门口,想象着孩子们回来时看到焕然一新的家会是怎样的惊喜表情。他们盼着一家人能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简单的愿望,成了他们在寒冬中最大的期盼。

暮色四合时,何三租赁的马车碾过青石板路,车上米面粮油堆得冒尖。还未到桥头,他便扯着嗓子喊:“师傅!我回来啦!”守在桥边张望的师傅应声而动,带着徒弟们快步迎上去,粗粝的手掌接住沉甸甸的粮袋时,瞥见少年孤身一人,脸上的笑纹瞬间凝滞。

“姐姐初二就回!”何三擦着额头的汗珠,强打精神解释,“她现在是王妃,王府规矩多……”话未说完,婶娘已从屋里小跑出来,见他买了两袋粗粮、几坛酒,还有烤鸡卤肉等吃食,眼眶忽地红了。正要拉着他问长问短,马蹄声由远及近,二哥和哑弟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来,风尘仆仆的衣摆还沾着路上的泥星。

“哑弟都长这么壮实了!”师傅拍着少年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兄弟俩包袱里除了几捆医书和洗得发白的衣裳,别无他物,却丝毫不减重逢的喜悦。此刻炊烟袅袅升起,婶娘早备好了热饭热菜,新打的八仙桌泛着桐油香——这是何大爷听闻唤男要归,亲手打的,桌面宽敞得能摆下二十道菜。

众人围坐时,婶娘望着满桌饭菜感慨万千。想起上次进城,唤男带回的绸缎足够全家穿好些年,甚至还给山里乡亲带了粗布。她谨记唤男“莫要露财”的叮嘱,平日里依旧粗茶淡饭,却偷偷修缮了漏雨的屋顶,给孩子们添了厚实的棉被。而今灯火可亲,虽缺了唤男,但满堂的谈笑声,倒也让这腊月的屋子暖得如同春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